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申伟光谈话录》——艺术是心灵之镜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424/158768943151047220.jpg

 


 

《申伟光谈话录》——艺术是心灵之镜 

 


今天上课我们主要讲讲画。这位同学的第三张画对于他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前两张画都是在我的启发下完成的,但这张画是他自己完成的,这样他就有了一个完整的真实的创作过程,这应该是非常高兴的一件事。从画面来讲,这张画大的感觉不错,缺点是什么?简单了。为什么造成简单了?因为一张画里面总要有出其不意的一种东西,或者是一种违背常规的东西,就是让画带有一种新鲜感,或者是突然生发出一种不可思议、不可想象的东西。如果你画的所有的画,都在你的掌控之内的话,就不会产生我说的那种感觉,所有的创作最后都要出乎自己的意料,都要有妙笔生花的东西,都要有一种突然诞生的东西。如果你艺术创作都没有这些的话,那创作的魅力就没了,所以创作自身就有吸引力,不一定会出来什么样的东西。但我们不能要求每张画里都有这个感觉,有时候可能需要,有时候就不需要。比如最近画画感觉不错,可能连着五六张都是类似的感觉,但是每张画都要往深处走,这样就会产生相对的一个系列的作品,而且这个系列作品还不是那种有意识画成系列的。你看我的画就是这种感觉,有时候十年一个段,十年之内投入很大的精力来整,它里头也有新变化,也有新感觉,最后就把它画透了,像我画的那批杠子就画透了,后来画这种线的东西又画透了,画进去之后就融进去了,里面潜力很大。像这样有一个什么好处?就是“深挖洞”的感觉,你把一个东西看透了,或者相对把一个东西弄明白了,那跟你没弄明白,完全是两回事。

野外教学 摄于北京燕山脚下 2010.3.28

另外你画里的这种颜色虽然有变化,但感觉还是有点儿太简单,你再画这种画的时候要注意,有的地方可以稍微暖一些,有的地方再稍微冷一些,那种心理上的微妙的感受就更强烈了。如果就是一个颜色,只有深浅变化的话,就有点儿像单色画。这种颜色怎么才能出效果?就是一种单色和另一种单色出现一种交叉,或者出现一种对应,两种颜色结合在一起,就会出现一种微妙的东西,缺少了这个你的画就简单了,这里面就有一种很精密的语言。你从心里找到那种深度和厚度,或者那种耐人寻味的东西的时候,你画里才能产生那种效果。就是你这里面光有深浅和力量的东西,还缺一种心理上的东西,比如说色彩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微妙的感受,看到一个冷的东西和一个暖的东西,感觉肯定不一样,看到冰天雪地和看到春暖花开,那感觉能一样吗?等你画得多了以后,你用笔的时候,感受比这个还要多,还要丰富,还会更讲究,当然这种讲究你不可能在一张画里就解决了,你必须在画中锤炼,而不是在脑子里面想来想去的。有的画家整天想来想去,但画画得少,最后也不行,这就是那种知识型的画家。有些画家并没有多少知识,但画出来的画感觉还不错,有的人讲起来头头是道,但画的画既没有精神,也没有深度。

画画本身它有一套语言,跟我们的文字语言完全是两回事,你必须在画里边去实践,在实践当中你才能掌握这种语言,你才能熟练运用这种语言,才能不断地发现新的语言。所以画家必须要有一个量的积累,不管什么样的画家,你一年就画一两张画你成不了大家。但你画得过快也不行,太慢了也不行,就是一定要掌握这个度。语言是由词汇组成的,落实到画面上,语言是由图像呈现出来的。图像里边分很多东西,比方说有色彩、有符号、有结构、有虚有实,有很多很多,具体语言要组合到一起,组合好了成一句话,这句话才能表达一个意思。有些画可能比较强调韵律,有大韵律、小韵律;有些画主要是强调一种结构,分几层的结构,结构与结构之间的对应,包括硬的东西、软的东西、圆的东西、方的东西,由那些有很多寓意的符号或多义性的符号组成,产生一种奥秘;有的用单色,比较沉稳,一种色彩,想从一种沉闷当中,一种简洁当中,呈现悲剧的悲凉;有些画需要色彩的强烈对比,产生一种内在的兴奋感,从兴奋当中产生一种内在的和谐,这需要你自己去琢磨。

野外教学 摄于北京燕山脚下 2011.10.4

从你现在的这个程度来说,这张画可以算是结束了。你现在还没有那个高度,你再画就画坏了,通过这张画你正儿八经地体验了一次创作的全面过程。画画也像垒墙一样,你垒正了就好办了,就接着再往上垒,你要是垒歪了就麻烦了,下边歪了你就必须得重新正过来。你现在画画不用想那么多,你可能现在就是这种境界,你不要想着一下就要超越这个境界,也不要想着超越别人或者大师,你也不可能与别人完全一样,关键是看你的作品真实不真实,那种感受跟你对应没对应。如果这种感受是从你自己的内心中生发出来的,这就是你的。你继续不断地在真诚中寻找,就会有你自己的语言了。你还是要回到那种心灵自然放开的状态和那种创造力自然生发的状态中去。另外你自己的感受与大师发生一些撞车也没关系,还是要画自己的感受,重在自己的感受,你不能因为害怕与别人的感受撞车,就把自己的路全堵死了。

所以画完这几张画,可以安静几天,因为上了一个台阶以后应该放松一下,平静一段时间以后,你的状态才会更好。该精进的时候就精进,该放松的时候就放松。艺术就是个媒介,世间的任何事情其实都是媒介,最后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明理,或者称之为悟道,通过修行最终解决生死的根本问题,这是人生最重要的也是最大的一件事,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与根本问题连接起来,如果不连接起来,就没什么意思了。所以说你越早知道这些最重要的事情越好。

2007作品37号 100cm×80cm 布面油画 申伟光

你下一批画我建议你画的时候还是要再放松一点儿,开始画的时候要放松,找自己的感觉,感觉有了以后,不要满足,再想法儿往里面深入,这种深入的过程就是一种很好的锤炼,也是一个炼狱的过程。把画锤炼成一种有深度、有力度、有感染力的东西,包括那种细微的感受,但也不能丢了西瓜捡芝麻,还要全面地顾及画面的整体感受,就是那种深度、那种绘画的感染力,包括画面整个的那种微妙的东西都要有。我说都要有不是说贪,不是那个意思,就是说优秀的东西肯定要具备很多因素,比如说一件衣服材质很好,布料很好,但你做得很不精致,那也很糟糕;如果样式很难看也很糟糕。所以好的画,或者高级的画,它整体都是高级的。不要太轻易地完成一幅画,你要想法儿从里面打一个“洞”出来,发现自己心灵世界的另一片天地。你的心灵世界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了,你的境界提高了,慢慢画着画着可能就画出一种慈悲的东西了,或者一种欢乐的东西、一种高贵的东西、一种悲怜的东西了。但你不要考虑这么多,随着你心性的提高,你的画面自然会发生很多变化。搞艺术要特别关注人的心灵状态,如果你的心灵状态就是一个垃圾堆,你非把它画高级了,它是画不高级的,你拿出来的都是脏东西,灰尘啊,破烂啊,你拿不出好东西来,所以先要把心灵不断地一点点儿提高、净化,绘画才能跟着净化、提升。另外你对你自己的作品要负责任,画一张是一张,不要画得差不多就完了。

2016年作品11号 140×180cm 布面油画 申伟光

下面说另一位同学的画,她这张画还不错,画面的语言比较丰富,整体还挺协调,所以画就比较耐看。但你画画经常犯一个问题,就是一旦有一个新感觉,很高兴,然后就一直画一直画,画得挺愉快,最后画就简单了,就是说你愉快的时候,高兴的时候还要有一种观照。你现在的画总的来说挺好,又上了一个台阶,但我希望你的画,除了用这种新鲜的、比较欢快的颜色之外,还要再增加一点儿悲凉的、或深沉的东西,你的画从精神分量的角度来讲还是轻了点儿。你现在的画已经超越原来的画了,很好,然后还要再往上走。你原来就是凭一种感觉来画,画完了挺高兴,像玩儿似的。现在呢,好像有点画木了,画呆了,画画不要贪多,你长期这样画就画傻了,把感觉就画没了,所以像这种小画,你一个星期最多画两张,这样才能静下来,才会关注自己心里面其他的感受和状态,画才能更深入进去。如果画得特别有感觉,特别高兴,你可以考虑画三张。我主张一个星期画一张或者两张就足够了,最多两张,不要画太多,也不要把画画搞成像马拉松那样抻着,不要抻劲,神经一定要放松,放松以后专注地画,就是说你把节奏再调整一下,有的画你画到一定程度以后,你就把它背过去放着,过一段儿再翻过来一看,可能你就有感觉了,不会产生视觉疲劳。

我们每星期天上课,你有画没画都没关系,不要为了我而应付画画,你就正常按你的节奏画就行了,你们之间也要互相关心帮助,要有爱心。

2007年12月14日(录)

申伟光谈话录

作者 | 申伟光先生

出版| 中国当代艺术出版社

书号 | ISBN 978-988-61327-1-5

装帧 | 精装16开520页


申伟光先生

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水墨画家,书法家,居士,法名法照、悟光。

1959年生于河北邯郸市。1981年毕业于华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1988年结业于南京艺术学院。1991年笃信佛教,修学佛法。1994年入住北京圆明园画家村。1997年定居北京上苑艺术家村。2007年,课徒授艺。2009年,受三皈五戒。2015年,受菩萨戒。

作品曾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第八届全国美展、广州首届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首届中国艺术三年展、上苑艺术家工作室开放展、今日美术大展、“文脉当代中国版本”大型综合艺术展、超验艺术展、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等艺术大展,并于北京今日美术馆、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等地多次举办大型个人画展,其艺术成就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独树一帜。

已出版油画作品集《申伟光作品》《申伟光艺术20年》《超验艺术》《申伟光超验绘画》。出版水墨作品集《申伟光水墨》。出版书法作品集《申伟光书法作品集》。出版写生作品集《申伟光写生作品集》。出版艺术研究文献《申伟光超验艺术评论集》《纠结与超脱——申伟光油画作品评论集》《净行——一艺术家群落修学与生活纪实》。个人著述有《申伟光谈话录》《申伟光的话与画》《申伟光谈艺录》《申伟光谈艺录(二)》。




更多相关文章请点击下方标题阅读

《申伟光谈话录》——与画对话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 微信2199354

      好文
      01年前 0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