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快讯】韩冬“备忘录”杭州亮相 梳理式呈现创作方式与来源

2015-10-10 20:02

“备忘录”韩冬作品展嘉宾合影

韩冬在“备忘录”现场

 “随着时间的推移,韩冬的重要性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是知名诗人、评论家朱朱在“备忘录”韩冬作品展上表露的一句话。2015年10月10日下午,“备忘录”韩冬作品展在杭州人可艺术中心温馨开幕,现场展示了韩冬自八十年代末至今所创作的油画和皮纸水墨作品,将艺术家的不同创作阶段 、现实观照和个人体悟呈现于观众,并通过大量手稿的展出,提供给观众一个更多维度的解读方式。

左起:诗人朱朱、太平洋路德大学人文学院魏朴副教授、诗人孙磊

左起: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管怀宾、诗人泉子、艺术家王牧春

左起: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张浩、诗人吕德安

人可艺术中心艺术总监何勇苗主持开幕仪式

朱朱在开幕仪式上讲话

“备忘录”韩冬作品展开幕仪式现场

  为取得最佳展览效果,人可艺术中心用心谋划,首开三个第一:第一次同时启用三个展馆进行展示;第一次将个展的展期定为两个月;第一次特制墙面。韩冬的很多作品都是浅色基调,有些甚至接近白色,在常规展厅内的白色墙面上较难取得合适的展示效果,为此,人可和韩冬多次协商墙面的颜色,经过六次实验,最终找到了合适的灰色,成为韩冬作品最佳的展示背景。

韩冬(左)、朱朱在“备忘录”韩冬作品展展厅现场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李秀勤(左)、何勇苗在“备忘录”韩冬作品展展厅现场

管怀宾在“备忘录”韩冬作品展展厅现场

“备忘录”韩冬作品展展厅现场,观众观展

  韩冬1958年生于江苏大丰,1986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工艺美术系,现工作生活于扬州。这是韩冬在人可艺术中心的第二次个展,这一次,他集结了过去与现在,将影像的视觉经验与水墨的手法糅合,也打通了中西,形成了艺术语言的特殊性,但其作品的整体气息由于和东方文化密切关联而又具有了另外一种亲近之感。本次展览取名为备忘录,旨在通过对韩冬不同时期创作实践的梳理,勾连出艺术家长期的思考脉络和隐喻线索,折射一种具有时代精神又带有隐逸气质的创作态度,试图捕捉韩冬作品中最显著和最有品质的部分。

“备忘录”韩冬作品展画册封面

“备忘录”韩冬作品展画册内页

  韩冬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表示:“它(备忘录)并不是一个回顾展,而是为了便于大家更好理解我现阶段创作的思维方式和来源,缘起是怎么回事,算是一次梳理。我的作品中有各种痕迹,我把之前的东西拿过来,让大家看看,哦,原来是这样发展过来的,这样也便于沟通。早期我的作品受西方哲学影响的痕迹比较明显,现在更多的从精神上回归本土和东方性,但这并不是说早期没有东方性或现在没有西方性,只是二个阶段呈现的外在表现力度有不同而已。这次展出的新作表现的还是苏北乡村的一些景致,但是使用了一些中国颜料做的色彩,如石青石绿花青胭脂等,目的是为了烘托一些内容想法。有的朋友看到了说第一感受是更加内敛。”

“备忘录”韩冬作品展展厅内景

  据韩冬表示,“备忘录”从做画册到展览呈现有半年时间,画册和展览是相互结合的,展厅的空间处理和细节部分,如选画、画作位置、墙壁颜色等细节都与人可通力合作,“人可是比较讲究的,所以我要更讲究。接下去要埋头画画了,作为一名画者,更多的时间应该呆在画室而不是社交场合。

  朱朱是韩冬的老朋友,在他看来:“早期他用的材料是油画,后来逐渐用皮纸的材料进行水墨实验,我认为这和最近的水墨热没有关系,而是他人到中年之后回应内心的需要,这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对当代艺术的重新认知,这种方式非常吸引我。”

  本次展览展期为两个月,将持续至12月10日。

部分参展作品:

《搬桌人》素描稿 电脑用纸 38cm*28cm 1994

《爱在怀中逝去》布面油画 90cm*60cm 1998

《记忆2》 布面油画 100cm*80cm 2004

《无用之物》皮纸水墨 55cm*70cm 2015

《最后的那只虎》布面油画 250cm*180cm 2008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邹萍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