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当代呈现

相关联接:

多苓:信念 人的自然与自然的人

多苓的转变

  在多元并存的当代语境下,如何既能有效的吸收西方文化的成果,又对中国本土文化精神有很好的领会与把握?同时,能够发展出一种较为有效的艺术方式,呈现中国当代艺术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价值?由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领升艺术机构、中国艺术基金控股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布鲁姆画廊执行主办的 “士”者如斯:何多苓展,是对诸多问题的探寻和呈现。何多苓的作品内敛、优雅、高贵的品格在面对潮流时保持一种“远离”和静思,践行当代“士”的精神,接续中国文化传统。此次巡回展览首站将于5月8日至18日设在上海美术馆,展览第二站于9月份设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随后将在全国以及世界各地的部分重要美术馆巡回展出。展览除展示何多苓各个历史时期的成名作之外,还将呈现其一批从未见世的新近之作。展览特邀中国美术馆馆长、艺术学者范迪安为学术主持,著名诗人、文化学者欧阳江河为策展人,年轻批评家亚历山大、杜曦云为执行策展人。

  2011年3月19日,展览的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美术馆馆长、艺术学者范迪安、著名诗人、文化学者欧阳江河、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赵力、批评家杜曦云、艺术家、策展人欧宁、媒体人胡赳赳、领升艺术机构董事长、布鲁姆画廊董事长傅丽蓉出席了发布会。

  此次展览的策展人欧阳江河介绍展览的情况时介绍了展览的缘起和作品的概况:这是一个有文化抱负的非商业展览。展览最初缘起于丽江的一次研讨会,展览的作品涵盖了何多苓以往的重要作品和近期的新作,《春风已经苏醒》等早期作品都会在这个展览中呈现。包括大幅作品40件,小幅作品10件。其中《带阁楼的房子》系列作品有完整的呈现。

中国美术馆馆长、艺术学者、展览学术主持范迪安

  彰显中国当代艺术在精神指向和在语言方法上的价值

  中国美术馆馆长、艺术学者范迪安对展览和何多苓的艺术做了精彩的概述:“改革开放之后的当代中国来30年来,何多苓的艺术不仅回应着中国文化和时代特征,而且表达强烈的个人艺术追求。过去30多年来走出一条既与众相同又与众相异的艺术道路。 他的艺术总是在时代文化出现新的特征和处于变革的时候,与时代特征有着精神上的对应。70年代向80年代转折的日子里,何多苓作为四川画派的重要成员用他的作品书写了中国艺术当代最初的篇章。从80年代向90年代过渡,中国社会出现经济转型,社会进一步变革的时候,何多苓同样用他的作品来体现社会转型期人的精神、人的性格的关注。进入21世纪以来,何多苓更用自己大量的作品,形成自己非常自足的艺术世界。他是在这个时代之中的艺术家。

  这次展览与通常的艺术史的叙述方式不同的是:要提炼他的艺术中最重要的精神和艺术方式,就是展览的题目所点出来“士”者如斯,着重在于“士”。要探讨“士”,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来自中国传统和西方传统中的共同点。是对文化自信者的表述特征。展览着重探讨“士”的精神如何在当代文化条件下重现和复兴。第一个问题:何多苓的艺术是否具备“士”的特征?何多苓的艺术,一方面回应时代,另一方面特立独行。他一方面感受着外部世界的变迁,另一方面更是不断向自己精神和内心世界深处走去,回到内心驻守精神的诉求和语言的形态。展现出他特别的艺术道路。所以把他仅仅定位在四川的乡土画派、伤痕美术等等看上去是合理和必要的,但在做深度的学术分析的时候是不能轻易地为他指定一个坐标的。从80年代最初的何多苓作品就透露出一种独特的气质。他通过表象来表达精神的诉求,通过一般的描绘达到更多内心的叙事。这些特点可能会被我们通常的美术史研究,也就是流派的眼光、地域画派的眼光所遮蔽。而我们现在要从他最初、本能的气质来看他的艺术发展。90年代何多苓同样画出作为那个时期复杂心理和意趣象征的作品,但是显然不同与当时风行一时的玩世类的、波普类的和其他带有符号化的潮流。他仍然延续着自己自己一贯的艺术道路,继续构筑他自己的艺术世界。20世纪是个图像碰撞、媒介发展跨越边界的时代是绘画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特别是淹没在图像构成的危机之中。而何多苓坚守着架上绘画,越发凸显出他在语言上不断精进、逼近深刻的思想情境。即便是我们粗糙的把改革以来分做三个十年,也可以呈现出一个真实的何多苓。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何多苓的精神追求和中国古代“士”的理想追求的关系,这种追求包含着追求个人内心的自由。这种自由不是表面的获取社会秩序的自由,是内心的思想情感不断敞开的自由。是真正尊重自己能力、潜质的自由。“士”的本质是在文化的进程中充当真正的精英。用知性的思想来抵御所处时代的潮流和时尚。纵观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很多艺术家都在不同的方面为中国当代艺术作出了不同贡献,但是何多苓在几十年的艺术创作中的坚持,让我们越发感受到这样一种精神的可贵性。作为一个展览,既展示何多苓这么多年来的勤奋探索和有成就的积累。更重要的提示这个展览的一条主线,就是中国当代艺术在这个阶段虽然是多元并存,但要把其中更重要的价值给与学术肯定。这个价值就是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的关系性中给予更清晰的提示,由此来彰显中国当代艺术在精神指向和在语言方法上的价值。当代艺术在今天有越来越多的可能性,与世界的关系也越来越便捷。而真正能够在本土文化和国际格局中的文化中让人有所感动,需要提示出中国重要的艺术家,在精神指向和语言方法上的可能。”

  收藏状态与文化追求

  发布会现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赵力对展览作品的收藏概况作了介绍:何多苓的作品是先学术后收藏的,美术馆等学术机构对何多苓作品学术上的肯定对后来的私人收藏的延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作品分为公共收藏和私人收藏两部分,近些年来更多的海外收藏的趋势。展览以整体的面貌展现给更多的公众和学术界,国外的展览更是推动中国当代艺术传播的重要机会。

  中国传统文化“士”的精神体现在自由精神、精英精神与时代精神之中,欧宁对何多苓作品中的凝视、时间、青春、记忆以及文学性等等艺术语言与中国知识分子“士”的传统文化关系做了阐述。批评家杜曦云、媒体人胡赳赳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对何多苓的艺术以及在美术馆开放的背景下,展览对浮躁的当代大潮有着修正的、泛文化的意义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已过耳顺之年的何多苓任然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与领升艺术机构推崇的良性文化共同挖掘中国文化内在的、自足的精神,建立新的具有普世意义的精神价值。

作者:裴刚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