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张歌明:连环画创作要不离人性之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连环画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蓬勃发展起来,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一位又一位画家在连环画的世界里书写着自己的传奇。今天的“连环画名家联谈”,著名学者张歌明给大家讲述他眼中的“新连环画”创作。


张歌明著《有意复杂》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张歌明

1956年生于北京。


1982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获学士学位。2005年获博士学位。


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早年从事连环画创作,在从事绘画创作同时,也致力于美术理论研究,出版多部理论著作。


从插画教学审视“新连环画”创作

张歌明


我从小就接触连环画,感觉连环画和插图相比,连环画创作更难,因为它需要更长的时间和较高的造型能力。美术学院本科四年里,插画课程课时有限,一般同学达不到画连环画的水平。下面我想谈三个方面:


一是20年来插画毕业作品反映出学生在审美情趣、呈现方式上的变化;


二是我教学实践中强调的东西;


三是我个人的连环画创作体会。


张歌明 《悉尼街景》  丙烯   2016年


一、毕业作品显示出的变化趋势


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一直到现在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一贯比较强调装饰性。从1998年到2018年,这20年来的插画毕业创作,反映出的变化实际上还是挺明显的。

1998年前后,毕业生基本上都是照着文本去做插图,比如世界名著、传统神话或者是流行小说,色彩以黑白画居多,以手绘为主,感觉比较质朴。当时学生中有好多人绘画能力很强,其作品在今天看来仍然很精致。

张歌明 《太空险航》连环画 黑白线描 1995年


稍晚几年的作品开始有一些比较夸张的成分,动漫的感觉越来越强。有学生用拼贴的方法来创作,效果也很好。前两年我到澳大利亚和德国访学,那里的学生在做作业时,用拼贴用得特别多。原因可能有两点:


● 一是学生的造型能力并不是特别强;


二是通过拼贴培养学生构筑画面的意识,哪怕题材不是特别理想,但是通过二度创作,可以使画面变得更生动、更完整。


2005年前后,毕业作品中的商业影响越来越大。另外,学生在透视方式、景物处理和色彩选择上,都深受电子游戏的影响。到2008年,很多学生已经拥有了个人电脑,用软件来做毕业设计,当时还是比较震撼的。一方面,电脑作品的色彩丰富、冲击力大;另一方面,作品层次变化多,改起来还特别容易,可以进行很多不同的尝试,这是手绘很难做到的。


张歌明 《太空险航》连环画 黑白线描 1995年


2010年前后,出现了一个比较大的转变。同学们更关注自己身边的事情,比如画自己,画同学,表现自己喜欢的事物。也有些同学转向社会大视野,关注作品的社会意义,自编自创的题材越来越多。2016年开始,因为学习的女生越来越多,男生越来越少,所以出现很多跟女性有关的作品。而且学生和学院对于社会边缘人群、边缘题材的接受度也在提高。

其实学院并不会从一个技术的角度去探讨毕业创作,更多地还是看学生能不能把内容表现得更充实一点。如果学生喜欢这个题材,甚至毕业之后的作品还会有延续性,可能延续一辈子都没有问题。这样的话,就可以把某一方面的题材做得很精到,也更有意思。


二、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每次课开始的时候,我都会给学生翻一下传统的插画,更早之前还会给他们捋一下中国的连环画或者插画的历史。我还做过一个对比测试:


一边是中国插画里的领军人物张光宇,他的作品确实有高度,夸张但又完整,有整体也有细节;


另一边是同时期的漫画家胡考,他作品的形就比较松散,略微弱一些。


原意是想让学生们通过比较,发现好作品与一般作品区别在哪儿。但测试了三四次,除了一个研究生说张光宇的作品好,所有的本科生都觉得胡考的更好一些。他们的理由是胡考的作品更夸张、更有变化、更有个性。现在的学生确实喜欢变化更大的东西。


张歌明 《格林童话》插图 黑白线描 1998年


教学中,第一个作业,我要求学生去画人,要画大家都认识的,比如网络红人,要画得像,还得生动。第二个作业,是让学生画一百个人,我的要求是画百人百面,就是在画面里尽量画出特别多的人物,尽量让人物动作差异化。实际上,就是为了逼着学生去多观察多画。


学生画几张这样的东西之后,就会觉得很轻松了。这是基于我个人的创作经验。年轻时,我画一部长篇连环画,每一张都要找人物动态,特别痛苦。书上找不到的,就让我爱人来做模特,画了两三个月,最终完成了。


从此以后,我再画任何人物,都能随心所欲地画出他的动态。虽然过程是挺艰苦的,但是迈过了那道坎儿,就可以达到一个比较自由的境界了。所以我逼着学生们做这些作业,也是为了训练他们。

还有一门课,开始是进行一些画人的训练,最后每个学生会有一套完整作品,包含四到八张画。画完之后,我让学生们用手机或相机将现有的画面拍成一个小短片,这会牵扯到一些组织画面的技巧,跟电影有些关系,也是一种新的尝试。

三、个人创作体会


早期,我画的连环画以外国童话故事题材居多,我个人比较喜欢用线条来表现。当时画了很多,训练自己做出很多构图的变化。画连环画,构图要有一些变化才好。像贺友直表现醉酒的经典场景,视线从水平然后逐渐倾斜,有一个透视的变化,有点像镜头推移的感觉。


画面的节奏由画家自己掌握,平一点还是动荡一点,松一些还是密一些,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像我们画连环画的人,有安排场景、推移镜头的思路,去做电影的分镜头应该问题不大。

张歌明 《鲁滨逊漂流记》插图 淡彩 2004年


现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已经能代替人类完成一些技术性劳动,或许明天就会取代我们的脑力劳动去做创意。那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大家都有这样的迷惘和焦虑。


之前在微信看到,有两位学技术的学生,他们创作的互动影像作品在国际艺术大赛中获奖。其中一个学生说,科技的发展已经打破了艺术创作原有的壁垒,让美术有了更大的民主性。只要想法够好,艺术技法不再是问题。大家都可以参与到艺术中来,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让我深受启发,其实新连环画万变不离其宗的根本正是人性之真,是人类所无法割舍的一种情感。



本文节选自《中国美术》2019年第3期

《小人书 大使命 ——连环画创作名家联谈》



更多阅读

尤劲东:连环画《人到中年》的创作故事

高云:连环画三十年笔墨演绎



融媒体主编:金萌萌、赵军平

融媒体副主:张舒、范雨萌

微信编辑/排版设计:王珏英

- END -


 商业合作或投稿

联系电话 010-67517851

 QQ:483862710

 邮箱:483862710@qq.com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作者:人民美术出版社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