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yuzkids|我的情绪小怪兽——在美术馆写故事系列活动回顾(Ⅱ)

我们不害怕真实的人做出可怖的表情,因为那可能只是情绪的一个瞬间。我们惧怕看到不真实的“面无表情”,因为无从辨别对方的来意。


在上一期的“在美术馆写故事:情绪诊断地图”工作坊中,栗子老师从艺术家安东尼·弗里德金(Anthony Friedkin)的作品《机器人姐妹享用午餐,环球影城》(Android Sisters Having Lunch, Universal Studios)出发,请孩子们描述画面中“外星人”的脸。她们有着状如大毛球的爆炸头,面部如向外分裂般长出两双眼睛、两张嘴。她们正在享用被称作“垃圾食品”的西式快餐,不向观众展现一点儿情绪,画面透着一股诡谲的气氛。


 

在很多影视作品及盛大节日中,都会出现戴面具的人物形象。最近因为疫情,口罩也逐渐成为必备单品。面具和口罩一定程度上剥离了人脸的特征,我们不能准确地判断ta是开心还是难过,以及ta有没有在伪装自己的情绪。认识自己的面部情绪,并且了解在某种情绪下,我们会有哪些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这不仅是一条自我反思的路径,也能让我们在与人沟通时拥有“另一种语言”。

 

选自绘本故事《我的情绪小怪兽》


人的情绪种类有很多,如果能归类,对情绪进行分类处理,也许就能避免负面情绪爆发。在栗子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尝试将一张A4纸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收纳”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和中立的情绪。同样一种情绪,比如“开心”或“难过”,又会因为其发生的原因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程度。老师邀请小朋友们试着以“1-10分”给不同程度的情绪打分。这样一个小小的排序练习,让小朋友们开始自发地审视不同事件在他们心中的重要等级。有的小朋友给“考试没考好”的"难过”只打了2分,却给“心爱的笔丢了”的“难过”打了9分。


学员Kitty Lin给自己的情绪排序和打分

 

有了给情绪排序的意识,孩子们就会明白,不是所有的开心都适合用“哈哈大笑”形容,也不是所有的难过都会流眼泪。不同场景,会有不同的情绪表现,或是神态表情,或是身体姿态,或是动作与行动,只有细致描摹,才可能使文字中的情绪饱满而到位。

 

中立的情绪则像跷跷板一样,在积极中立和消极中立之间来回摆动。看到干枯多日的植物突然冒出新芽,那是种开心的、积极的惊讶;当自己认为做得很顺手的卷子,却发现因为粗心错了一道大题,那就是一种懊悔的、消极的惊讶了。老师以余德耀美术馆当期展览中艺术家乔·索拉(Joe Sola)的影像作品《拜访工作室》(Studio Visit)为例,引导孩子们观察和描述人在惊讶时的不同反应。


 

这是一件影像作品,记录了艺术家在与来访者交谈期间,忽然转向身后的窗户,飞身跃起打破窗户跳了出去的一幕。看到这一幕的人,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实际上,索拉精心策划了这个表演的准备和执行。他借用了电影业的工具和技术(爆破玻璃和控制降落),并向专业特技演员学习,以保证不在艺术行为中伤到自己。在此我们也提醒小朋友们千万不要模仿这种危险的行为。

 

面对这一荒谬的举动,索拉的访客们表现不一。有人面面相觑;有人短暂地愣了一下,继而拍腿大笑;有人双手插在口袋里,大叫一声却又捂嘴笑了;有人摘掉眼镜,走到窗前看个究竟;有人双手叉在胸前,微微摇头;也有人下意识地喝了口水,再与同伴议论起来……其实这件作品的观众,不仅是工作室的访客们,也是屏幕前的每一个人。课堂上,学员们在镜头前,不经意间扬起眉毛,或轻微地张开嘴巴,流露出了自己的惊讶。


我们对自己的情绪了解得越多,把各种情绪梳理得越清楚,就越可能成为一个能与自己内心对话的人。工作坊的最后,老师邀请大家使用“情绪诊断”的方式,每天试着反思一下自己的心情。如果有一个100ml的魔药瓶,大家会往里面加入几分开心,几分失意,几分生气?


 

如果其中一种情绪浓度过高,那就要想一想了,这种情绪是不是超过警戒线了?比如开心会不会变成骄傲,过分的平静会不会让生活没那么有趣?“气炸了”背后,是我们应该赶紧放下的小事,还是必须借着这股生气去推动、去改变的“重要的事”?老师建议大家先写下在这种情绪里自己的状态,包括神态、行为、心理活动等,再去情绪自检与诊断分析,并尝试绘制图像,亦或用文字记录。年龄小的学员,可以试着阅读情绪主题的绘本,如果已经可以独立阅读,老师还建议多读一些情感细腻的故事,关注作者对于人物情绪的描写,学习认识和管理情绪。

 

从艺术中汲取创作的灵感,在创作时才能更懂艺术。工作坊结束了,小朋友们的思考却还在继续。从情绪教育的观点来看,正面情绪的累积,能帮助孩子提供积极的心理能量,让他们有力气面对并处理负面情绪,而回归“平静”则是更为重要的情绪控制能力。愿这份思考能让他们在纷言扰扰中,多一份自我沉淀的深刻,在面对现实可能的挑战时,少一份焦灼。

 

课程结束,我们也收到了孩子家长对于本次系列活动的评价与期待:

 



老师讲得很好啊,温柔又有启发性,我家娃也好喜欢。


有幸全程参与,这堂课的创意和带来的启发远超出我的想象。能够接受这样水平的教育是孩子最大的幸福


关于跳窗户那件作品,老师对同学的危险提示很清晰,现在社会很多元,资讯繁杂,同学透过互联网会接触到各种有害资讯,却没有老师的指引说明。

我的孩子胆子比较小,但他今天上完课跟我讨论了很多他感受到的细节,真正符合了老师的教学初衷——小朋友对感受的思考,有触动和启发的教育,这样的收获才是值得我们去追求的,必须给这堂课点赞。


现在场馆陆续可以开放啦,真期待后续类似的课程能够在线下开启,能够现场观看真实的艺术品,在美术馆中受熏陶。期待以后还有这样的活动,期待栗子老师。

 

其实,六月“在美术馆写故事”系列工作坊还将继续,我们很快再见!





当前展览 

Current Exhibition

点击图片直接购票

Click Image to Buy Tickets


作者:余德耀美术馆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