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搞艺术为什么贫穷?艺术的经济学书单

疫情使得经济停摆、所引发的连环效应无人能幸免;我们不能假装艺术的自治性是尽力假装和经济性、和市场供需撇清关系。作为非必须品,艺术市场往往对经济趋势是最敏感的,经济放缓和下行的信号会带来艺术市场的价格地震;因为疫情造成的停摆会带来艺术产业的结构重组,这个现实再清晰不过。

艺术市场的参与者就像坐在一个过山车上,惊心动魄之后,我们来问一些问题: 艺术家为什么贫穷?天价艺术品又是为何?艺术品收藏遵循什么逻辑?

从以上问题出发,猫耳拍管家和朋友一起编辑分享了这一期书单,其中一部分我们提供英文电子书,文末有索取方式。同时我们会发起一个交流群,大家看完之后可以在群里分享书摘和讨论。

 

艺术家为什么贫穷?艺术的例外经济学

 image.png                                              

作者:汉斯·阿宾(Hans Abbing

英文电子书请见文末

大多数艺术家收入微薄,然而世界上从不缺乏充满抱负的年轻艺术家。他们为艺术的奉献是自愿的吗?还是不知不觉的?政府和其他机构也支持艺术、增加微薄的收入。但是他们的支持没有效率:补贴只会增加艺术家的贫困。

艺术的经济学是例外。尽管艺术市场的操作很成功,但它的自然属性更多属于送礼而不是商业交换。人们相信艺术家都是无私风险的,价格不代表质量,艺术是免费的。真的这样吗?

本书作为一个跨学科研究,提供了非常规的分析,向我们阐释艺术的例外经济学,每个艺术家和爱好者都值得一读,因为艺术院校和机构从来不会告诉你艺术与贫穷的关系。


 艺术的价值:金钱、权利、美

image.png

作者:迈克尔·芬德雷(Michael Findlay

英文电子书请见文末

 

什么是艺术的价值?毕加索的作品为何能以1亿美元的天价出售?这本引人入胜的书不仅解释了艺术市场如何定价,还阐述了艺术对于我们无形的价值。著名的艺术品经销商和市场专家迈克尔·芬德提供了近半个世纪的艺术品业务的特写和个人观点,他直接了当的姿态难能可贵——不将艺术神秘化,但也不否认其特殊魅力。在他眼里,艺术具有商业、社会和本质三重价值,而人们对艺术的反应取决于文化、教育和生活经验。尽管市值上涨的刺激和前景,几乎使得所有收藏家狂热,但芬德利认为,仅凭投资价值来选购艺术品并非上策,对艺术的真诚热爱以及丰富的生活方式也至关重要。

本书不仅解释了揭示了艺术市场的运作方式,也解释了艺术的价值。读者不仅可以找到明智的建议,还有内幕、轶事、流氓、骗局、大收藏家和捡漏的故事。慷慨解说,芬德雷将毕生经历提炼,让这本书不仅是一个艺术收藏入门的内部指南;对于所有热爱艺术的人来说都值得一读,不是说收藏家,而且是真正的“业余爱好者”。


当代艺术经济学 市场、策略与参与

image.png

作者:Alessia Zorloni

英文电子书请见文末

 

该书通过应用微观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的理论,以广泛而系统的方式考察了当代艺术体系。通过打破艺术和经济学等不同学科之间的传统障碍,本书从跨学科的角度对当代艺术市场进行了深入分析,为把握当代艺术世界的复杂性、分析市场结构提供了工具和视角。它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教科书,却简洁有效地概述了艺术体系的所有参与者,不乏概念性和实践性的辅助数据。这本书适合专业学生和研究者去迅速理解艺术市场的复杂动态,也适合作为专业人士、收藏家、潜在的艺术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的一本当代艺术市场快速指南。

中文版封面如下,请自行购买。

image.png

 

1200万美元的毛绒鲨:当代艺术的好奇经济学

image.png

作者:唐·汤普森(Don Thompson

英文电子书请见文末

 

为什么一个聪明的纽约投资银行家要为腐烂的、塞满鲨鱼的尸体支付1200万美元? 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1948年的作品为何能以1.4亿美元的高价售出? 天价艺术品是一个令人着迷话题,本书寓教于乐,提供了一种新颖的经济学方法,去理解当代艺术世界的经济学和心理学。 为什么仅在2006年,就有131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在拍卖会上创造了创纪录的价格,而2007年又达到了惊人的新高度? 唐·汤普森(Don Thompson)探索了艺术界的金钱、欲望和自我强化,试图回答是什么使一件特定的作品有价值,而另一些作品完全却被忽略

这是第一本着眼于经济学和市场营销策略的书,聚焦天价艺术品的成因。通过采访拍卖行和艺术品经销商高管、艺术家以及其他市场推手,他为读者开启了现代艺术世界的探索之旅。1200万美元的毛绒鲨揭示了很多,有的内容即使是经验丰富的竞拍者也不知道。


交易中的艺术:全球金融市场中的当代艺术

image.png

作者:诺亚·霍洛维兹(Noah Horowitz

前所未有的,当代艺术由它与金钱的关系所定义。在世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已飙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艺术界的传统界限已经瓦解,现在的艺术家对于自己的职业路径有更具战略的思考,他们的角色不再只是制作艺术品,而是包装、出售和品牌形象。

诺亚·霍洛维兹(Noah Horowitz)揭露了当代艺术市场的运作机制,解释了这个独特的经济区块如何发展、运作及其方向。他以独特的眼光看待艺术世界的全球化以及随之而来的业务变化,特别是,本书对投资者在市场中的投机策略,以及视频和装置等新兴艺术形式如何被商业化提供了最精准的分析。

 

 艺术品如何定价


image.png

作者: 奥拉夫·维尔苏斯

在一个似乎缺乏客观标准的世界中,经销商如何为当代艺术品定价? 本书是第一本从社会学角度研究这个问题著作,基于大量定性和定量数据开展研究,作者采访了纽约和阿姆斯特丹的艺术品经销商,生动地展现了当代美术馆如何兼顾艺术与经济学的矛盾逻辑。在此过程中,他们依赖于高度规范化的业务资源。例如,画廊的博物馆般的前部空间和其商务般的后部空间之间的清晰界限,就是为了确保艺术品与商业之间的分离。

维尔苏斯表明,价格绝不是抽象的数字,它是一个符号系统。高昂的价格不仅表明作品质量,同时为在艺术家声誉广播之前率先收藏的藏家建立身份。这个价格机制难免模棱两可,对于某些人来说,高昂的价格可能是地位的象征;对于其他人,这就是欺诈。

社会学思想长期认为价格随着量的增加而下降,而这本开创性且引人入胜的书揭示了这些数值背后的丰富世界。艺术品经销商区分不同类型的价格,并赋予它们道德上的意义。因此,价格机制构成了类似语言的符号系统。

 

中文版封面如下,请自行购买。

image.png


当代艺术销售:在市场演化里如何领航

image.png

作者:爱德华·温克尔曼(Edward Winkleman

本书从艺术品经销商的角度对当今的当代艺术品市场进行了详尽的考察,着重介绍了快速发展的市场中的最新变化。画廊老板爱德华·温克尔曼(Edward Winkleman)着眼于市场如何应对。本书从2008年的全球经济衰退开始,涵盖个体经销商可控与非可控的因素。章节标题如下:博览会的兴起、巨型画廊的崛起、新的在线比赛、砖瓦房交易模型、艺术品交易商作为博览会的组织者、新时代的合作。

本书还涵盖了当代艺术经销商可能需要的合同的具体内容,涵盖代理、委托和当代艺术新媒介的各种合同的审查。通过采访全球专业人士,包括经销商、收藏家、艺博会总监、记者和在线艺术企业家,本书值得画廊主、经销商和艺术家仔细阅读,特别对于那些关注新兴艺术赞助现象的读者,尤其推荐。


艺术世界中的七天

image.png

作者:萨拉·桑顿 Sarah Thornton

英文电子书请见文末

 

萨拉带来了一种置身艺术世界的感受:作者鲜活地描述了一个特殊社会的人生百态,让人体会到其中的割喉竞争、它的奇特、它的光鲜亮丽,以及其中的神秘运作方式。她挑动读者的思考与反应:艺术世界是由不同的次文化交集而成,每一种文化对艺术的定义都有不同的主张,书中每一个有声音的人都同意,艺术应该挑起人的思考与反应。

作者认为在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艺术品更像房地产。部分安迪.沃荷(Andy Warhol)的作品就像坐南朝北的建筑丛中的套房;部分作品则像有三百六十度视野的阁楼。要在艺术市场卖得高价,作品的估价更胜于评价,她甚至提供了一些“肤浅”的标准: 棕色的画不如蓝色或红色的画;忧郁的画不如让人愉快的画;男性的裸体画通常不如大胸脯女性的画;超过电梯大小的作品,只在市场的特定角落有销路;绘画是最受欢迎的艺术品;新兴、年轻的当代艺术家作品容易受到高度注意;艺术品是否在市场中初次亮相,或已转手过好几次,对抢手程度亦有冲击;艺术品跟过哪些收藏家,不仅为人津津乐道,无形中也提高了它的价值;获得泰纳奖提名,作品售价会提高1/3,得奖则会使售价暴增一倍。

  艺术拍卖让人有艺术品可以变现的错觉,但别以为价格只会朝一个方向飙涨,在一个神秘、时髦、无价、诱惑、上瘾的世界,艺术品价值全看你愿意付多少钱决定!

 

本书已经出版中文版,可自行购买。

image.png

 

钱暴:21世纪艺术市场大爆发

作者:乔治娜·亚当 (Georgina Adam)

英文电子书请见文末

《钱暴》关注艺术市场的弄潮儿:超级大画廊、超级策展人、超级巨星艺术家、超级有钱人。艺术市场是当今全球经济泡沫的归处,也是金融与房产或两者联合的债卷资产崩溃的前哨站。天价艺术品与房市的联动的其中一个例子是:19801990年亚洲四小龙崛起之时,来自日本的新兴资本大举搜购印象派作品,在19821990年间,印象派价格翻了六倍之多,并从1990年开始下坠,1991年房地产泡沫化,直至1993年印象派价格跌幅达55%。另一个熟悉的例子是中国。2000年后,众所皆知,艺术的中国热与中国的房地产业几乎是同时飙涨,2004年中国对房地产投资高达社会总投资24.7%2006年,苏富比在时任亚洲当代艺术部专家、曾任古根汉美术馆亚洲发展部门与策展人的张晓明策划之下,首度将亚洲当代艺术拉至纽约拍卖,开启所谓第一波中国红。2009年,从全球0.4%的占比,突然飙高到18%,此后连年增长,直到近日随着经济发展放缓,中国艺术市场的前景也跟着待估。

 任何一个对当代金融体系略有涉略的人,立刻会察觉艺术品信用额度的诡谲现况,就与引发次贷危机的根源“信用违约掉期”(20世纪末金融体系发明的新致富手段:将手上的风险卖出去)逻辑有异曲同工之妙,艺术制造、销售端首先创造出与供需无关的商品价值,而后搭载着过高信用额度的商品几经转手炒高,直到没有人会过问其中的获利来源与风险值,或者索性将跌价的风险交易给新兴市场,比如中国、中东等国家的新富。若说在艺术高端市场上的卖家与买家,手上通常握有一整批可供涨跌亏损平衡的当代作品,大抵就如同“证券化”的概念─将违约风险分散至极小化。

 两者的差异是,艺术品的价值保证来自策展、美术馆,而证券的价值保证则来自信评机构;但相同的是,策展人/美术馆和信评机构的营运资金来源与评估对象,都是同一群人。难以想象,在这大爆炸的当代艺术市场中,绝大多数的金钱都来自全球债务以及新兴经济体,像是石油和房地产,而艺术交易甚至包裹着高等的文明,却是真实世界的法外之地。在艺术操作金融化的时代,无人可以幸免。这可能是平民百姓与天价艺术品之间最直接的联系,也是《钱暴》一书最值得深思的切入点─别忘了,达明·赫斯特的鲨鱼那扩张至“四亿”的信用额度,极可能连我们都一起买了单。


  我爱Art Basel:论尽艺术与资本

image.png

作者: 梁宝山

 

本书是作者梁宝山博士论文改编而来,文字深入浅出,语言带有港式俏皮,作为从业者常常读到连连点头,恨不能隔空击掌。不仅如此,由于作者从事过艺术创作、媒体、机构等多种工作,本书可以说是囊括了艺术圈工作的方方面面,即便读者还不是这个行业的一员,也可以从作者丰富且真实的描述里对艺术行业略窥一二。浮华之余,也能在作者的呼吁下审视艺术圈所存在的“情绪劳动”等一系列问题。疫情当前,2020年的香港 Basel和诸多公共艺术事件宣告取消,正如你一打开书本就能看到作者的自序标题所说,你爱basel,但basel爱你吗?


》》》》》》》》》》》》》》》》

欲获取英文电子书,

请扫描二维码入读书群

image.png

群满员后可添加 猫耳拍管家

注明:pdf

 image.png

所有信息与图片来源网络。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529/159072473987927670.jpg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