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技与道】谢永增:山西吕梁 我艺术的大后方

【编者语】技与道,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蕴含的一对核心的相对相生的概念,这也是艺术创作中不断被探讨的话题,也是千百年来中国艺术家不断在艺术实践中不断要思考的问题。北京画院建院60多年来,一直聚集着一大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精英画家群体,他们不但是艺术创作的主力,同时也是涵永中国艺术精神、传承绘画技艺的艺术教育力量。这些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与教学实践中,无不在探索和省思技与道的关系问题。

2018年,北京画院启动了“技与道”视频项目,和雅昌艺术网、艺术头条共同合作对北京画院的画家的创作理念进行梳理,对画家进行了采访和拍摄,旨在为画家记录在一定时期内的艺术创作、教学传承与学术思考,希望以画家个体为单元线索展现北京画院的创作与教学风貌,以促进美术界与社会各界加强对北京画院画家群体的了解。2019年,我们继续以“技与道”为主题,推出系列专题片,本次推出艺术家谢永增

TLRioMcK0MZ3cb5Ss2TnUTT0JyJ1u7ES6yZQvvft.jpg

艺术家谢永增

黄土高原上的吕粱山,是北京画院画家谢永增钟情的写生之地,因为这里,有他在绘画里寻找的、渐行渐远的“故乡”。故乡,也是谢永增的创作里从来没有离开过的主题。

谢永增的老家,在河北被称作小榆林的地方。村子周围有高低不平的黄土坡和沙土岗子,还有小河沟和水塘,这是萦绕在谢永增心里的,对老家的记忆,不过这样的记忆,大多停留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曾经的记忆已经渐行渐远。

谢永增学习绘画的起步阶段在河北衡水,那里是武强年画的发源地,良好的文化氛围带给他民间艺术的影响。

80年代的电影《黄土地》讲述的是黄土高原的故事,里面似曾相识的黄土沟壑,一下子激活了谢永增对故乡的记忆。画画的谢永增就这样背上行囊奔着西北去了,上了黄土高原,他感觉失去了多年的故乡好像又找回来了。就这样,山西吕梁,成为他艺术的大后方,和艺术的故乡。

6I82d2A66nsyMS5jdYPc0WDLsfz9HeFT90NQrDvr.JPG

谢永增《家园》中国画

RBhYsTIFMn3rihgm5XwWxCBh46XRbnhBqvDKkFdH.JPG

谢永增《梦回故乡》中国画

同时,80年代的西方艺术思潮也影响着谢永增和他那一代人。不过谢永增始终认为,自己画画的动力源于兴趣,艺术道路很曲折,面对不断变化的美术思潮,他依然沿着自己的道路往前走,如今回头看,这条路是走对了。

从自然中获取灵感,将大量写生提炼到笔墨中,表达朴素的美。长期的写生和耳濡目染,谢永增甚至觉得自己的作品中带有明显的黄土味道。他相信,只要真诚地表现客观世界、表达内心世界,与自己的真情实感相吻合,那就是对的。慢慢地走,静静地看,细细地感受,谢永增饱游沃览的阅历让他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在乡土中感受生活,寻找到自己的绘画语言。

0DHynjzdvz3vpqwZA3nR6voIOhJqkkvky7DJqEZW.jpg

谢永增《居在阳面温暖》中国画

OFGJlX6TSe6KlbQkidX6TkWFMjzI2q9QrBd7jdb9.jpg

谢永增《小榆林》中国画

对话谢永增

雅昌艺术网:谢老师您好,能否简单回顾一下您的个人创作经历?

谢永增:我学习山水画,起步时在河北衡水,良好文化氛围对我的学习特别有好处,那时候我特别喜欢民间艺术,比如武强年画、剪纸造型都对我早年的绘画有一定影响,同时80年代还受到了西方艺术的影响,85思潮时期,西方各种艺术思潮都涌进来,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年轻时画画求新求变的愿望特别强烈。我过去画过一批重彩画《玉米地》,就受到了民间艺术、西方艺术的影响。

我跟其他画家的成长方式不太一样,毕业之后被分配到衡水郊区的一个小矿场搞产品设计,干了三年又把我调到文化馆做群众美术工作,工作之余,我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画画。

9ta9KOUlxuq1SejZn4SWK6pojOANjqRDw4UaLdGU.JPG

谢永增《绿源》重彩绘画 1993年

我的艺术创作基本上分了两个阶段,从90年代初到2001年底,这是第一阶段,主要画重彩山水,也就是刚刚谈到的《玉米地》系列。第二个阶段是来北京画院之后,基本上就是探索水墨、写意山水,这是两个阶段。

雅昌艺术网:这两个阶段,您在创作中关注的绘画问题有什么不一样?

谢永增:第一个阶段注重从民间的艺术中吸取营养,后来则主要从人文关怀方面思考的比较多。

雅昌艺术网:“故乡”一直是您创作中始终围绕的主题,您能不能谈一下绘画和故乡之间的关联?

谢永增:我的创作从来没有离开过故乡这个主题。在我的记忆中,上世纪70年代以前,老家河北小榆林的地形地貌很像黄土高原,村子周边全是大片的沙土坡、沙土岗,像丘陵一样连绵起伏。在村庄周边和田野中还有许多小河沟和水塘,河沟里的小红鱼无拘无束地游来游去,水塘边的柳树身影婆娑,随风轻舞……那种难以言表的美至今还萦绕在我的梦里。后来,老家的原始地貌被推平,河沟和水塘被填平,美景夷为平地,再也找不到原来的状貌,不无遗憾。

voGhMlGhhavz0Gr4X7zgPN1wnWVTz4kLO4bSPQXu.JPG

山西吕梁风景

80年代,电影《黄土地》里那个似曾相识的黄土沟壑,一下子激活了我正在淡去的记忆,仿佛让我回到“消失”多年的家乡,于是潜藏在内心的“火”又“呼”地燃烧起来,照亮我追梦的方向。我很快启程上了吕梁山,走进黄土高原,那种感觉就像回到家乡一样。这一晃已走过30多年,吕梁山也成为我名副其实的艺术创作的前沿。

雅昌艺术网:您去的是山西吕梁,后来您的创作也多围绕着这样的主题在探索水墨。能否跟我们谈一下您的笔墨观?

谢永增:我觉得笔墨是塑造画面一个工具,是为内容服务的,笔墨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这样才有其用武之地。笔墨永远是随着人民的审美变化而变化的,笔墨探索有时候随着心性去走,跟着感觉去调整。

HEp8U6j1CcNRtzp1iyAuMbVqwxWFhHPpJmiFn9JF.JPG

谢永增《北方》 96x96cm 1995年

雅昌艺术网:您如何看待当下艺术家在水墨上的创新问题?

谢永增:创新是我绘画里一生的追求,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是。我早期的作品像《玉米地》系列就是使用了强烈的色彩,1993年参加全国首届山水画展得了银奖,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夏硕琦老师对我那张画有一个中肯的评价,他说:“是古典的,又是民间的,又是现代人的创作,有一种野趣。这个’野’是一个美的品质,有一种朴素的美。”我觉得夏老师说的这个“朴素的美”,正好说中了我,是我这么多年追求的原则。

AdUITltMRTz13Mt6KglzB4tdb8W5ElTpZRrBLE32.jpg

谢永增《故乡》中国画

雅昌艺术网:您个人在艺术的创作上,最近在关注哪些艺术问题?

谢永增:我依然关注乡村题材,关注山西吕梁,这也是这些年来我画的比较多的题材。 我有一种对乡村题材的梦想,一直在沿着这个路往下走。今年,谢永增艺术馆也在山西吕梁开馆。

雅昌艺术网:谈一谈山西吕梁在您创作中的重要性吧?

谢永增:现在每年我有至少两个月的时间是在外写生的。其中大部分时间就是去山西吕梁,从86年到现在有30多年时间了,几乎每年都去吕梁,每年11月份过去,那种枯草的色彩,那种苍茫、苍凉和建筑,和我内心的感受特别吻合。应该说吕梁成了我的大后方,吕梁也成了我的艺术故乡。

FNBfeRYAi2vxaTPPuui0JGDFpwymvEkDxUH2EhYW.png

谢永增在山西吕梁写生

lhcKJ1PfP23UVLgG8av9taj8k5bzNSytANgXKckU.jpg

谢永增《观音庙》中国画

udS8W5GGQHHT5dbMIzadeHZiKH6prI9XEBREPl0h.jpg

谢永增《秋暖思故乡》中国画 2018年

0RXQneMLl6NCjjsF8hwyej5OdgoaVBsLi1WFNz77.jpg

谢永增《惠风吹进孙家沟》中国画 2018年

雅昌艺术网:画乡村题材,写生重要吗?

谢永增:重要,写生在我的画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和时间,我写生并不是看见啥画啥,我把写生和创作是连起来的,面对着景物去思考、去取舍,把主观想法融在其中,这样的写生才有意义,才能把画家内心想要表达的东西画出来。

雅昌艺术网:您在写生的时候关注比较多的元素是什么呢?

谢永增:人物、景物、劳作场面都是我关注比较多的。比如我去吕梁喜欢每天早上起来出去遛弯,有一个早晨,我就遇到了一个收葵花籽的老汉。他把倾斜的簸箕举过头顶,让葵花籽均匀地向下飘落,借助风力吹走不饱满的颗粒。这样的情景我小时候常见,现在却难得一遇,那次正好撞上,让我激动不已,积淀许久的记忆闸门一下子打开。我围着老汉拍了十几分钟,甚至趴在地上拍。老汉也很配合,好像我根本不存在似的,该怎么干活还怎么干活,让我尽情拍摄,把这活生生的素材储存起来。

如果说,收葵花籽老汉这个劳作的场景,让我收获了美术语言所能表达的一个优美动作、一份乡土记忆,那在另一次遛弯儿中我则收获了表达吕梁厚土的一种笔墨语言,这就是土坡上斑驳的痕迹。

70cQBTcIbbbORRAWPdGzZvACn2L921MCcKlqE6hh.jpg

谢永增《孙家沟写生》中国画

雅昌艺术网:关于技与道,也就是说艺术的技法和绘画的规律这个方面您是如何思考的,您如何看待技与道之间的关系?

谢永增:技与道就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作品跟内容是对立统一的,互相包容、互相转换的一个关系,两者都是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成功的艺术品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雅昌艺术网:2001年,您凭借《玉米地》系列作品进入北京画院,如何看待北京画院这座传统文化深厚的机构,以及这些年来对您的创作有怎样的影响?

谢永增:北京画院有一种比较稳定的文化传统,艺术家的创作风气和状态对我影响也比较多。这样的氛围让我们安安静静地画画,没有干扰。一方面是传统艺术家的影响,另一方面,近些年来进来的年轻画家,我们从他们身上也看到了很多亮点,在创作上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雅昌艺术网:您如何看北京画院的教学方式?

谢永增:北京画院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式我觉得是比较有效的,从我教学的经验来看,学生真正要解决的不是技巧问题,而是他对自然认识的能力。同时,缺少主观思考,制约了很多人的学习,对于学生,我调整他们对主观认识的能力,再就是把我画画的这些经验传授给他们。

O38KXBU2kNlHN5bOpKG4UQsbhxcHfMhvvk7ngnGd.jpg

谢永增《秋天的孙家沟》中国画

FRHVD1pbQByp52ALiCUlZVGl7oWECjyWpnsqvr38.jpg

谢永增《心灵的故乡》中国画 2018年

作者:蔡春伟 张凯 佟欣鑫 刘倩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 yxmyxm890518

      喜欢90年代的那几幅作品
      01年前 1

      ParkerDQY:

      就是因为不喜欢,所以来看让自己喜欢,ok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