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许鸿飞:广东艺术界太保守了

  在广东艺术界,许鸿飞就像他的肥女人系列雕塑,总是保持着特立独行的风格。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是最特点的那一个,从来不管别人说三道四。就本次展览而言,他尝试用翡翠做雕塑材料,展览中又加入制服模特等时尚元素。

  许鸿飞为什么总是孜孜不倦地雕刻肥女人?他为何选取翡翠做艺术媒介?是出于商业目的还是完全为了艺术的探索?他又为何请模特来陪伴他的“翡女人”?是炒作还是真诚为了展览模式的创新?

  Q:做翡翠雕塑是不是出于赚钱的目的?

  A:从来没想过靠翡翠雕塑赚大钱。

  只追求作品的艺术性就可能被市场抛弃

  只讲市场会因急功近利而一无所获

  收藏周刊:您尝试做翡翠雕塑,并且如此大张旗鼓地办展览,有人称,艺术品在你这里成了奢侈品,意味着艺术精神的沦落。甚至有人称,您不过是想靠此赚大钱,果真如此吗?

  许鸿飞:我承认艺术品是最高级的奢侈品,但根本没有想过靠翡翠雕塑赚大钱。现在回想起来,倒是最珍惜充满刺激、激情与惊喜的创作过程。挑战个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才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收藏周刊:翡翠雕塑鲜有人尝试,您也认为自己是做翡翠雕塑的第一人。在您看来,艺术家做翡翠雕塑要具备哪些条件?

  许鸿飞:首先,显而易见的是,艺术家要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买那么多玉石,不是很多艺术家能做到的,并且里面存在着太大的风险;其次,艺术家要有足够的知名度;另外,这个艺术家要有自己成熟的艺术风格,要有别人一眼就能够识别的独特的艺术符号。当然,这个艺术家的作品还要有足够的流通空间。你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艺术家的作品从来没有被市场接受,他又怎么可以靠翡翠打开市场,引起收藏家的注意?

  收藏周刊:有人称,您是艺术界的贵族。而事实上,您的艺术品的确有不俗的市场反响。您成功的窍门是什么?如何看待艺术与市场的关系?

  许鸿飞:艺术家首先要有钱,有了钱才能有创作的自由。对于艺术与市场,我认为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如果只追求作品的艺术性,两耳不闻窗外事,就可能被市场与大众湮没,而创作力也因没钱受阻,在学术上的地位就很难保证。而如果只讲市场,艺术家也会因急功近利而最终一无所获。

  Q:为何还是在做肥女人?

  A:艺术风格的转换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说我作品俗气的人越来越少了

  我逐渐得到学术与市场的认可

  收藏周刊:在展览现场,唐大禧老师谈到,您在雕塑材料的选取上有突破,而较为可惜的是尚没有在造型上做出重大转换。而有的收藏家甚至怀疑,您总是延续肥女人风格,是想象力枯竭的表现。您能否谈一下,为何如此孜孜不倦地创作肥女人雕塑?

  许鸿飞:艺术题材以及风格的转换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我不能快速转变,展现一个面目全非的我。其实,大家如果细看的话,会发现我的风格还是有所变化的,比如艺术语言表达上更加具有张力。黄永玉先生也曾告诉我,让我在艺术上有突破,但他不是说不再做肥女人,肥女人还是有足够的发展空间的。

  收藏周刊:您自己有没有想过不再做肥女人,而去创作瘦女人或者其他?

  许鸿飞:说不定。一切皆有可能。

  收藏周刊:对于罗丹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如何看?您会像他一样创作社会批判倾向的作品吗?

  许鸿飞:我很崇拜罗丹,但我不会像他那样创作。艺术还是要紧扣当下,反映现在的社会风貌与审美趣味。现在社会那么美好,不要总是做深刻沉重的作品。有些人定位很高,其实仅是口号而已。

  收藏周刊:再来回顾一下您的肥女人创作之路,有人说,您的作品虽然个性鲜明,但沾染了些许俗气。您如何看这样的观点?

  许鸿飞:我一直认为,我是最特别的那个人,从来不管别人说三道四。现在,说我作品俗气的人越来越少了,一方面是我逐渐得到学术与市场的认可,他不好意思说了。另一方面,他再说,也没有人跟着他说了。

  Q:展览为何加入模特等时尚元素?

  A:想都不敢想,那还能做什么?

  展览中邀请制服美女

  我认为并未降低艺术品味

  收藏周刊:您的这次展览出现了模特这些时尚元素,据说,这种别具一格的展览是广东首次。您怎么想到这样的创意?

  许鸿飞:一开始策划展览的时候,出于安保需要,同时避免观赏者去触摸作品,有人提出用玻璃罩罩住作品。我不同意这样做,因为这既影响观赏效果,又与那些玉雕工艺品的展览雷同了。也有人提出用男保安,但观赏效果会大打折扣。后来想过请肥胖的女性站在肥女人雕塑旁边,但实在难找到29位。我最后想,不妨直接请高瘦的女性,一来可以取得一定的艺术效果,一方面又能提升观赏感。我找到模特公司并提出自己的设计,比如,让模特穿上保安制服。

  收藏周刊:而在展览现场,有人提出质疑,认为请模特降低了艺术品味,且有市场炒作之嫌。您如何看这样的质疑?

  许鸿飞:如果一件作品艺术性低劣,纵使周围站了一万个美女,低劣仍是低劣。我在展览中加入时尚元素,搭起艺术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又有何不可?想都不敢想,那还能做什么?

  收藏周刊:您现在是广州雕塑院的院长,在您看来,广州乃至广东的雕塑艺术在全国格局中出于怎样的位置?

  许鸿飞: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广东的雕塑还是很有地位的,能排老二老三的位置。但自此开始下滑,地位不保。关键是,现在究竟有多少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雕塑家?一些艺术家没有创作出新的作品,总是拿以前的成绩说事有什么意思?美院的一些老师只是教师而已,没有多少作品,是称不上艺术家的。而且,有些艺术家热衷于城市大型雕塑,那只是工程而已,不是艺术品。更麻烦的是,有些人还要指指点点,如果一些主意只能听一些大佬的,怎么能行?

  收藏周刊:在您看来,该如何提升广东雕塑在全国的影响力?

  许鸿飞:广东的艺术界太保守了,应该有开放的胸怀,来容纳多种艺术形式的出现,鼓励各种各样的探索。

作者:韩帮文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