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追忆”情怀:余启平的古典诗学

  余启平,1980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主修中国画。1984年毕业,就职于江苏美术出版社,担任《江苏画刊》编辑8年。1991年旅居日本从事艺术创作。多次举办过个人画展,并出版个人画集,作品参加过国内外诸多重要展览,被国内外众多艺术机构及收藏家收藏。现为自由艺术家。

“追忆”情怀:余启平的古典诗学

  在新文人画家群中,余启平是一位真正意义上有中国古典诗学品质的画家,即是说,在中国古典诗学悄然已逝的今天,余启平的绘画延续着诗学中“追忆”的情怀,“追忆”使余启平的新文人画比以往的文人画多了一个诗学维度,这个诗学维度不是指以往文人画中的诗画合璧,而是指画面题材的诗学性是余启平的画面透露出了中国传统文学迷幻的一面即一种诗学的承诺,写作就是为了追忆,而余启平的绘画诗学也是为了追忆。

余启平 《心远》 2012年

  当被用滥了的逸笔草草的新文人画将文人画的缺点暴露无遗的时候,我们再回首观看余启平的绘画,就会感觉到新文人画在纵深处的意义,这种意义不是仅就文人画的笔性而言的,而在于他如何通过绘画使追忆转变为艺术。所以当我们置身于余启平的绘画世界中,完全被一种追忆的气氛笼罩,这种气氛在他的小品山水中,更在他的“红房子”系列以及围绕它的“红房子”系列而展开的绘画中。

余启平 《思空花》 纸本设色 2014年

  正如余启平的绘画告诉我们的那样,古典诗学也同样告诉我们,在它的源头,在人文情怀中,向以往去寻求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因为过去已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所以它就会成为竭力追寻的思慕对象,人们感到悲哀的正是过去了的失去,尽管我们没有办法将过去恢复得尽善尽美,因为人们转过头去,以往的东西已消失不见,剩下的是以往的不完善的回忆,余启平已经通过绘画呈现这种追忆的片段。

余启平 《邂逅》 宣纸设色 2015年

  所以,与我们的生活相去甚远的追忆是余启平绘画孜孜以求的东西,这种见过的与没见过的,想象的与非想象的图景交融在一起,成了余启平绘画的核心主题,并作为一种往事诱惑便对以往的追忆在他的绘画中成为不朽,当这种往事越是引人入胜时,也就越能引发诗学般的希望和焦虑的双重情绪体验,古典诗学的诱惑即来源于这种情绪体验被余启平注入到了他的绘画中去。

余启平 《无言》 宣纸设色 2015年

  余启平的绘画正是在这个视点上将新文人画向真正的新文人向上提了一把。与古典诗学一样,新文人画成为追溯既望的绘画,它目不转睛地凝视以往记忆中,更确切地说主要是阅读记忆中的往事片断,并唤起已被今天的人们所遗忘的记忆并填补这种空白,即是说,如古典诗学一样的新文人画,当然是对往事记忆这个已成虚幻的模糊的被想象和回忆的片断所组合的世界敞开怀抱,这个世界事物为新文人画学提供养料,并通过画家的创作,已逝的或正在消失的东西通过绘画像幽灵似地回到了我们眼前,又将我们拉入到它的往事再现中。

  以故,余启平的绘画更典型地开启着新文人画的要旨,绘画只是对往事转化为梦呓的一种消遣和娱乐而并不寄希望于未来。

余启平 《西山西》 宣纸设色 2015年

余启平 《寻芳》 纸本设色 2014年

余启平 《春寒》 宣纸设色 2015年

余启平 《十里东风》 宣纸设色 2015年

余启平 《晚凉》 纸本设色 2014年

作者:王南溟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