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竞争的艺术》:讲述四个画家的“艺术相杀”

2018-01-19 10:00

  《竞争的艺术》

  作者:(澳)塞巴斯蒂安·斯密

  译者:程雪、董欣然

  版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年8月

  内容简介

  马蒂斯与毕加索、马奈与德加、弗洛伊德与培根、波洛克与德·库宁,八位现代艺术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画家。他们曾彼此亲近,相映生辉,也曾相互疏远,相互怨怼。该书探寻了作为一个艺术家,一步步形成自己风格、发出自己声音的漫漫征途;试图分析艺术界本来就脆弱易感的创作风格,在人际关系亲疏影响之下产生的景仰、模仿、退让,和愿意“接受风格相互影响”的开放性,探寻被吸引和保有独特性之间艰难的平衡。

  这是关于两个杰出的灵魂相遇的故事。当最可贵的知音亦是自己最强劲的对手时,会发生什么?艺术评论家塞巴斯蒂安·斯密为我们讲述了四个这样的故事。

  马蒂斯与毕加索,马奈与德加,弗洛伊德与培根,波洛克与德·库宁,八位现代艺术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画家。他们曾彼此亲近,相映生辉,也曾相互疏远,相互怨怼。《竞争的艺术》探寻作为一个艺术家,一步步成就自己风格、发出自己声音的道路——这几乎总是伴随着对他人期待的有意背离。

  作者并不探讨苦涩嫉妒和仇恨攻击,而是试图分析艺术界本来就脆弱易感的创作风格,在人际关系亲疏影响下所产生的景仰、模仿、退让,和愿意“接受风格相互影响”的开放性,探寻被吸引和保有独特性之间艰难的平衡。

  作者简介

  塞巴斯蒂安·斯密 Sebastian Smee,艺术评论家,普利策奖获得者。他在多所大学和机构授课,如耶鲁、哈佛、纽约大都会博物馆。2016年10月他应邀以新书《竞争的艺术》(The Art of Rivalry)为题,参加普利策百年纪念演说。

  引言

  2013 年,一次在日本的旅途中,我特意从福冈搭乘新干线去北九州,只为看一幅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的画。通常来说,如果你长途跋涉只为了看一件艺术品时都会有些盲目的兴奋,会带着朝圣者般的虔诚与期待出发。当到达目的地,一路上的憧憬被实现的那一刻,你会特别地激动,感觉所有的期待、时间、花费都是值得的。如果没有这样激动的感觉,那一定是以彻底的失望收尾。

  但是这次日本的旅行留在我记忆中的感觉却完全不同。我专程去看的是一幅德加为朋友所画的双人肖像[见彩插 6]——艺术家爱德华·马奈(Édouard Manet)和马奈的妻子苏珊娜(Suzanne)。这幅画描绘了留着胡子、身着正装的马奈斜倚在一个沙发上,表情放空,姿势半坐半卧。苏珊娜则坐在他对面的钢琴旁。

  这其实是张不大的画——不费什么力气你就可以把它夹在胳膊下面带走。而且它很新——新得让人有种昨天才画完的感觉。画面没有任何的修饰和夸大,相反,它超然脱俗、冷漠;没有一丝的不真实和虚情假意。

  出于以上的原因(尽管这是我热切的朝圣之旅),这张画没有任何让人失望的理由。但是,它也并没有触发让我心潮澎湃的按钮。站在它前面,我发现自己反而被它那独特的冷静所吸引着。

  我知道,德加和马奈曾非常亲密。但是画中有种刻意的情感上的保留,这种保留反而加剧了矛盾情绪。你很难说画面中的马奈在聆听妻子弹琴时(顺便值得一提的是,马奈夫人是位出色的钢琴家),是否正陷入忧郁痛苦的麻木,精神慢慢流失的倦怠中;又或许他正在享受幻想的喜悦,这种慵懒是如此的纯粹而美好,他把自己隔离开来,生怕别人打扰到他奢侈的神游……

  《草地上的午餐》

  《奥林匹亚》

  马奈夫妇于 1868 年到 1869 年之交的那个冬天为这幅画的创作充当了模特。自马奈创作了《草地上的午餐》和《奥林匹亚》,近五年过去了,那些让批评家们大惊失色的公然挑衅,曾激起公众的舆论与嘲讽。(当然现在它们是那个时期两幅最为著名的绘画作品。)马奈在这两件作品之后的几年内仍然持续迸发着惊人的创造力。然而外界对他绘画作品的抨击有增无减。他愈加声名狼藉。

  这让他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1868 年德加也许画的正是这样一个因困境而心力交瘁、因倦怠而消沉的男人?或者也许还有其他微妙而不能言说的原因?

  在此,必须要说明一下,我特意来日本看这幅画并非因为它是德加所画,而是为了它未完全修复的残迹。在这幅作品完成之后不久,画的一部分被刀子割掉。刀子恰好划过苏珊娜的脸和身体的部分。

  事实上,这并不是某个会向伦勃朗(的油画)泼硫酸或者用锤子砸向米开朗基罗(雕塑作品)的疯子所做出的疯狂举动,而恰恰是马奈本人所为。这怎能不令人瞠目结舌?对于所有喜爱马奈的人(几乎也是所有认识他的人)来说,都知道他是那么的迷人、快乐、喜欢自嘲——是一个勇敢而温文尔雅的男人。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举动?何况他和德加那时应该还是朋友关系(从他们能一起合作创作这样亲密的肖像作品可见一斑),这也成为一个一直以来令人费解的问题。常见的解释称——马奈不喜欢德加对于苏珊娜的刻画,“让人不敢恭维”——这在某种程度上看似合理,但是总还是让人觉得牵强。谁也不会如此轻易地对一幅画动刀。所以一定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我去日本并非要解开这个谜团,只是希望更加接近事情的真相。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秘密的吸引力是如此这般地形同磁铁。当然,它所引出来的也不一定都是证据,而往往是更多的迷惑、更深入的问题,和更加离奇的推测。

  可想而知,割画事件导致了马奈和德加之间的争吵。不过他们的关系很快就得到了修复。(“一个人很难一直与马奈为敌”,德加应该是这么说的。)但是他们的友情却大不如前。十多年之后,马奈便去世了。

  三十年后当德加——这样一个孤僻、苛刻的人——去世的时候,他的收藏中不仅包括那幅被割开的画(他从朋友那里重新获得这幅画并试图修复),还有三张他自己画的马奈肖像,以及超过八十张马奈的作品。这难道不足以证明即使马奈已经去世了这么久,他对于德加来说仍然有着一种特殊的魔力,让德加难以释怀?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又意味着什么呢?

  我相信有一种(艺术家之间的)亲密关系为艺术史课本所忽略。本书便试图对这种亲密关系进行解读。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