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刘子舆个展《萨特卡》在萨特卡马格尼兹特博物馆展出

2020-03-26 10:14

QZNsSRKWlailUYeKcRNBM6ajKJDZOSZlPS4ES5Ap.jpg

俄罗斯媒体报道介绍刘子舆

  2020年1月31日,刘子舆先生的个展《萨特卡》在萨特卡马格尼兹特博物馆开展,展出将持续一个月,在2月28日结束。这是继2019年5月刘子舆先生在莫斯科斯特罗加诺夫国立美术学院成功举办个展之后,在俄罗斯举办的第二次个人学术展览。展览约近百人参加,马格尼兹特博物馆馆长戈洛夫科、展览部主任列拉以及罗苏姆艺术学校的校长及众多师生参加开幕。这也是该博物馆成立以来邀请的首位中国艺术家在此举办展览。在展览现场,刘子舆先生为观众讲解中国画的艺术特色;并受邀到罗苏姆艺术学校为学生们讲课。

2mBIR66ZQC7ufHIgk3XE2607615jF6bHvGq1M05z.jpg

嘉宾留影

oKdeVmwW8oG13ybrZpKOUzKwvUBEvUKo6Gj3kjDI.jpg

开幕现场

  萨特卡位于俄罗斯南部的车里雅宾斯克州,在乌拉尔山脉南侧。从车里雅宾斯克机场出来后要驱车3个多小时才能到达。2019年1月和3月刘子舆先生曾两次到萨特卡写生。这里是著名的镁矿区,于1900年开始开发,至今已经120年,整个萨特卡城就是当年的矿工家属世代聚居,以此成城。

w9jQczFtUiVTvOlfBuyL2TbQ8ML9oDUfRU2jVpPM.jpg

刘子舆先生给观众签名

5qe4ZUjG3Vpu74WWtK0JGpDirksYqhj17djj3suw.jpg

开幕现场

hGMu4M3tNbaKD1da0zQaGg4DubgP05x7ByRZOo3o.jpg

刘子舆先生给罗苏姆艺术学校学生授课

c5tnhx1ThuSArranIumBopyTtXoSiUhGCUdQDCrZ.jpg

授课后与学生合影

  本次展出了刘子舆先生创作的《萨特卡系列》作品。其中,画作《萨特卡矿区》在展览上备受瞩目。刘子舆先生擅长中西结合的创作风格,将中国水墨和欧洲绘画技法巧妙融合,创作了许多既有中国审美意境、又有西方艺术理念的作品。现在我们就来解读这张画的创作过程和创作意图。

riOtcoLjDvTa6Of4hCDTtiExJeEZ31pTK6Wa7uMQ.jpg

《萨特卡矿区》68X136cm纸本水墨 创作时间:2019年

  第一眼看到《萨特卡矿区》这幅作品,一种开阔和冷逸的气息扑面而来。整个画面由黑白相间的线条组成,层层叠叠,交错蜿蜒。灰紫色的天空中飞雪飘动,观者似乎能够感觉到寒冷的气息扑面而来。刘子舆先生曾经谈到:“当第一次站在巨大的矿坑边上时,看到坑底停放的卡车如拇指大小。400多米深的坑道层层盘旋,蜿蜒遒转,令人深深震撼。” 如此巨大的工程,耗时百年,却还在继续。作者有感于自然宏大和人类顽强,创作了这幅作品。从作品中,我们也看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精神状态和哲学理念。大自然如此博大,仅提供给人类生存的一个几百米矿坑,就已经历经了几代人的更替兴衰,有一种“后之视今犹如今之视昔”的沧桑感。作者通过黑白线条和蓝紫色调将这种寒冷和清旷的境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我们看到,这张画虽然使用了中国画的技法和材料,画面线条也运用了勾勒方法,运笔方面也有皴擦的技法,但画面所描绘的内容和表达的情绪与传统的中国画完全不同。传统的中国绘画重在笔墨勾勒和书写性,山川树木都形成固定的程式和技法。而刘子舆先生这幅《萨特卡矿区》,摆脱了中国画的程式,随心而画,与中国传统的青绿山水拉开了很大的距离。在整个画面的塑造上,可谓中西融合。

  首先,在画面构图方面,摆脱了传统绘画中“三远”的模式,结合西方透视技法,将普通的矿坑描绘得具有现代美感。矿道弯曲盘转的线条与中国画线条的感觉非常契合,一条条车道在白雪的映衬下,黑白分明,透视开阔。在这张画的创作过程中,最初选择了几个局部进行推敲,后来经过几次构图调整,为了表现矿坑的开阔宏大,确定了全景式对称构图,把中心点放在了画面的中间部分,视平线位于画面上方黄金线位置,雪后的山岗处于仰视角度,矿坑通过黑白的坑道层层下延,强化了深度感。在整个构图中,线条呈现放射状向左右发散,使得画面视角极为开阔,将视觉延伸到画面以外。右侧错落的厂房和数十米高的烟囱在画面中也显得小了很多,更加突出了矿坑的宏大,以及百年来人们开采的艰辛。

  其次,在色彩方面,作者并没有运用传统的赭石平铺,而是用淡蓝色数次渲染,在天空部分稍用胭脂色从纸背后渲染,蓝色和红色相互渗透形成了天空中的淡紫色。在画面的暗部,也稍用蓝色烘托出整个画面的寒冷气氛。画面中的白雪,则是保留了白纸,用暗部和天空来衬出白雪的状态。这种“留白”的方法,也是中国传统绘画常用的手法。空中的雪花用白色颜料甩出。整个画面色彩淡雅,宁静萧索。蓝紫色的运用,使画面具有淡淡的忧伤气息。当人们身处如此博大和寒冷的自然环境,怎能不感慨和忧伤呢。

  再者,画面中运用线条构成,强烈的节奏和韵律,强化了画面的现代感。画面中的线条都是由现实的车道组成,只是在白雪的掩映下,形成了丰富的层次感。一个世纪以来的开挖,使矿坑线条的走向也极具变化,或疏或密,交错盘桓。较大的坡度又形成了一条条深色的侧面,画面中的飞雪和坡道上的黑点,形成了点线面的韵律对比,耐人寻味。

SI7x7qjCZSsN1rNxYeyizROHid0RHZqC4M06qZ5f.jpg

刘子舆先生在邀请函的中俄文签名

HD4wznyrSdLOgOWKZM6aMJ1LWabclU0k8Dh3ZBih.jpg

博物馆馆长给刘子舆先生的感谢信

  刘子舆先生在莫斯科斯特罗加诺夫国立美术学院攻读博士,进行中俄绘画比较研究,无论是在艺术理论还是在绘画创作方面,他都进行了很多的尝试和实践。从整个画面中,我们看到刘子舆先生在中西融合这条道路上的探索和取得的成就,他的艺术源于中国传统,又深植于现实感受,结合西方艺术技法和观念,形成了一种雅致而具有书卷气息的艺术风格。

  刘子舆目前的状态,正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王玉良教授所说:“子舆经过数载历练,将中国传统水墨与欧洲油画精髓融于一身, 传承了林风眠、吴冠中先生“融汇中西”的艺术精神,在专业创作和学术理论面都有优秀成果,成为他这一代屈指可数的学者型画家”。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