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艺术号·专栏】冯玮瑜:当时明月照香江 一对利国伟爵士旧藏乾隆柠檬黄釉小盘入藏记

从2018年10月1日开始,香港秋拍第一波拉开帷幕,苏富比、嘉德、保利、佳士得小拍连番上场,由10月1日至10月4日,短短的几天内,几大拍卖公司交错上拍,可惜拍场气氛比不上往年。其实拍卖之前各家拍卖公司已以感受到市场寒意,大多采取了减少拍品数量,争取成交率的策略。

随着拍卖结果的陆续出炉,与事前预估的一样,拍卖结果不尽人意,但有一个专场却成为例外,就像冬天里的一股暖流,成为“白手套”专场,成交金额高达1.73亿港元,这个专场就是香港苏富比拍卖的“利国伟先生旧藏(Sir Quo-wei Lee)”专场。

国内的藏家可能不大听过利国伟先生的名字,而他在香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近水楼台先得月,广州毗邻香港,风土人情相似,对香港的名人,大都耳熟能详,我对利国伟先生当然是久闻大名了。

Uu7c6sRLUHCLsQiEIkT2EsNZfOGflCdStqUPZoaI.jpg

利国伟爵士

利国伟爵士(1918-2013年)是香港一代风云人物,身兼杰出银行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慈善家及收藏家,毕生对香港社会贡献巨大。历任恒生银行董事长,是恒生指数的主推者;任香港联合交易所主席,对股市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任行政、立法两局议员,助推联系汇率制度,维持港币稳定;任香港中文大学校董会主席、港府教育委员会主席、教统会主席和香港大学校董等职,统筹香港高等教育,在香港殖民地时代的政商界和教育界均享有崇高威望,是香港七八十年代少有的几位获英王册封爵士的华人;他推动香港顺利回归,是1997年首批获颁大紫荆勋章的十二人之一。

aIhD7JCt6od1qkSK3o5MKHJkwF6LQsSgGmP32eB0.jpg

苏富比利国伟专场图录

香港苏富比为这个专场专门单独出版了一本图录,图录简介说:“利国伟爵士搜珍集宝,所藏中国艺术品古雅精罕,今秋呈献其中佳瓷美玉逾四十件,绝大多数乃七、八十年代购自伦敦及香港苏富比,包括永乐青花葡萄纹折沿盘,纹饰隽永,钴青艷丽,诚明代御瓷经典。另有清雍正至乾隆年间白玉灵芝洗,玉料厚重,圆雕瑞芝,立体生动,加缀五蝠,更添祥瑞。”

另外图录的扉页专门有三位有影响力的人士作序。

苏富比亚洲区主席仇国仕(著名古董商仇焱之的孙子)在序言追忆了两家人之间的交往和利国伟收藏的渊源,他写道:

“利国伟爵士(1918-2013年)远瞩高瞻、颖慧聪敏,为人磊落光明,于教育、公益、慈善事务不遗余力,对社会贡献良多。五十年代末,利家住跑马地山村台传统居宅,三层之下,恰乃家祖仇焱之寓所,自此与中国骨董商相交,遂始陶醉中国艺品收藏,存珍书斋,静而不宣,难得窥觑。利夫人忆及,经此巧遇相识,先生对中国瓷器欣然倾心。早得邻居辅助,始集佳瓷。至七十年代初,苏富比在中国艺术部主管朱汤生倡导之下,在香港首办中国艺术品拍卖。利爵士与朱先生同好中国美瓷,志趣相投。在七、八十年代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黄金时代,利爵士的收藏之路因此更上层楼,购得不少罕瓷精品。

利氏所藏,见有明初稀世珍瓷,也有清代御制美玉,足证其明辨善鉴,品味与昔时帝王相近,却不甘止于庸俗,不论是溢巴洛克洋风之琵琶式壁瓶,或是沉蕴静穆的十四世纪末青花盏托,韵味虽别,赏惜依然。爵士所蓄,尤以各式青花瓷器、匀净瑶瑛为珍,透露藏者情愫。

利国伟爵士对艺术的热忱不竭,让人心生敬慕,谨祈以此图录、展览,将其毕生心血公诸于世。利氏蓄珍,包罗千秋万象,秘藏至今,现鉴赏文士终可一睹风华,实艺坛美事。兹蒙利夫人与利氏家族信赖,得委以重任,我们感激不已。”

苏富比亚洲区前主席林李翘如博士在序言中写道:

“利国伟爵士是一代风云人物,身兼杰出银行家、慈善家及收藏家。我在这些领域曾受其指点,毕生受用,尤感幸甚。

利氏与林氏家族的情谊相牵逾七十年,但我与利国伟爵士及其家人的关系,是在外子林秀梁去世后才逐渐密切起来。1978年我考获执业律师资格后,利爵士鼓励我加入恒生银行工作。在我从业生涯里,他给予我稳重可靠的指引,鼓励我精益求精。在利爵士身边受教,目睹他对细节的关注、严于律己律人的作风,以及对完美的不懈追求,每每令我钦佩不已。

利国伟爵士毕生于公于私力求尽善尽美,他的一丝不苟在古董收藏尤其可见一斑。敏求精舍,集合一众渊学明德之鉴藏大家,利爵士正乃其初创会员之一,资历尤为深厚。对我和其他古董收藏新手,他也不吝分享心得。利爵士为人宽仁,心怀热忱,传授收藏之道,且为我开拓视野,让我体会到搜藏各类古董的乐趣,为此我永远铭感于心。

利国伟爵士不仅在工作上竭心尽力,在对待收藏上也不遑多让。我们曾多番同访各古董商和旧货市场,我留意到他对入眼之物,或贵或廉,皆仔细审视,严谨缜密,一以贯之。

在朱汤生先生(1941-2011年)的领导下,香港苏富比自1973年起举行中国瓷器拍卖会。朱汤生学养完萃,明辨善鉴,把中国瓷器和工艺精品从欧洲带回亚洲,激励本地藏家力寻所好、追求收藏理想。朱汤生深得利爵士信任,二人又份属好友,对其收藏方向及品味影响甚深。我从银行界退身并成为苏富比亚洲区主席后,利爵士与我的人生轨迹再次相交。当时他已是苏富比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凭着对中国古董及亚洲市场的洞见及出色的商业触觉,为敝公司增益不少。

观苏富比专场所呈,其藏量之丰、品类之多,反映利国伟爵士精求至善、一丝不苟的处世作风。当中许多藏品购自七十至八十年代的苏富比拍卖会,得朱汤生先生从旁建议。利氏家族为纪念利爵士与朱汤生之间情谊,慷慨将拍品编号106的拍卖收益捐出,每年资助在艺术领域出众的香港学生在苏富比实习。”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创馆馆长、曾任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主席的屈志仁先生在序言里以“利国伟的收藏人生”为题目写道:

“假如有一日要为香港编修一本地方志,利国伟的一生与事业将会是当中极具份量的篇章,其中应该包括关于他个人成就及其对香港社会各方面贡献的细致描述。

而当中较鲜为人知的,是利氏对收藏中国艺术品的热爱。正如其他香港收藏家一样,他的收藏一部份来自国际拍卖会及古董商,不过他甚少为此东奔西走,而是委托值得信赖的中介人代劳。利氏收藏的绝大部份,则是在周末游走嚤囉街(亦称 Cat Street 猫街,即摩罗上、下街)而觅得。尤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每逢周六、周日,在嚤囉街的老字号古董店内,总会发现利氏的身影,与店东(通常是第二代)对坐谈天说地。这种收藏家与艺术品经销商之间的深厚情谊,今天已不复存在。如斯和谐的情景,也反映了利氏令人钦佩的性情──无论在任何场合,遇到各样种族或社会阶层的人,利氏总是从容大方,平易近人。嚤囉街之行,让利氏浸淫于艺术之中,大概亦令他暂时远离世务,享受片刻的闲适。

此外,利氏的收藏也反映本地的传统。与广东早期的收藏家一样,利氏偏好明清珍瓷。然而,他所收藏的玉器种类,却是前人无法觅得的,究其原因,是这类玉器在清代结束以前并未流通。大件的白玉雕刻始见于乾隆时代,即乾隆帝平定白玉出产地和阗(古称于阗,现称和田)以后,时约十八世纪下半。至二十世纪初,乾隆宫廷作坊风格的玉器在市场上大量出现,这些玉器大部份出自从宫廷作坊遣散出来的工匠之手。其中有少量玉器确实是清朝结束以后,由宫廷流散出来,直至政府接管紫禁城,成立故宫博物院才告停止。那些乾隆宫廷作坊风格的玉器,大部份在二十世纪初由美国藏家购藏,现存于博物馆。利氏所藏的是相对少数而仍在私人手中的同类玉器。

此册利国伟收藏拍卖图录,不止是另一个收藏的记录。利氏作为收藏家,从宏观的角度观察,其本人的品味和文化活动,蕴含了过去广东收藏传统至二十世纪于香港的演变与传承。”

通过以上三位重量级人士的序言介绍,我们大概知道了利国伟先生的收藏故事及生平事迹,但他们只是介绍了利国伟先生的收藏方面的故事,知道他偏好明清官窑,又好美玉,与著名古玩商及鉴藏家过从甚密。其实,利国伟先生对香港贡献良多。

利国伟出身于草根阶层,1946年加入恒生银行,由低做起,拾级而上,直至总经理和董事长。

1965年4月恒生银行出现挤提风潮,当时作为恒生内少数懂英文的高层(时任副总经理),获董事局授权,代表恒生银行与英资汇丰银行谈判,仅用了一天时间便达成恒生卖盘予汇丰的协议,使恒生银行避过结业倒闭的命运,并保留有相当的经营自主权。当其时,汇丰是香港的发钞银行,承担某些中央银行的职能,恒生委身于汇丰,对比起其它倒闭的银行,恒生可以说做出了是最好的选择。多年以后,恒生这只“现金奶牛”不断反哺已迁册伦敦的汇丰,汇丰笑到最后。

1969年,他又倡导向外界推出恒生指数,该指数从此成为香港股市表现的参考指标,对香港证券市场发展影响深远。

1983年中英关于香港前途谈判期间,港元币值急跌,财政司彭励治爵士在他的协助下得以在短时间内宣布推出联系汇率制度,设法保住港元币值以稳住香港人对前途的信心;

1987年10月,香港爆发股灾,期间香港联合交易所宣布停市四日,引起广泛争议。1988年,他受港府所托到千疮百孔的香港联合交易所担任主席,对联交所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利国伟先生在政界也甚具影响力,除了担任两局非官守议员以外,他于1984年随两局议员代表先后奔走中英两国,拜会过中央领导人****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向他们表达港人对前途问题的看法。踏入九十年代,香港回归步入倒数阶段,受中方重视的他还先后获委任为港事顾问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委员等职。

追溯利国伟先生过去50年不凡业绩,有三宗举措让人深为叹服:1969年推出恒生指数,对香港证券市场发展影响深远;1983年协助制订港元与美元挂钩的联汇政策,为香港金融发展史写下里程碑,影向深远;1987年股灾后不久,获政府临危受命,重组港交所并担任主席,大幅度改革,奠定今日香港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成熟框架及区内领先地位。利国伟先生这三宗重大财经举措,影响深远,稳定了香港金融基础,奠定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东方之珠有今日的繁荣,他功不可没。

h5rNDBABtWbV6FCUK40TETxoc141uCwfYtZzAaWp.jpg

冯玮瑜在预展现场

像香港很多富豪一样,利国伟先生的兴趣也包括收藏古董,苏富比这场“利国伟先生旧藏”专场,每件拍品干净利索,器型完整,釉色漂亮,可见其入藏时的超卓眼光。

在这个专场里,有一对编号为130的清乾隆柠檬黄釉小盘,也是这个专场唯一一件的里外全黄釉瓷器拍品,我一见倾心,非常喜欢。

自从雍正创烧出柠檬黄釉瓷器以来,柠檬黄釉以雍正御瓷为最高水准,而乾隆御瓷的柠檬黄釉也不遑多让,釉色娇嫩,美艳万方,特别是这对小盘,器型小巧,拿在手上,如捧娇花,美艳欲滴,娇嫩无比,令人爱不释手。

我仔细欣赏这对小盘,打着手电慢慢地、慢慢地看,真的一点瑕疵也没有,釉色非常均净,这么漂亮的柠檬黄釉让人心醉。

“两只黄鹂鸣翠鸟,一行白鹭上青天。”两只柠檬黄釉小盘让人眼前一亮,顿觉豁然开朗的感觉,可以意会,却无法言传。

读者们只看文字,只看到照片,感受不到把它捧在手上是多么温润,说它多么好还真是苍白无力。希望日后有机会展览或与读者互动时,能够亲眼领略它的动人之美。

2018年的秋拍,正值中美贸易战刚刚开打,美国要对中国2000亿产品征收特别关税,中国以牙还牙,也宣布对美国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双方弩张剑拔,一时间“黑云压城城欲摧”,大家对未来的经济前景充满着担心和焦绰,严重影响到艺术品市场,竞价就没那么激烈了。这对乾隆柠檬黄釉小盘,我竟以687500港元底价竞得!实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其实,乾隆柠檬黄釉对盘我已经有一对,也是苏富比出来的,尺寸大小与这一对完全一致,哪为什么还要继续购买呢? 不是钱多,不是人傻,“一见君如故,从此负良辰”,收藏这一对盘,是向利国伟先生致敬!向香港那个发奋向上的时代致敬!

小女子与利国伟先生从无交集,也不相识,但敬佩他以草根之身奋起,并成就一番常人难以企及的事业。他代表的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三十年间香港经济起飞、朝气蓬勃的大时代下香港人奋发向上的精神,这正是那个时代最有魅力,最引人向往的地方,那时候的香港,没有现在那么泛政治化,无论你是农民、工人、还是知识分子,无论你是左派、右派、社会边缘人士,只要你努力、勤奋,敢于创业,一旦把握住机会,你就有可能改写自己的命运,李嘉诚、霍英东、郑裕彤、李兆基、刘銮雄等等富豪都是那个时代奋斗出来的。大时代下每个人头顶的天花板已经打破,每个人能够为自己的命运做主。利国伟先生由一名银行职员逐级而上成为社会中坚,成为一个凭借个人努力而成功的榜样。

狮子山下,维港之滨,金钱美人,名车豪宅,那时的香港汇聚天下英才,日以继夜,热血拼搏,创造自己的明天。那时的香港人诠释了一种不屈不挠、同舟共济的狮子山精神。香港从那时起开始起飞,股市、楼市、金融、商业、航运、贸易开启了长达数十年的大牛市,香港从边陲小城的弹丸小地一跃而上,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晋身发达经济体行列,创造了东方之珠的奇迹,令世界刮目相看。

港人在香港金融界中的地位,也是他们那一代人打下来的,香港职业经理人的素养及标杆,也是他们那一代建立的。

那个年代,是香港新富豪取代旧世家的年代。

这样一个对香港建树良多的前辈收藏家,是后人的楷模。特别是我也是香港证券市场的投资者之一,也相当关心香港恒生指数的走势,自己投资金到股市的资金产市值也随着恒生指数的涨跌而浮动,因而对恒生指数的创建人格外的敬畏和尊重。如果能有一件恒生指数创建人的旧藏,在财金界的朋友中当可以炫耀一番,满足我小小的虚荣心。

所以“利国伟先生旧藏”专场一经推出,我就十分留意里面的拍品,希望能入藏一、二件既能表达向利国伟先生的敬意,又能符合自己收藏系列的。而这对柠檬黄釉盘刚好完全符合我的上述要求。虽然手上已有一对了,仍然对利国伟先生旧藏这件拍品充满期待,终于一举夺得。

我有时把自己旧藏和利国伟先生旧藏两对小盘拿出来把玩,两对盘大小一致,圈足一样,款识似乎出自同一人之手,只是利国伟先生那对釉色更莹润些。我把四只小盘一会摆成正方形,一会儿又摆成直线形,一会儿又摆成菱形……玩得饶有兴趣不亦乐乎,又过了一番小时候玩积木的乐趣,藏品就像成年人的玩具,让我们在工作压力之余,放下种种烦恼,回归心中的田园诗意。

过去至高无上的皇帝使用的御瓷,现在想怎么摆弄就怎么摆弄;以往读书看文章说到如何精美的乾隆柠檬黄釉瓷器,现在抬眼便是,心中便自有一番惬意。

近年来市场的柠檬黄釉瓷器较多出现,而且不是雍正就是乾隆的,这是近几年才有的现象,过去柠檬黄釉瓷器较为罕见,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 是市场价格好所以引得藏家纷纷出货吗? 不是的,是因为近年的高仿水平进步太快,那些新产品已经堂而皇之地进入拍卖市场而矣。有些特别的器型、特别漂亮釉色的文房小器,要特别小心。

去年某拍卖行推出了一件小巧别致的雍正款柠檬黄釉文房器,非常漂亮,非常可爱,状态非常好,一点瑕疵都没有。那种文房的器型在雍正传世品里有,多见过霁红釉,柠檬黄釉从未见过。我专门收藏黄釉的,对于这个新品种特别感兴趣,我认真上手认真观看,越看越有疑问,最大的疑问在于柠檬黄的釉色里(这里不能细说,一说透就有仿做高手魔高一丈了),其次款识虽然肖似,仍有一点点破绽。但这件文房器居然有如此创新的釉色,如此完美的状态,甚至比古人的制瓷技术还好——好过头了。该件拍品美则美矣,可惜只是新造而矣。或许我个人认知有限,判断不准确,我专门请教二位香港的著名大行家,他们也说从业几十年从没见过有那种器型的柠檬黄釉文房器。大家相视会心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该器物竞得者是一对中年夫妇,刚好坐在我侧面隔几个位置,他们竞得后兴奋得笑逐颜开,我内心却五味杂陈,这六七十万花得真冤啊!真不知道该不该对他们明言,问题是他们已经拍下了,我一旦说破,恐怕他们夫妇立即对我怒目相向,以为我诋毁他们。拍卖行也会跟我喋喋不休的,想到这里,我就把涌到喉咙的话吞回肚子里。

人间的悲喜,一剧接一剧在收藏里上演。

事出反常必有妖,例如说,豇豆红印盒是一代名品,忽然市场出现了一只造型一模一样的柠檬黄釉印盒,你怎么看? 印盒器型是传世品里有的,但传世品里从没见过这种釉色,这时你就要多打几个问号了? 当然不排除沧海遗珠,但你要想想在自己的眼力是否足够? 自己是否真的那么好运? 这些往往不是一个“漏”而是一个“坑”。

柠檬黄釉瓷器有可能步茶叶末釉瓷器的后尘被高仿沦陷,茶叶末釉瓷器曾经贵重一时,近年大家都不敢碰了,因为现代技术进步了,高手仿得真假难辨,渐渐地大家都对茶叶末釉瓷器十分小心,不敢玩了,除非是流传有序的。这几年之间茶叶末釉瓷器的市场价格逐波而下。不排除柠檬黄釉瓷器日后也会有这种趋势,那时市场就变为两个极端,传承有序的非常高价,来路不明的当白菜卖。就像齐白石的画一样,有十亿元成交的,也有几万块钱成交的,大家心里都明白,“你懂的”,最惨就是花了大价钱买来赝品,那真是欲哭无泪啊。

2xc12kPGYx7T2q15DpaSMfwPzH1oSr3J01FrNHHt.jpg

自从这件利国伟先生旧藏入归于小女子后,我投资的香港股票市场走出了一波上升通道,本来中美贸易战,美国不断提高要价,但是,股市虽然的起落,仍是拾级而上,由我提取拍品的10月31日24540点升至2019年4月30日的29699 点(直至4月30日我在苏富比新入藏另一件藏品),我的投资收益也水涨船高,难道入藏了恒生指数创建人的旧藏,也会带来财运的吗?

2019年8月3日下午,应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香港校友会和香港上海总会的邀请,我在香港中环的香港上海总会会所开讲“器纳千年——从皇家瓷器拍卖市场看文化和财富传承”讲座,来者都是复旦大学的香港校友们和香港上海总会的嘉宾们,他们大部分在香港从事金融方面工作,也有专门从上海飞过来香港的,人坐得满满的。

pv77T9CuIB9gHHEyJwhU2qvEhwMbtFF5LjeCHR30.jpg

知名艺术评论员傅译文(左)和冯玮瑜在复旦大学香港校友会的讲座中

讲座是由知名艺术评论家傅译文小姐做主持人,她首先回忆了她与我之间的小故事,她说:“在五年前,我作为凤凰电视台的记者,在香港佳士得参加故宫吕成龙老师的一个讲座上,在这个讲座上跟冯玮瑜认识了。后来,我辞职到英国伦敦攻读博士学位。在准备博士论文期间,异国他乡,孤身女子,再加上考博的沉重压力,内心是何等的压抑孤寂。刚好在这个时候,收到了冯玮瑜的新作《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收藏》,文章里那植根于中国文化的深厚功力、真挚的文笔、曲折的趣的亲历故事,让我在枯燥的伦敦求学期间获得心灵上的歇息,陪我度过那段时间的漫漫长夜。”

wrULjkZt1MAjmnQjlAUz00IKig7bTcWq4bu1KbGn.jpg

冯玮瑜著作《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收藏》

傅译文的小故事让大家兴趣盎然,一个自身经历的故事,一个自己的切身感受,以其真挚最能打动人心。

香港和上海都是金融之都,复旦校友们对于财富的传承特别感兴趣。他们虽然是事业有成的财金界人士,但过于专注在财金类事务,对文化艺术品方面力所不逮。当我以文化艺术品为财富传承的载体来论述,他们觉得耳目一新,豁然开朗。有理论、有案例,有实物,他们听得津津有味。

X5eveBLxQBDbtB5yWqb2NQiOSPBccoSqVgCeo7NE.jpg

冯玮瑜在“器纳千年——从皇家瓷器拍卖市场看文化和财富传承”讲座中讲述这对盘子的前世今生

当我拿出这对乾隆柠檬黄釉盘作实物讲解,复旦的校友们更加兴奋,大部分人都是没有这么近距离、不用隔着玻璃观赏皇家旧物,小器大样的这对柠檬黄釉小盘,所传递出的那种沁人心脾的黄澄澄美感以及熠熠生辉的皇家气象,校友们发出啧啧赞叹。

听说这对小盘来自香港利国伟先生旧藏,校友们更是兴趣盎然,人已去,物长在,什么是文化?什么是财富传承? 现身说法,这就是最好的注释。

那一代人生活在香港的黄金岁月,那时维多利亚港前面每一幢大厦的每一块玻璃窗,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都闪耀着传奇,每一块玻璃背后有多少捭阖纵横豪门恩怨在发酵,有多少风高浪急的财经故事在上演……随着老一辈的逐渐凋零,一个时代也过去了。

相对于国内经济的强劲崛起,曾经繁华无尽的香港逐渐黯然,今天号称自由的香港,正在自建围城,香港开始停步茫然,而身旁的深圳GDP已经超过了香港。车公庙的签筒窸窸窣窣,但怎么也抖不出发奋图强的节奏,抖出的却是泛政治化风潮一签接一签,社会运动一波接一波……真让人扼腕叹息。

高度现代化的香港却处处讲究风水命理,连香港特区政府也在每年农历年初二(车公诞),派出一名官员或公职人士代表香港特区政府,到沙田车公庙为香港本年运程求签。由于在2003年,时任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局长何志平(著名女星胡慧中的先生)为香港求签求得下签,同年香港发生SARS事件,导致百业萧条,民怨沸腾。部分舆论指责何志平本身是基督徒,在求签前没有斋戒沐浴,求签时又身穿黑衣,因此才求得下签而影响到香港的运数。港府顺从民意,决定自2004年开始,改由新界乡议局主席负责代表香港特区政府去求签。2019年2月6日农历年初二,香港新界乡议局主席刘业强早上率领沙田乡事委员会代表和乡绅,沿袭传统,到车公庙求签祈福。刘业强为香港求得第86签,属于中签,签文为“石田为业喜非常,画饼将来未见香;怎晓田耕耘不得,那知饼食不充肠”,签文被解释为“出入谨慎,家宅不吉;自身平安,求财不遂”,这已让港人心头埋下阴影。哪知一签成谶,半年之后,风波骤起,社会运动越演越烈,香港遭遇回归以来最大的挑战,所见所闻,实让人慨叹。

“小河弯弯向南流,

流到香江去看一看。

东方之珠,我的爱人,

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

幸好,这对利国伟旧藏雍正柠檬黄釉小盘,是那个香港最繁荣时代的一个见证。作为香港最负盛名的收藏团体“敏求精舍”的创始会员,斯人已去,器物长留。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HoYd7WZT3ck0cbbqjfJXMbjQ0mbY8KzrCeK7lukk.jpg

香港苏富比2018年10月3日利国伟爵士藏重要中国艺术珍品 专场130号

清乾隆 柠檬黄釉小盘一对

《大清乾隆年制》款

p6E5rnCwy4rIBCuWuBlHwPmjWsyuPCP8yVG3Smjq.jpg

  更多内容尽在[雅昌冯玮瑜专栏]

  冯玮瑜简介:

  著名收藏家、御窑黄釉“守艺人”、收藏理财燃灯人、广州市当代艺术研究院理事长、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雅昌艺术网专栏作家,著有畅销书《藏富密码》、《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收藏》。英国广播公司(BBC)和江苏卫视联合打造《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第三季)纪录片主角之一。

作者:冯玮瑜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