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专稿】沈烈毅:公共艺术是需要“妥协”的艺术

2016-04-18 22:16

沈烈毅工作照

  雕塑家沈烈毅最早是在本世纪初凭借“雨”系列而为业内和公众熟知的,作品纯粹简练,温情又充满禅意,同时面貌多变;但在与其交流的过程中,则渐渐发现其儒雅外表下掩藏着一腔对于艺术不懈追求的激情。作为艺术家的他,勇于尝试、拒绝重复,在人生记忆和感悟生活的进程中时刻调动天赋和施以努力以表达自我、超越自我。因此,在后来的日子里我们得以看到他的更多优秀作品呈现于全国各地甚至海外:《铁壳船 》获全国十二届美展获优秀奖,《舟》作为上海市政府赠送瑞士巴塞尔州的友好雕塑于2012年9月矗立于巴塞尔圣约翰公园……今年3月,他应邀在位于日本东京的Art Front Gallery举办了名为“与水为徒”的个人展览,深受普通公众和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

  除了是一位优秀艺术家,作为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教师的沈烈毅,同时还是一名公共艺术从业者、艺术教育工作者,这就决定了他的艺术创作不只为了是怡情娱性,更需将视野和格局打开,面向社会和公众。今天,在全国各地特别是杭州都可看到他的多件优秀公共艺术作品:无论是坐落于杭州南宋御街、矗立于潺潺曲水中的《西湖之水》,还是位于萧山机场T3航站楼的公共艺术作品设计项目……都可谓是“叫好又叫座”的佳作,在为沈烈毅赢得诸多业内好评的同时,更“润物细无声”地将艺术之美融入生活——它或许是可供孩童攀爬娱乐的一块黑色大理石,也或许是机场中可供游人休息的一张美丽的座椅。

  近日,沈烈毅 “与水为徒”个人展览接近尾声,此次展览还引起了欧洲藏家关注,这位欧洲收藏家除了对沈烈毅的作品给予高度评价外,还收藏了两件参展作品。

行走

行走(局部)

  雕塑家是寂寞的奔跑者

  雅昌艺术网:您的首次个展《与水为徒》正在日本展出,作为雕塑家的您,已经创作、积累了很多优秀作品,但为何一直迟迟没有推出个展,而是将首次个展的地点选定在了异国他乡的日本?

  沈烈毅:此次个展的举办可谓机缘巧合。2007年我所就职的中国美术学院视觉艺术学院在日本举办了一次展览,刚巧Art Front Gallery负责人看到展览配套画册,并由此了解到我的作品,表示很感兴趣,于是辗转通过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管怀宾联系到我,从此和Art Front Gallery持续有中国和日本的公共艺术项目合作,在今年3月相约日本举办了首次个展。

  坦白讲,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举办个展的事情,但因为雕塑从制作到实施和运输都很困难,需要涉及各种思考、各种演示、各种配合,所以一直都处于酝酿状态。在我看来,展览地点选址在哪并不特别重要,只要做好作品,确定思路,无非是顺应不同的空间布展而已。

  雅昌艺术网:之前公众和业内比较熟悉您的“水”系列,您此次个展还展出了新作“天空”系列,并被欧洲知名收藏家收藏。

  沈烈毅:“天空”系列我主要选择了各地的地标符号,比如北京的天安门、中国的塔、美国的白宫……在实物上挖出这些地标符号如同剪影般的“虚形”,这样一来,相对而言,实物就会幻化为“虚形”的“天空”。这片“天”如果是以报纸作为呈现媒介,那么报纸的内容也会随同呈现;如果实物媒介换成砧板,那么砧板本身承载的东西则会一同呈现。

天空-1

天空-2

天空-3(局部1)

天空-3(局部2)

天空-3(局部3)

天空-3(局部4)

  雅昌艺术网:对实物的挑选是随机还是有意的?

  沈烈毅:是随机的也是有意的。随机是:任何材质、任何材料、任何空间都可以成为承载这一地标符号的“天空”。各种生活用品,如卫生纸、纸箱、报纸、扇子、保险单甚至信笺,只要是实物,都可以利用。有意是:地标符号和何种实物的结合会做些考量。

  最有意思的是那个箱子的创作,我本来想在箱底抠出“天安门”的造型,但最终决定在箱子的四个面都进行抠除,四种虚形并置,对比性更强;此外,本来我的关注点是箱子的外立面的呈现效果,但去合箱盖时却意外发现从抠除部分透进来的光,呈现出一种特别的视觉效果——原来四个面各自独立,但因为光影的介入,四个“虚形”被连接在一个围合的空间,彼此呼应,相互关联。此外,我还用洋酒的包装盒一面雕出 “天安门”轮廓,对面雕出美国的“国会大厦”造型,当作品被悬挂起来时,观众可以通过“天安门”的镂空处直接看到美国的“国会大厦”。

  雅昌艺术网:除了雕除,会对材料本身再处理吗?

  沈烈毅:不会再处理,基本就是物本身的呈现。但是一定要垂直放置或悬挂作品,因为一般情况下我们平视看到的都是物体的垂直面,如果物体被平放,“天空”的感觉就没有了。当然很多时候观众不一定能体会到我想要传达的“天空”理念,而是会根据自身的审美经验延伸出另一个概念,但没关系,艺术欣赏本来就是自由和开放的,正所谓“一千个观众,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能给观众带来美的感受或艺术思考,就是对我作品的最大肯定。

  雅昌艺术网:“天空”系列的创作经历了怎样的思考和创作过程?

  沈烈毅:尝试创作“天空”系列时,最初想用铁板作为媒材,因为铁板有种沧桑感,我想将原本虚空的天空转化为具有沧桑感和体量感的实体;而原本在人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地标建筑变化成只剩剪影的“虚形”,从而实现一种“虚”与“实”的转化,而这种转化也一直在我的其他很多作品中得以贯穿。

  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会涉及对铁板这一材料的处理问题。首先,要在铁板上锯出“天安门”的造型,要经过很多尝试与实践;其次,为了突出铁板的沧桑感,我先把铁板放在地上自然腐蚀,然后又进行了一番处理,在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呈现出第一件“天空”系列作品。从这个角度来说,雕塑有时候不只是艺术家一个人的创作,我的每件作品里都有超过自身经验的因素。

天空3

天空-3

  雅昌艺术网:无论是“水”系列,还是“天空”系列,都可以看到媒材丰富,手法多样。现在很多人忌讳利用机器进行创作,您忌讳吗?

  沈烈毅:一点不忌讳。在我看来,再高级的机器都也只是个工具,工具就是手的延伸,并且是为人服务的。我的一些作品是做完泥稿后扫描,再用机器还原。泥的材料特性决定了它容易成型,但造型还原到坚硬的石头上则非常难。机器只是模仿,但这种模仿可以很精确,基本可以符合原稿。但机器还原只完成了一部分工作,抛光还得靠人工,我所有作品的抛光都是人手一点点完成的。

  雅昌艺术网:您在雕塑创作是怎样处理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两者关系的?

  沈烈毅:一个激情的想法,经常会受制于技术与时间,不可能一下子就完成。最难的地方,就是在遭遇很多困难时,还能随时把激情调动、召回并延续在其中。比如在做泥塑时,创作一个体面时就需要考虑到另一个面,而不像绘画在二维空间里可以解决问题,更不可能像抽象表现主义大师波洛克的行动绘画,激情挥洒,一蹴而就。很多时候,我都会觉得雕塑家像是一个孤独的长跑者,慢慢征途中需要时时调整呼吸和步伐,自寻出路。比如我用竹子创作萧山机场T3航站楼公共艺术作品时,因为每个竹片都有曲面,就得考虑怎么粘连才不会令两层脱开,选用什么胶水得和工匠讨论;竹条下面的底板是不锈钢板,固定竹条时,除了胶水还需要用到螺丝。

  在我看来,艺术家的敏锐度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天赋。我的动手能力很强,如果我想到一个方案,基本上能够同步想到通过怎样的步骤完成。这是艺术家对某个场景和气氛的一种敏感。

  公共艺术家是“戴着镣铐起舞”的舞者

  雅昌艺术网:正如您所说,作为艺术可能更像是一个寂寞的奔跑者;但是作为公共艺术从业者,则往往需要涉及多方配合甚至磨合。您最初是怎么开始公共艺术创作的?

  沈烈毅:我2001年做《雨》的时候,根本没有“公共艺术”的概念,但当时不由想到杭州的石桌椅。杭州的西湖边有很多自然形的石块做的桌凳,我从小就看到这些,就想做一个能让人坐在上面嗑瓜子吃茶叶蛋的艺术作品。结果,有一次因讲座需要我去重新拍照片,发现上面真的有鸡蛋壳、饮料瓶,蚂蚁在边上寻找食物。(笑)

雨-1

雨-2

  雅昌艺术网:事实上,艺术家往往无法挑选观众。

  沈烈毅:的确如此。萧山机场T3航站楼公共艺术项目中的椅子,我本来想全用不锈钢,因为不锈钢的反光像湖面,很安静,比较契合杭州的西湖文化,但甲方认为人坐在不锈钢上可能会冷,就提出要更换一种材料。其实不会,因为机场里边是24小时空调,所有的东西都是同样的温度。但对我而言,把作品完成更为重要,虽然其间会有很多妥协,但只有完成了,才有可能去反思、探索、前行。我认为公共艺术是一个需要“妥协”的艺术。

  雅昌艺术网:公共艺术创作中“妥协”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关键词。

  沈烈毅:“妥协”存在于艺术家与甲方、资金、材料的各种关系之中,以及与自身审美追求、理想状态的关系之中。公共艺术不是一个自行玩乐的对象,而是需要面对公众、甲方、出资方,以及空间、环境、材料诸种因素……公共艺术家更像是“戴着镣铐跳舞”的舞者,他只有学会妥协,才能把事情往前推进。

  雅昌艺术网:作为公共艺术教育者,您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

  沈烈毅:严格意义上的“公共艺术”在我国其实是没有的。我们现在只是简单地把放在公共空间里面的艺术品称之为“公共艺术”,但我们在教学上努力进行突破。我曾经主持过一个社区课题,主题是让学生为社区做一些事情。我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不要去锦上添花,要雪中送炭。经过学生们的努力和坚持,取得了一些的成果。一个学生为杭州市长征桥社区设计的Logo被成功采用了。当然问题也很多,比如学生想法很多,但是大多不现实不成熟,还有就是对方开始对课题不理解。我对学生说:不要认为你是雕塑家就一定要给别人塑像,其实画张画、唱首歌与对方沟通、交朋友又有何不可,用艺术的方式感染别人,都是可取的。

  现在我在做“让艺术介入社区”的课题和成立了Minimum Unite最小的单元--社区公共艺术公益社团。希望以公共艺术改造计划作为长期规划,将公共艺术长期介入城市社区之中,对社区进行系列化的美化与改造。在形式上,主要通过设计、雕塑、装置等艺术手段重塑社区童年时代的游戏环境以及对社区空间格局进行温情的营造,并在社区走访活动和群众调查问卷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于社区文化的理解,加强学生自我创作的能力。2015年11月,我策划的这一方案入选了美国雕塑大会。此外,我们正在筹划成立一个针对该课题的相关基金,这一方面欧美比我们更成熟,有各种基金会或其他支持机构,中国则处于起步阶段,要走的路还很长。为公众特别是弱势群体进行艺术创作是一种理想,这种理想要艺术家对社会付出很多,但作为公共艺术家,这是职责更是荣耀。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邹萍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