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圣佳艺文志:研物之外 浅谈王世襄先生的书画艺术

w2o4KK2uNNLyWJ50Oa5sPOREszbzmyq81vZ7NtuX.jpg

《圣佳艺文志》创刊于2017年,其目的是回馈二十多年来一直关注、支持圣佳成长的每一位朋友。每一期,我们都跟大家分享一个收藏家的故事,有可能是得天独厚的帝王,也有可能是像吴大澂、王世襄、黄丕烈这样历史上有名的文人巨擎,也有可能是今天我们身边认识或者不认识的某位执着于所爱的普通人。

研物之外

——浅谈王世襄先生的书画艺术

提起王世襄先生,他是一位“博”家,深谙中国古典文学,能古文,能骈文,能作诗,能填词,能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且通广,于艺术诸多方面皆有涉猎。对书画、雕塑、金石、建筑有精深的研究著述。又花费毕生精力投入研究当时少有人关注的家具、乐器、漆器、匏器、刻竹、金石牙角雕刻、匠作则例等,看似偏门的研究却填补了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空白,其中最著的是对明式家具的研究,奠定了该学科的基础,把明式家具推上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曾受朱启钤先生的启发,对《髹饰录的解说》历经三十余年的编写,终成为后人重要参考书及漆器制造的主要教材。他少时贪玩成性,好豢养鸽、鹰、犬、蟋蟀,后以之著述相关研究性图文,又填补了民俗学的空白,在文物学家中独树一帜。甚有爱好烹饪的绝技,也被收录于他的文集《锦灰堆》之中,被人津津乐道。他长寿且著作等身,可以说是玩出来的学问。启功先生有言,王世襄是“玩物不丧志”的大家,那些一本本、一页页、一行行、一字字,无一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注脚。如此种种,距先生辞世整j十年,在盛世收藏的当下,王世襄的名字越发的如雷贯耳。

大凡真正成为历史上能立得住的“家”,他们不仅仅是刻苦治学,还有一半是天赋,所谓造化而成,王世襄则一定是上苍赋予他太多的智慧。比起一生所涉猎五花八门的奇珍禽物所著书的成就,鲜有人谈及论及先生的书画艺术。启功先生曾在文中写过,王世襄“写一手欧体字,还深藏若虚地画一笔山水花卉”。由此可知,博文研物之外,先生是书画双修的。先生的绘画,少之又少,无缘得见,而流传于市的书法作品所见较多,其笔力有古人风,若非要说有什么传承,自当是家学。

dwUZRaujdxUKbxUHfAihZ9pY76er5lNnaTnp6948.jpg

王世襄  《行书竹枝词》

中贸圣佳2017四季拍卖会

成加价RMB:276,000

世襄先生出生于官宦世家的书香门第,父亲王继曾是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长,祖父王仁东先生是工部尚书,伯祖王仁堪先生是光绪三年的状元。祖上三代,有进士出身、治理一方的重臣,有状元及第、直陈时弊的循吏,也有跻身洋务、从事外交的使节。母亲金章出生于名门望族,是著名花鸟画家,舅父金北楼是画坛领袖,二舅金东溪、四舅金西厓为竹刻大师。王世襄年少时候虽是贪玩,但是家中极其重视对他的教育,用先生的话说是“给与了最好最好的教育”,被送进专为美英侨民开办的中小学, 这所中小学用全英文教学,以至于常被人认为是留过洋的。除每天的课业之外,下午回到家中还要请饱学国学的老师教授国学基础课文字学、经史、诗词、骈文,这样一直学到上大学。在如此重视兼备中西教育的家族,习字亦是最基本的修习了,何况母亲金章先生留过洋受过西式教育且是中西兼修的画家,更是受得家塾老师及兄长的悉教,习得一手有“晋唐之韵”的小楷,今天看来,世襄先生的书法与其舅父金城先生也是息息相关,笔致相合,可见家族的天然熏染无疑对王世襄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s34jYFGEBzrpRELEMxpdeR5eHjcU9y8pT7nUxkoU.jpg

王世襄  《行书录长物志一则》

中贸圣佳2017秋拍

成加价RMB:207,000

世襄先生早年即有研究书画艺术的志愿,他在研究院国文系读书时写《中国画论研究》,前后用了四年多时间,写了7 万多字书稿,也因此成为硕士毕业的论文。后因自己并不满意,一直视为书稿而未出版。1996年出版的《大树歌》中,先生自吟“行年近而立,放心收维艰。择题涉文艺,画论始探研。上起谢六法,下逮董画禅。诸子明以降,显晦两不捐。楷法既详述, 理论亦试诠。所恨无卓见,终是饾饤篇。何以藏吾拙,覆瓿年复年。”后来因他的声名渐著,这本书稿很被动地出版,“竟能侥幸出版,实出望外”,因治学严谨,其书后仍缀有“世襄未定稿”。1948—1949 年王世襄赴美国考察博物馆,对流失海外的名画,著有《读美游画记》,可见对致力于书画研究的愿望和实践。后因政治“运动”,离开了博物馆工作,从此失去了接触实物的条件,对书画研究而有所遗憾。虽有所遗憾但是先生从未离开过书画圈,除了家学之外,他与张伯驹、溥雪斋、惠孝同、启功、王季迁等多位画家、收藏家有着半师半友的交往,从他们身上,可以吸取营养,饱览历代书画名迹,著过《西晋陆机平复帖流传考略》;《谈展子虔《游春图》》;摹并跋出版了《高松竹谱》;有后记《绘事指蒙》、《画解》、《折肱录》、《胭脂录》、《画法大成》等文,也可以说是在书画圈生活了一生。再加先生的贤妻袁荃猷,在琴书刻画各方面的艺术都有深层次研究,伉俪琴瑟和谐,更为世襄先生的艺术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记得有位友人,见过袁荃猷先生,说儒雅的很,特别是客人与世襄先生闲谈之时,从不多言半句,那种得体,是天生的气质,是真正民国的范儿。荃猷先生的书法也曾收录于王世襄集,是一样的“世襄体”,若放在一起,分不出孰王孰袁,这和谐,也鲜而有之。

kIk7GmrfPIY2AZf2EZwRKwqMhoHfWdKbFedgH6uS.jpg

王世襄著《中国画论研究》(左),袁荃猷刻《大树图》(右)

世襄先生的书画艺术,有如此成就,如前文所说是天生造化,是家学渊源。王孙溥儒曾经对弟子所说,若想学好画,先学作诗,诗做好了,画就画好了。这正说明艺术首先是气质,这气质就是艺术的营养,世襄先生的营养可以说是“过胜”了。相信再过十年甚至百年千年,像王世襄这样的先生依旧会被怀念,被怀念的不仅仅是一个人名,更重要的是人们对民族文化传承的永垂不朽。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