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教学教研:央美雕塑系得到社会捐助,开设传统玉石雕刻课程

  2016年10月14日下午,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多媒体教室举行了北京福义和商贸有限公司捐赠教学使用玉雕设备与原石材料的捐赠仪式,与会嘉宾对玉石的学术渊源和教学方向进行了重要的研讨。

  到会嘉宾有:北京福义和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观誌”白玉品牌创始人、收藏家金山先生,北京玉雕厂老艺人、从艺55年的北派宫廷玉雕大家王树基先生,传统玉石雕刻大师、从业25载、中国玉器百花奖等诸多国家级玉雕奖项金奖获得者王晓辉先生,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少军教授,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隋建国教授,雕塑系主任吕品昌教授、副主任张伟教授、孙璐副教授,雕塑系秦璞教授、杨靖副教授,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教师章藻藻,以及央视新闻中心北京站、中国报道杂志社、雅昌艺术网等多家媒体,仪式由张伟教授主持。

  吕品昌教授认为:中国玉文化有5000多年的历史,玉器在功能、造型和工艺上的演变从古至今从未间断过,也从未离开过匠人、文人及贵族阶层之手,再无其它任何一种器物可以比它更代表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传统,是我们造型领域研究传统的重要母题。

  中央美术学院在07年就受教育部委托,展开了一个传统雕塑进入课堂的项目,09年正式挂牌,由张伟教授领衔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以传统雕塑研究为方向的第六工作室,这些年在古典雕塑领域里进行了很深入的研究、考察,设置了丰富的教学内容,非常有特色,越来越多的学院跟随着我们的改革模式,进行着民族风格、中国造型审美体系的开设,其实都在寻找回归本土文化审美理念的教学文化的传承。

  今天北京福义和商贸有限公司和我们系进行合作,它是一家多年来从事玉石原材料经营的贸易企业,其创始人金山先生既是一位有实力的企业家,又是一位胆识过人的对中国古玉长期关注研究的收藏家,他始终致力于传承发扬中国玉石文化,并对玉雕行业现阶段在国内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在世界艺术品市场上的价值有着清晰的定位思考和前瞻性的战略目标。

  这次的举措就是一个很有前瞻性的工作,向雕塑系捐赠教学需要的雕刻机械,承诺长期持续免费为中央美院提供玉石材料,确保在教学上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这种平台邀请国家非常著名的、有特色的玉雕大师来工作室上课,进行学术探讨,此项合作一定会在艺术院校和玉雕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金山先生在接受由王少军教授代表美术学院颁发的捐赠证书之后表示:捐助是长期的,未来教学过程中只要和玉石雕刻有关的继续发生的原材料和设备,都会进行维护补充,公司也会一直不断的支持,这是今天的承诺。此外,一年或两年以后,希望能给两百多万年历史的石文化,一万多年的玉石文化带来一些惊喜,带来一些进展。

  王少军教授指出:中央美院的确在雕塑学科建设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雕塑系第六工作室是第一个以大学建制为基础的工作室,是一个关于中华民族美术、雕刻人才培养的平台,从教学实践到教学体系的建设,都有很大的提升。将来不只是一个工作室,还是一个大学科,中国关于工匠艺术、民间艺术的大系统,可以跟西方的美术教育系统相提并论。

  玉石与别的材料相比,有点不同,它不能纯粹当做材料理解,玉是有文化、有灵魂的,要懂得玉的文化精神层面内涵。

  把悠久的材料放在学术的教学研创中,我们如何面对刚才说的大的市场,复杂度是巨大的。如何能够真的进入到一个高层面,对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玉石艺术来说,雕刻它的最高境界是认知和创新。一个是“技”,一个是“艺”,我们把它当做教学进行研究。金山先生作为玉石行业的企业家能有如此的觉悟与举措,是非常令人敬佩的,值得称赞!

  随后隋建国教授发言:中国文化五千年来的传统很深厚,近一百年,因为西方现代文明比较强大,美院的系统就接着法国苏联的传统走下来。这一百年其实一直没有协调好,和西方的两千年,和自己的传统都接不上,引起今天所有知识分子的焦虑。留法的老先生回来以后,研究传统的中国雕塑,想办法把从法国学来的东西和传统接上,到现在还没有接好。我们现在已经是雕塑的第三四代,雕塑系的研究传统才成立起来。

  玉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在石器时代,只有中国把这种工具转换成日常用品,又变成礼器和配饰。最早佩戴玉的人是巫师、帝王,靠玉来直接和天沟通。玉就是这样传承下来,虽然现在成了配饰和摆设,但它是人和自然交流的最根本的东西,如果要寻找中国文化的根,玉其实是很关键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文化的种子要成长,看看从石器玉器系统里,到日常配饰中,和现代学院系统能不能搭上。外来的刺激总是需要的,咱们就把这一百年当做外来的刺激,希望它能带来新的契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金山先生有清醒的意识,玉石文化不能只是中国自己的文化,如果只在族群内部是不能流传的,必须被其他的文明接受,他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生产力要外销,通过什么契机让其他文明接受?这就是为什么要进入美院系统。现在需要通过美院系统进入其他的文明,玉石的美不像钻石靠硬度和色彩,靠中国文明中的“润”,但怎么样被其他文明接受,是摆在面前的课题。

  玉雕大家王树基先生衷心希望六工的同学珍惜机会,想到老师的良苦用心,西方的艺术要学,东方的艺术是咱们自己的,更要学。做完以后还需要在新的年代里进行新的创新,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大师,用心的、更好的去学习、钻研、发扬。

  张伟教授最后总结指出,原本今天只是一个内部的捐赠和开课仪式,结果没有想到引发了大家这么热烈而且深入的研讨,对玉雕课为什么要上?怎么上?都发表了非常重要的意见。感谢各位先生的指导,更感谢金山先生和他的公司的鼎力赞助!

  第六工作室在课程开设之初,就是希望从雕塑语言的角度切入,做能接地气的“加法”和“减法”训练。如传统彩塑课就很接地气,是作为“加法”训练,现在有六七年的实践,已经做出一些成绩,前一段的山西彩塑专题展产生了很广泛的关注,即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到国外巡展。另一个课程就是从“减法”入手,当时想到的是做玉,但实在是成本门槛太高而一直没有开展。而之前我们开设的木雕和石雕课仅仅是纯技法介入,而彩塑、玉雕背后更深层的人文的东西是我们欠缺的,甚至讲我们在学校现阶段做的泥塑人体类的各种基础训练习作,也是纸上谈兵,不够接地气,不够直接接受社会的检验。

  我们挖掘的不只是技法和材料语言,还有更深的东西,也是我们在接下来的课程里需要思考的,不应该固定在一个传统形式模样,应该更自由更现代地拓展这个传统,集结各方面的力量和优势,把玉文化作为中国审美的独特艺术价值展示出来,作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结晶展示出去。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