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摄影带来的另一种解读

2017-12-25 15:07

  原来我们对山水的态度是我们身上一层厚厚的山水文化的脂肪。

  其实今天我们跟自然的关系或者跟山水的关系已经变得暧昧了,有的人可能画很多山水画,但它其实跟“山水”本身没关系,只是“用自然的名义”。虽然画得美,笔法都到位,但是那个“山水”是假的,不是“活物”,这是问题关键。

  “山水”不是对当代现实进行批判的工具,不是我们看一幅当代人所画的类似《鹊华秋色图》里的山水,其古典趣味油然而生。但这种“油然而生”其实很危险,因为有可能是一种虚假的情感,好比游客逛西湖,接触不到西湖的活力。人来了不是真的面对湖水,只是带着某个既定的心中图景而来,又带着某种油然而生的“幻像”回去。

  我们看地震之后的景象,仿佛感觉自己身处化为一片废墟的人造世界中,自然也似乎变得孱弱,就像一根枯竭的树木。不过在中国的山水艺术传统中,枯木看似没有生机,自然却可以让它重新焕发无比生机,自然可以控制一切。因此,我们在三峡这个人造世界里,会感到一种怪异的、不同于一般意义上中国山水传统的世界,我们需要祛除那些修辞的伪装,面对真正的山水。

  我突然之间意识到:原来对山水的态度是我们身上一层厚厚的、假假的山水文化的脂粉,我把它称之为“脂肪”。这层“脂肪”被眼前的现实刺破,仿佛感到自己流失了什么,就是不能再用这种文化伪装和山水脂肪来装扮“真山水”,或者说是“作为世界观的山水”,而这时候,我们就要面对现实。摄影如何为我们带来对自然山水和人造世界的另一种解读的?这种解读既不让我们觉得江山可以入画,也不回避假借山水的名义来控诉人造世界。

  中国人在自然中以山水作为自己的标榜,在某种意义上讲,我们面对自然的体验,从心理承受力上就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而这种挑战是我们时常不愿意面对的。当曾翰的作品让我们把人工世界和自然世界放在一起去面对时,你是惬意而舒服的,这可能就是艺术那层“脂肪”在发挥作用。

  山水是自由的、变化的,尤其是每一瞬间它都会变化,它是一个活物。人也是要跟着它体验,因此恐惧、敬畏都会有。所以我们研究中国山水画的人经常会说,不要画得太“甜”太“俗”。即使是传统的笔墨,一路走下去也容易走到“俗”,这是山水画传统里的大忌。不一定利用中国山水画本身的传统去破这个忌,那个太困难了,可能数百年才能出一个黄宾虹,可以利用其他的方式。今天如果重新思考,也许还有其他方式让中国山水造化的经验被重新激活,我们也期待这样的人出现,可以是山水画领域之外的人以其他方式来进行。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杨振宇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