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壁画艺术的拓展与空间表达——当代壁画的公共性研究

2015-09-07 09:25

  当代壁画艺术的发展呈现出多样性的发展趋势,而公共性一直是其内在的属性,也是学界所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根据当代壁画的特性,结合具体案例来分析不同空间内壁画艺术的公共性表达,进而思考当代壁画艺术与艺术家、观众之间的存在关系及相互作用。

  壁画概念的厘清

  根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西洋美术词典》、《现代汉语词典》里对于壁画的定义,仅限于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图画,这一定义显然是根据西方的宗教绘画习惯而界定的,相对于今天壁画艺术的发展这些定义早已成为历史,而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主任李化吉撰写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I》壁画这一词条则明显地拓宽了壁画艺术的概念及运用范畴,从中不难看出壁画与建筑之间的紧密关系,创作载体是天然或人工墙壁,创作方式不是简单地绘画出来,而是运用各种媒介和手段包括雕塑、镶嵌、喷绘、烧制、编织等等,具有装饰性、表现手法多样性等特征,这些定义无不暗示着壁画公共性及不同空间环境的表达。壁画是建筑空间中的一种视觉文化,其公共性的特点伴随着建筑空间及公共受众而存在,对于“壁画”概念的定义,壁画家孙景波认为,壁画不是一个“画种”。概而言之:“壁画,是一门多边缘的、综合在建筑环境中借以装饰并揭示其文化内涵的造型艺术。”任何一个画种都是以它的媒介来界定的,如油画、水彩画、中国画等,而壁画则不同,它是任何一种形式和创作手段,从平面到立体,从二维到三维都可以在其中施展的艺术。当代壁画艺术在创作手段和媒介上不断进行尝试创新,呈现出多元和多向的格局,“壁”从最初的直观的“墙壁”发展为一切建筑空间及其周围环境;“画”也从传统的手工绘画发展为绘画、雕刻、工艺和现代工业技术相互结合的多种材料和技法,当代壁画可以称得上是最具时代特征的边缘艺术。

  当代壁画艺术特征探讨

  主题性是壁画艺术的属性之一。因为建筑墙壁并不是艺术家的,必然涉及到赞助人的存在。这样的主题性框定了壁画创作的主题界限,艺术风格的选取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赞助人的需要,并且同时受到建筑环境内在要求的影响,故而孙景波形象地说“壁画是带着镣铐跳舞的艺术。”由于壁画依附于建筑的属性,就决定了创作的大型化,故而往往涉及到一个大型的壁画创作工程,须由多个艺术家合作共同完成。赞助人机制为艺术创作提供资金支助,如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教会、商人、贵族对于教堂装饰壁画的赞助便可以看出其中的商品性。

  当代壁画与传统壁画最大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材料的运用和创作手段上。在传统壁画中多采用湿壁画、坦培拉、油画等,原始壁画和中国传统壁画则多使用自然矿物颜料,西方艺术流行蛋彩画、雕塑、镶嵌画、油画等形式创作。而当代壁画越来越重视材料语言的魅力,壁画家们逐渐突破了传统架上绘画的束缚,开始使用木板、沥青、麻布、不锈钢、纤维、光效应、影子,甚至苔藓、黄豆等自然植物来进行创作,努力尝试着用各种材料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在继承传统材料工艺的基础上,民间美术的剪纸等元素也融入到当代壁画创作之中,这种民间艺术因素的融入不是对于传统元素的附会,而是现代社会所赋予当代壁画的新元素。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壁画艺术便是借助科技进行艺术创作,如投影、装置、动画制作等的运用,对新媒体的不断探索和尝试使得当代壁画拥有着不同于传统壁画的时代特征。而由于当代壁画与传统壁画所承载的时代价值各不相同,时代性是当代壁画艺术的独有性质,是由现代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当然若是传统题材的表达,同样也是蕴含着当代艺术的印记,代表着这个时代的价值观与时代精神。在表现形式上,当代壁画艺术越来越朝着公共性方向发展,出现了地景艺术、街头涂鸦艺术、隐形壁画等多种壁画艺术形式,涉及领域极为广阔,包容性强,呈现出创新繁荣的新姿态。公共空间的增加使得壁画的公共性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在不同空间中的公共性表达便成为了当代壁画艺术值得深思的问题。

  空间环境的公共性表达

  壁画依附于公共空间而存在,与空间环境的和谐统一则是壁画艺术所追求的审美性质的体现。对于公共性壁画艺术来说,只有被观者接受之后,艺术才回到了现实。壁画的意义不再是确定的和现成的,只有通过观者的自身参与才能实现。壁画艺术家根据不同的空间环境选用材料及创作方式,使得艺术与空间互相影响,实现艺术家与观者的交流互动。

  随着现代城市的迅速发展,人流较为集中的公共空间莫过于交通站点,如机场、火车站、地铁站等,而这里的艺术表达不仅是为了装饰一个公共空间,更是一个城市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的反映,因而这样一种公共空间的艺术表达显得尤为重要。如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艺术家乔晓光专门为奥黑尔国际机场1号航站楼设计,被芝加哥航空局(CDA)收藏的装置艺术作品《城市风景》,把剪纸艺术运用在当代的社会公共空间之中。把握住了时代文化精神,将民族语言发挥出来,这样的当代壁画艺术表达不仅推动了民族艺术走向世界,还承载整个时代的精神内涵,形成一道引人入胜的文化景观。

  除了机场外,地铁逐渐成为城市生活中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同时也是壁画艺术不可忽视的一个创作领域。在人口流动大的公共空间中,对于公众心理的关注,也就是艺术家对于观者的重视,在壁画艺术的表达上可以看到观者的组成作用。以迪拜地铁蓝色线来说,站内壁画多采用了镶嵌拼接形式,描述了迪拜城市发展的历史变迁,壁画与灯光相结合,营造出海洋般的蓝色空间,与迪拜夏季炎热的天气相呼应,给人一种凉爽的感觉。可想而知,这样一种艺术效果和观者心理效应的产生正是艺术家所要表现出来的。2014年12月28号,在北京地铁新线路正式投入运营的同时,一批地铁公共艺术作品面世,如14号线阜通西街站王中创作的《一人一画》,整个作品呈平面布局,由145张圆形或者方形的画作组成,这些画作是不同阶层的人们在艺术家提供的材料上创作,再由艺术家裁取局部。作品通过公众参与的形式隐入公共性,代表着不同梦想与情感的画作成了作品的一部分,进入公共空间,达到公众情感与公众空间的相互融合,还能激发人们某种心理上的共同回忆。

  除了建筑室内空间,建筑外壁的艺术表现更是给观者独特的视觉感受,有些作品运用透视学方法,平面的墙壁上制造出三维的虚拟空间,描绘得极为逼真,具有很强的立体纵深效果和故事情节性,这样一种壁画形式与公共建筑壁面紧密结合,有效地消除了现实与幻觉之间的界限,形成一种视觉真实性,不仅使艺术与观者形成互动,并且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公共性问题延伸

  对于当代壁画艺术意义的讨论都离不开其艺术的属性,壁画艺术应关注社会和生活,它所承载的不仅是艺术自身的发展,更应该是艺术家对于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精神文化的诉求。随着艺术的不断发展,当代艺术的精神内核不断受到批评家的挑战,艺术不再纯粹,伴随着市场经济利益的影响,在巨大的艺术品市场中代表着时代精神和思想情感的优秀作品似乎更像是大浪淘沙。另一方面,中国艺术品市场自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呈现出持续发展的态势,艺术市场的发展吸引大批赞助者的投资,给当代壁画艺术带来了有利的发展机会。在这样一种经济需求之下,当代壁画艺术的创作也必然更多地面向公众,走向公共空间。

  作者系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美术教研室讲师

来源:艺术国际-评论 作者:高超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