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专稿】高世名:“在线教学”是教学时空的双向延伸

中国艺术的先锋之旅
美术教育的核心现场
学院精神的时代宣言

按:2020年2月17日,中国美术学院近万名学生开上网课。首日线上课程的完成度便超出预计的“日平均完成值”。而最新数据显示:首周开课210门,日均在线上课6500人次,网课人气高于预期。

结合疫情大背景,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世和艺术头条深度聊了聊,以下源自他的口述,既关乎艺术教育,也清晰指明了网课的未来。

“这次疫情是对我们社会治理能力的考验,也是对社会意识的考验,更是对每个人心灵的考验。要看我们能不能有足够的智慧、足够的善意来化危为机,这需要所有和每一个中国人的努力。”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世名

MOYpp8DDYec5m4Dh4d2apIQ4KvdbIeFoi32vWL3W.jpg

这次疫情是一个突发事件,所有大学都只能上马网络课程,但“在线教学”却不只是应急之策,它是高等教育的长久之计,而且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早在20年前美国的哈佛公开课、欧洲的“开放大学”就已经推出了非常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这些年在线教育更是教育界的常态,中国尤其后来居上。在互联网时代,只要一个人真心向学,不用读任何大学,在家里就完全可以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最重要可能性就在于公共知识的分享与传播,这方面形成的巨大便利以及开放性正在改变我们的知识生活,也一定会改变社会的阶层状况。在这方面,我是个乐观派,我相信教育开放、知识平等一定会带来更多的社会平等

2016年我们学校正式启动“数字国美”(云上国美)工程,长远地说,这是我所谓“无墙的学院”的脚手架,这个“云上国美”将会是一个艺术教育的“在线社区”

艺术教育讲究上手经验,倡导个性开发和自我开启,强调一对一的因材施教。每个年轻艺术家、每个学艺术的学生面临的问题都是不同的,他们在学习中遭遇到独特的艺术经验,形成独特的可能性。而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面对的是一个个具体的有自己想法的人,他的重要任务就是激发出这个学生自己的艺术经验,自己的判断力和独特感受力,而不是传达固定的知识。所以说,艺术教育的知识是具体的知识,是因人而异的知识,只能伴随着具体的现场交流来经验性地展开。

这些恰恰是网络教学比较难以操作的。我们知道,文史哲通识课程这类知识形态比较适合用网络慕课来教,而艺术教育就不见得适合用慕课方式来“不及物”地操做。适合的方式是什么呢?就是我刚才讲到的“在线社区”,在这里面可以即时即地进行资源分享、知识传播、问题讨论、经验交流。

本周开始的在线课程规模巨大,是对教和学的双重挑战。我们知道,所有专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面对某一个学生或某一具体作品现场点评,这些现场交流中渗透着知识、经验和洞见。但在网络教学的过程中,作业是不在场的,或者说学生和作业都不够直观。我们期待,通过网络教学能够让所有老师形成一个新的习惯,希望每位老师把课程的专业通识提炼得更加明确,更加系统,同样,专业知识的基础内核也能够得到优化和提升。这次我非常高兴地看到几乎所有的专业老师都紧张起来。因为很多老教师教书是非常娴熟的,在教室里面会处在一种相对熟练松弛的状态,而这次远程在场的在线教学让他们都紧张起来,对课程重新梳理、不断优化。而对学生来说,自主学习、独立研究的能力和欲望就变得非常关键。

phcW9O1wFN71X3hKkk6VLg5YiKW4m2CGylkHqma8.jpg

最近,我和老师们的交流主要是围绕着网络教学带来的可能性。在一个无穷尽的快速迭代的信息―知识―技术―经验分享平台上,我们如何重塑专业的内涵和知识基础。我们的资源库是极大丰富的,工具箱是不断迭代的,过去和最新的信息同时到来、和盘托出,这是在互联网环境下从事教育的一个基本现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重新构造每一门课、每一个专业的知识体系,这是一个动态过程

其实对中国美院来说,这次疫情期间的网络教学是提升教学内涵的一个契机,重点是优化“两个通识”,即人文通识和专业通识

首先是以丰富网络资源,增益国美人文通识课程体系,提升艺术类学生的人文素养。虽然在全国范围内比较,我们学校一直重视人文通识课程,但此类课程(含思政)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有很大提升空间。这也是网络教学擅长的,因为网上这方面的东西多、质量不错,对美院学生们的自主学习以及老师们的教授都非常关键。

艺术人文通识的构造应该点线面结合:五大艺术类通史是一个版块,经典文本导读是一个版块,经典作品解析更是必要的版块。但我们必须系统设计,比如经典文本导读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历代名画记》《古典艺术》《作为象征形式的透视》《艺术与错觉》这类东西方艺术史名著的精读课。二是《笔法记》《石涛画语录》《米开朗基罗诗选》《隐秘的知识》《蒙太奇论》这类跟创作者密切相关的文本研习。第三,还要有对理解艺术史非常重要的文学类文本,美院学生如果不了解《古希腊罗马神话》《圣经》《神曲》就无法理解欧洲古典艺术,如果没读过金斯堡和垮掉派,就很难深入理解美国五六十年代的艺术。

其次是夯实专业教学的知识基础,深化每门课程的导论部分,完善国美专业通识体系。理清本专业的基本观念和历史脉络,强化核心案例和经典解析。在过去两年的“双万”建设中,我校一贯强调,无论“金专”还是“金课”,都要建立起优质的知识基础和学理版块。网络提供给我们日益扩大的资料库和不断更新的工具箱,每个专业、每门课程都需要在这个扩大了无数倍的资料库和工具箱中进行自我重塑,提升学术视野,增益教学内涵。

其实专业课有几个关键环节:一是专业通识导论,即本专业的基本观念和历史脉络。二是经典解析,即对核心艺术家和经典作品的深度解读。三是布置作业,让学生在作业中自行劳作和收获,高水平的点评至关重要。而网络教学有三个特点:一,对老师的理论通识要求更高,平时弥散在工作室现场操作过程中的“知识”部分必须得突显出来,掰扯清楚。二,为了加强交互性,老师对作业的设计要更加巧妙,线下教学往往是一个大作业通到底,线上可能就需要拆分成几个分环链接的小作业。三,对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能力要求更高。总得来说,网络授课要特别有计划性,对每一天都要有所设计,都要专门准备。

EOAuv0ltUGiUy2QvvGnpIgOSr1cKO6DEkU7gyUn1.jpg

疫情一开始,我们在确定照常开课并采用在线教学之后的基本主张就是要“化危为机”。虽然很多院系在此之前都做过这个事,但全校规模的确是第一次,所以我们布置的比较严密,准备的也比较充分。这段期间的教学,强调教与学的多频互动,强调学生面向经典的自主研习,强调人文通识与专业通识的资源整合,强调专业资源库与教学工具箱的拓展与更新。从“教”的方面讲,重点是教师专业通识的梳理与深化,从“学”的角度说,关键在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激发和独立研究能力的培养。

一句话,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延展的教与学的时空,我觉得这一定是未来,而且这个未来已来。其实在很多行业它老早就到来了,但是在艺术教育领域,在这个对现场和上手充满执念的场域,它缺席太久了。这次的大规模线上教学,一方面是逼上梁山,另一方面也是恰逢其时。同时,从疫期应急之策到专业教学改革,需要深入思考、统筹规划。如何利用“网络时空的双向延展”挖掘网络课程优势,创新教学模式,以“在线社区”的理念打造艺术创作与社会美育的国美共同体,推动教育改革,是我们正在思考的问题。

但是有一点要清楚,这种远程在场的网络教学是绝对不能替代现场教学的。无论对艺术还是教育,远程在场替代不了身体的温度和直观的感受,再丰富再庞大的网络资源都无法取代人与人的切身经验和面对面的交流。

中国美术学院校训:行健 居敬 会通 履远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 微信2199354

      艺术的善意
      01年前 0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