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专稿】X 美术馆正式开馆:城市需要有能为年轻人发声的地方

2020-05-30 09:11

2020 年 5 月 29 日,X 美术馆正式开馆,“首届 X 美术馆三年展终端 >_How Do We Begin?”,也如期开幕。

城市需要有能为年轻人发声的地方

“X 美术馆是由艺术收藏家黄勖夫 Michael Xufu Huang 及 Theresa Tse 共同创建的民营美术馆。X 是两条线的交汇,意指跨领域思想碰撞的无限可能。”在发布会上 X 美术馆副馆长许思雨向大家介绍了美术馆的概况。

b3otGgBT8an4eCiQbs3cSKpGEMr1Ex7lgZBVsHzY.jpg

X美术馆两位创始人黄勖夫Michael Xufu Huang及Theresa Tse©X美术馆

8pdneogCJfwXxkWXjtH7tXBxMS7wSP0IaUIsoEVm.jpg

X美术馆副馆长许思雨,X美术馆创始人黄勖夫Michael Xufu Huang,首席策展人吴冬雪©X美术馆

除了持续展出当代艺术作品,展示当代艺术的多样性,“我们也希望之后用更多的方式为青少年带来更先锋的艺术教育,推动青少年艺术的普及。在疫 情期间我们推出了 X 虚拟美术馆,在国际媒体中引起了强烈的关注,我们希望观众通过移 动端的屏幕可以感受到真实的裸眼 3D 质感,使观众可以在三维的立体空间中尝试丰富的操 作体验。虚拟美术馆具备着更强的延展性,我们不光视其为一个作品展示的平台,在未来也 会把它社区化。”

rl00ptbe4XvJAIGCVxCI9j5StUK912fyuFx6e69l.jpg

X美术馆副馆长许思雨©X美术馆

nGVM4fpBsTm1Ht1ZizzRlm9XA1aPd3iQ9ewoLFzI.jpg

X美术馆首席策展人吴冬雪©X美术馆 

谈到创立美术馆的契机、X 美术馆的不同之处时黄勖夫 Michael Xufu Huang 表示:“每个美术馆都需要具备很强的个性,但很多中国的美术馆缺乏这一个性,他们并没有在某个领域中做到最好,目前中国正缺乏这样的美术馆,尤其是这样能产生新的想法为其助力的美术馆,一个城市需要有一个能为年轻人发声的地方。”

r7GbgfG21hU1vS9MkhyG4i4M3FYe0gZWhiKUvP91.jpg

Lil X©X美术馆

黄勖夫 Michael Xufu Huang 还绍了美术馆的第三位创始人,Lil X。“我们希望通过更年轻的,像潮流玩偶这样的形式来让更多的年轻人们了解到我们,我们也对这个吉祥物寄托了很多希望,希望在未来的产品,或其他多种形式的媒介上有更多创作。”

首届三年展:“终端 >_How Do We Begin?”

首届三年展“终端 >_How Do We Begin?”由 X 美术馆首席策展人吴冬雪策展,分为“科技与媒介”,“社会观察者”,“作为叙事者的艺术家和建筑师”三个章节,展览通过视觉艺术及其他参与了人文进程发展的领域来共同探讨千禧时代思潮。

qBKUF7UrTe2x8sxFO5YCHrH8WCoR1AgYadDY5zGL.jpg

X美术馆外观©X美术馆

s8xtXdSb8898lDNVlE3WsIsS8H51Boe2NreYwIXn.jpg

黄勖夫Michael Xufu Huang为嘉宾做现场导览©X美术馆

展览从我们栖于的当代生活出发,庆祝数字时代所蕴育出的知识与信息的开放性和便利性,以及新媒体和尖端技术所带来的全新感官体验和惊喜时刻;与此同时,正视毒性信息的侵入对我们的现实关系和社会结构所造成的干预和扰乱。

eKvQruhymcLt3NrP344q2ohnB0XMwQXUTQuSE0he.jpg

开幕现场

zn2k4VbPls7bp6kJtmxgvVv6Ewjf4Rup4O7qQ8XF.jpg

现场导览

“区别于数字时代之前的单向信息输出,当今的媒体平台提供了更多的实时交流和沉浸式交互体验, 我们的共同感知和共时存在性也被前所未有的放大。从 XR(扩展现实)、AI(人工智能)到最近开始广泛应用的 5G 技术,我们栖息的无形场域在不断地被扩展,也不断挑战着我们实时交流、接受信息的方式。”

NPCQcGDoMlkVdeRSfdmWaA8DXmwMpW9MBrXrlEuU.jpg

现场导览

《终端 >_How Do We Begin?》将展览空间视为合作与生产的场所,试图提炼处于持续演变中的千禧时代思潮,积极邀请、鼓励观众和艺术从业者们对信息时代的多方面社会现象进行回馈,感知、共享并共存。

科技与媒介

2020年标志着“Web4.0”的开始,在这个全新的网络时代中,每个沟通和互动的层面上都将植入智能虚拟助手,它们会通过模仿人的思维方式而逐渐进化演变。在这样的语境下,大数据和个人信息将成为一座链接虚拟和现实的桥梁,进而,公共和私人之间的界限也将受到混肴。这部分中的作品一方面关注媒介本身,人类是如何与技术和媒介建立联系;另一方面,则关注新媒体所带来的内容生产,从社交媒体如何扰乱真实的人际互动到自我“审查”制度的建立。

3QfEbiUDJKI5zXEIWX95KZXoR6XBfdGL6KjhBhdJ.JPG

fWWke0bP4Lh51dfCyx1IzSp93sneT8yMzRd3Hthc.JPG

3AHPN1FJMBQlz5QcsmE8TRjRBExG1mtfymF5ART7.JPG

展厅现场

这部分的作品主要以互动体验以及影像为主,比如在空间门口的第一件作品,是艺术家敖乾枥创作的“疏水机”,洗手液的盒子里面装的是一种航空材料气凝胶,另外一个盒子里面是水,当手放在下面,水会滴下来凝成一个水珠,就像是在荷叶上面一样,会在手里面打滚旋转,非常有意思,可以挑战观众们对物质的一些认知。

pkudPY9IEUbpWj1Ijkr40BFsAHJBh62rL1C0Okus.JPG

敖乾枥作品“疏水机”

DcXydQ8wFqB0KRY233Awl4Lx8pTMSxxRq9V1Wc0p.JPG

敖乾枥作品

进入到第一个展厅里面,第一件作品同样是一件互动作品,需要观众坐在椅子上面,摄像头会对准观众的侧脸,通常情况下,照镜子的时候我们是可以看到正面的,潜意识里面也是如此,但这件作品是看不到正脸,只能看到自己侧面的脸,并且艺术家通过编程,这个侧脸就是观众最真实的样子。

0rqqii7dghRF9Ua1OIrVunX13gNXBEFIxdS6BaZG.JPG

王海洋作品“泰勒,泰勒”

接下来是王海洋作品“泰勒,泰勒”,这是一件视频装置作品,王海洋从小得了一种先天性疾病,由于腿不太好就不得不接受手术,所以他的大腿外侧就留了一排的疤痕,他将这种感受放置在作品中,讨论的是人强大的自我愈合能力,在播放的影像中,还有一些大楼爆破的场景,也寓意着城市的自我愈合。

ObF0FlqlK7U1JAap0l0a2qUkApSEHgo2BKLSUU6d.JPG

刘昕作品

刘昕的作品也是一件带有互动性质的作品,由VR和影像两部分组成,作品分为三个部分,小时候牙齿掉了之后,我们会将它丢到房顶上,艺术家则将自己的智齿取出来,做了一个装置,然后将它送到了外太空;第二部分是影像,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左边播放的是牙齿在送往太空过程中的状态记录,右边播放的是艺术家本人在沙漠还由水下的一些表演;第三部分是VR,观众可以在里面化身成为牙齿,体验太空之旅。

GULnJ2SLdoPHIU5iwaFuGoNsP7FYtMDRabCrv2FV.JPG

程然作品

程然的作品也是一件互动性的作品,源于他的邮箱被盗,在这期间里面多了很多垃圾邮件,这些邮件构成了一个虚拟的“人”,组成了一个虚拟的世界,作品就是对这一现象的体现。

rGxGNmsBuzhOj84LNYz4Gmcd6POp7IFNhNOFdjgQ.JPG

麦影彤二作品

在接下来是麦影彤二的架上作品,表现的是20年后她自己的家会是什么样子,创作的时候,她到淘宝上面找了做定制画的师傅,然后再找到两个金牌买家,根据他们对未来的描述,再创作出这件作品。

CXhbazGBaftrqXakR2pUuoBTruJYC8h7xwBPE0o9.JPG

7DnVsBza2Wc7QmG59CWzp0V10FwGQZrnUws7cfXc.JPG

郭城作品

郭城的作品乍看上去以为是美术馆里面的绿植,其实在里面有一个盖革米勒管,专门检测大气中的辐射粒子,绿萝在我们的印象中是可以吸收辐射的,但其实它并不能,这是一件带有一点讽刺意味的作品。

hLuii1yQMJ28tyqgIf4PadI3xIthPSd1XlZqbMdB.JPG

郑翊良作品

郑翊良的作品是现场表演,我们现在出门基本上都带着手机就可以完成所有的支付,如果忘带手机的话,就处在一个无法做任何事情的状态,艺术家基于此进行创作。

1SpwLuSbvdq94gBeBhNvtLWmMAXjIvl5PCbZFZxi.JPG

王宇琛作品

王宇琛的作品名字就叫做“2020”,艺术家感兴趣的是,我们每个人基本上都会有一个网络的虚拟身份,比如我们在社交媒体上注册的账号,如果这些虚拟的化身想要做运动的话,会是什么样子,现场可以看到一个跑步机造型的装置,下面放置着一个显示屏,里面播放着虚拟身份跑步的状态,对于艺术家来说当我们在这种虚拟化身和现实问题切换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系列的滞留或者虚空状态。

LnrgLE2JMjKggxvFPJejVbU247M1nYd2zDk3mtZ0.JPG

王宇琛作品

接着来到室外空间,展示的是一件装置作品“WiFi花花”,装置花的叶片上面有太阳能片,根据天气以及心情,作品会不定时的发光,花也会旋转。

社会观察者

当代艺术家从社会生产关系、流行文化的意象以及物件的材料属性中获取参考和灵感,从而对当下社会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日常细节进行反思和批判。这个由数字电路所控制的世界在催生了文化模因和网络语言的同时加速了这些信息的传播。社交媒体重塑了美学、文化和社会结构,具有网络意识,或许是人们与其强烈侵入性和解的最佳方式。

13ZIxfMgGwVHayxneqPHjlOEqB5yFU9y2rXPI77O.JPG

zROTc3EnJ3pZBy4iAwEHLXnULAHuoyV8Tw8xH4ET.JPG

V5ZCueOKnJ2ZZogTTYXv6HpHSISf9togWKttg8qJ.JPG

wNRQ903VvBR5zfGjfHhVpaF8X2fSWSMqQ0w3TuOk.JPG

zH4aMzJVWtDEviwqOqzgsX6cXo9WI9kGaEsfnyJ4.JPG

展厅现场

对于现代大都市的公民来说,暂时性地重返非数字科技世界,反而被打造成冥想甚至自我净化的体验。那么现在将通过何种形式,我们能得以摆脱数字媒体的假肢,与精神世界和肉体本身重新建立联系。

fvhdpZkImp4ScHlbNDbSEqOp74sB1OFkgwrm9Avf.JPG

谢燚作品

这一展厅,我们首先看到的作品是谢燚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艺术家在一次驻地创作的时候,来到一个代工厂,与男工友聊天时问他有没有英文名,他说自己的名字叫罗密欧,他们车间的每个工人都有自己的英文名字,就是为了方便与国外客户对接,作品播放了一段影像,画面是磨损了的传送带,左边放置了六个音响播放男性的声音,右边放置四个音响,播放女性的声音。就好像是他们在对话。

W7Y7yLGqzYb8d4g8ou1sjnX0Hki8J7meVOK00LvH.JPG

陈丽同作品

陈丽同喜欢收集很多无意义的垃圾,然后再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看起来像是非常精密的仪器一样的东西,但其实也毫无意义。

IwbictYlZYK1Qjql5FI5URLF1EkwFO6rdbFIbSPG.JPG

麦影彤二作品

麦影彤二在这一空间还展示了一件作品“我们都一样”,在香港的超市里面,卖的好的商品会被放置在我们的视线上面,而那些不好卖的商品则会放在我们可以随手拿的地方,在这件作品里面,艺术家根据商品自身的高度将他们放置在了一起。

IUIs1uYQq0WHvN9Ue5vpTv4raCzW8Nc8LHZWg6Az.JPG

尤阿达作品

尤阿达的作品虽然是架上,但也非常的有意思,你见过唐僧抽烟的样子吗?见过他骑单车的样子吗?还有法海弹吉他的样子?在这里都可以看到。

作为叙事者的艺术家和建筑师

历史从不是单一的叙事,城市景观、建筑痕迹、建贸楼宇以及它们所特有的材质,不帯有偏见与预断地向大众讲述着一个地方的过去与现在。建筑师一物理上的叙事者们,早已偏离了在线性基柱上堆砌生活单元的工作方式,转向探索当代城市中技术发展如何与叙事性相交织的一系列命题,以及物质性如何抵抗和干预虚拟化并与其共存。

“定制”将不再是一种相对私人的高端营销手法,算法和机械自动化正在逐渐取代陈旧的建筑定制,建筑师们将以何种方式和地位存在于这个被算法和人工智能统治的世界中?或许我们可以从柯布西耶(LeCorbusier)所提出的“居住的机器( machines for iving)”中汲取灵感:在柯布西耶的语境中,“机器”被解读为“装置( dispositif)”即可以在社会主体内部建立关系、机制和知识结构的系统。艺术家和建筑师是自我实现预言的装置( dispositif)的生产者,他们捕捉、定向和阐释有关生命的信念和话语。通过这种方式,艺术家和建筑师们激发着我们对于周围建筑环境的思考,极力保持着与恶托邦之间的距离。

KIscZ6DgFGTG71wAoS8hj0vi5zGM5opVQe8rfXzZ.JPG

xe3OxKbJ1F5fNGHivSTQUMi5rxH8ptq0QUynDuJr.JPG

王子耕作品“黑色玛丽”

王子耕的作品“黑色玛丽”是一件大型的装置作品,呈现的是一个建筑模型,他关注的是建筑和电影之间的关系,在拍摄电影的过程中,场景搭建的建筑都是为镜头服务,镜头可以拍摄的部分,会建的非常的完整,拍摄不到的部分,基本上只是一些功能性的部件,展场展示的这件是库布里克电影“闪灵”中的一个场景。

aa6Lhw9cpG8CXYpSva9bJjQ1F35KV3z746XvgFqV.JPG

NZpAhORzRM5NqveQeyy9ys2gO4fKfKAkvsDmz8my.JPG

强家栋作品

此外还有强家栋的作品,是可以玩的游戏性作品,是对虚拟空间的探讨,游戏中有7个不同的空间,观众可以尝试着去通关。

本次三年展还同时设立 “X 美术馆三年展奖”,由四位来自世界各地具有影响力的策展人组成评审委员会,评选出一位获奖艺术家,旨在从不同视角、不同文化背景出发,共同展望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评审团包括英国蛇形画廊创意总监兼纽约 The Shed 文化中心艺术顾问汉斯·乌尔里·奥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MoMA PS1 馆长凯特·富勒(Kate Fowle),Dhaka 艺术峰会首席策展人兼 Samdani 艺术基金会艺术总监戴安娜·坎贝尔·贝当古(Diana Campbell Betancourt),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Zhang Zikang)。

在被问及三年展奖的评选标准时,首席策展人吴冬雪回答道:“依据艺术家正处于事业 发展初期的状况,我们会考虑在之后的五年、十年里艺术家的艺术实践、观念及创作手法会不会成为当代艺术生态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我们关注的是年轻艺术家,所以这一次除了在年龄上有明确规定外,我们并没有一个硬性的评判标准,媒介只是一种表达方式,我们不会对其有任何限制。不论是哪一类艺术家,不论其创作手法、生活背景,在我们看来多样性是最有意思的。”

疫情过后,艺术会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反思与意义,延展 X 虚拟美术馆、发掘艺术表达形式的多样性,在未来 X 美术馆将会把触角伸向更多领域,不断突破无数既有界限,让不同领域的思想得以碰撞。秉承着严谨的学术态度及实验性的创新思路,聚焦全球语境下中外艺术新力量,同时囊括其他领域的创意实践,打造一个关注新文化新思想的艺术机构。

作者:陈耀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