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一文看懂“哥窑”

哥窑是什么?

众所周知,宋代五大名窑“柴、汝、官、哥、定”可以说是中国陶瓷审美的巅峰之作。

其中,汝窑、官窑、定窑已有确切的窑址。柴窑的资料过少,暂无法进行更多研究。

哥窑却因文献资料、出土器物资料错杂难分,而备受争议。

lLpZYNjaC4KGQpfPy6ucz0MuTIiLxhUXypVtvuLv.jpg

▲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故宫博物院藏

T0kQa7T6iW1UH9A0H1uWchQIMyMc8fS1eYViRb3Y.jpg

▲官窑青釉弦纹瓶,故宫博物院藏

k4MPB20ceFSrcWhKUu72InZk33U79mqPEPiQa9Vp.jpg

▲定窑白釉刻“易定”铭碗,故宫博物院藏

您对“哥窑”的印象是什么呢?

冰裂纹?

金丝铁线?

P7UT6nDmQZnMIbVCaiBkFvMAh1vbFjOqRRgDMs8W.jpg

9RIrmOsrXqExKIehsSpeVOlCRV6eu4uxxg4ypLaj.jpg

▲哥窑青釉菊瓣式盘,故宫博物院藏

民国古陶瓷鉴定家孙瀛洲先生称赞哥窑瓷器

“光泽像人脸上的微汗,润泽如酥”。

哥窑器表面的开片纹路自然不做作,与莹润的釉色形成较大,想必烧造哥窑的匠人十分欣赏“物哀之美”。

谈到瓷器,避免不了回答它的产地和年代问题。

哥窑的产地和年代,却是学术界近百年的未解之谜。

最开始,哥窑进入人们的视野,是以清宫旧藏真品的身份。因此这些哥窑器被学术界称为“传世哥窑”。

目前,传世哥窑瓷器的主要收藏地点有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约150件)、北京故宫博物院(58件)、上海博物馆(15件)。

传世哥窑的特点也较为明确:

均为赭黑色胎,灰青釉较多,也有米黄色釉,开片为一色或“金丝铁线”。

可惜的是,这些瓷器均无纪年材料。

UFCRzcKXuliiDBLqjVhcbA0RyT6kKaaocFXKDz8G.jpg

KTuw5mdv7MqjgXNnoT6SDeouZLsLJX8eTRovF2JV.jpg

▲哥窑青釉贯耳瓶及其细部,故宫博物院藏

jf7vfmZPbJmnxODFaQAqAz3VYWnSMYw0FK1TipJl.jpg

▲哥窑五足洗,上海博物馆藏

UdgY4QDGESXLBP4kCII4NH8ooGQIY6xJye3dSszT.jpg

koHmU4hTnXi4GhZc2T01GIclxEv6DfuRbdPcNLE1.jpg

▲青釉八方贯耳瓶,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

6rbQJUwOmvmQWU8yChkSxG6KInVH2mtMY78ZAdc1.jpg

▲明成化景德镇窑仿哥釉菊瓣纹杯,英国大英博物馆(大维德基金会)藏

ZroN7BpaQyiFTQoh1D69gYfKArcBhaNp7BR1wVKh.jpg

pZ22eMIfvB96gPDp2htPZEKMlDnqmDGJGuf9UA4N.jpg

▲明成化景德镇窑仿哥釉碗,上海博物馆藏

传说中的“宋代五大名窑”出自明后期人假借吕震之名所著的《宣德鼎彝谱》:“内库所藏柴、汝、官、哥、定。”

似乎,哥窑的年代就是宋了。

但真相的揭露总是一波三折。

陶瓷专家们在资料库翻遍了古籍,秃掉了额顶;在考古工地挥洒了汗水,晒黑了脸庞——收获了诸多“哥窑”的分身。

文献中的哥窑

“哥哥洞窑”、“哥哥窑”与“旧哥窑”

“哥窑”最早见于元孔奇的《静斋至正直记》(1363年):

乙未冬在杭州时市哥哥洞窑者一香鼎,质细,虽新,其色莹润如旧造……会荆溪王德翁亦云:“近日哥哥窑绝类古官窑,今在庆元见一寻常青器菜盆,质虽粗,其色亦如旧窑……”

元代?

杭州哥哥洞窑?

是哥窑的昵称吗?

(还挺苏的一名字)

旧窑指的是什么呢?

明曹昭《格古要论·古窑器论》哥窑条:旧哥窑色青,浓淡不一,亦有铁足紫口,色好者类董窑,今亦少有成群队者。元末新烧者土脉粗燥,色亦不好。

这里对哥窑地描述就比较仔细了,哥窑分出了新旧,而且新窑显然质量下降了许多。

更重要的是,《静斋至正直记》与《格古要论》都认为哥窑有新旧之分,且其烧造年代不晚于元代。

《宣德鼎彝谱》中更是将哥窑产品与柴、汝、官、定窑瓷器并列为内府所藏典雅名器,可见哥窑的受欢迎程度。

jKHEEyZT1bTa21bckiyV8Yny7hu1AhWsrlwUM1Pc.jpg

▲哥窑青釉鱼耳炉,故宫博物院藏

大概人们都喜欢赋予美好的事物一些传奇色彩,以便茶余饭后消遣娱乐。

哥窑的传说也悄然而起。

明(1539)陆深《春风堂随笔》载:哥窑浅白断文,号百圾碎,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兄弟,皆处州人,主处州之龙泉窑,生二所陶青器纯粹如美玉,为世所贵,即官窑之类;生一所陶者色淡,故名哥窑。

陆深说,宋代处州(今浙江丽水市)有两兄弟章生一、章生二,负责烧造龙泉窑,章生二的青釉瓷器像官窑器一般温润如玉,十分珍贵;章生一的青釉瓷则釉色较淡,名为哥窑。

明(1566)郎瑛在《七修类稿续编》卷六《事物类》中又对传说进行进一步细化,章生一负责的是哥窑,章生二负责的是龙泉窑。龙泉窑有铁足,哥窑有“百圾破”。

民间传说自然也有不同的版本。

明代的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认为,哥窑与官窑的产品更为相似,两个窑址都在杭州凤凰山采取陶土,只不过哥窑是私人作坊而已。

文献中的记载纷纷扰扰,难以辨别虚实。

别慌,好在我们考古学是注重地上、地下双重证据的。


考古出土的哥窑器

墓葬、窖藏、沉船、窑址

窑址以外的考古遗址出土品中,被认为是哥窑瓷器的数量不多。

e5i21bNcgFQjALrqRTeRW9IIRmtdgc3nYgHMtDHQ.jpg

▲青灰釉长颈贯耳瓶,上海青浦元代任氏家族墓地出土

qCYlzjBpeBbvxqVCHLq24LGAiMK8zFYg2IHG6vN2.jpg

▲青灰釉把杯,安徽安庆元代窖藏出土

JIxmqcB2QIiRI3vcBchbbZOuKon6mx8E4TqniNIC.jpg

▲青釉鬲式炉,韩国新安海底沉船出土

acYoWNrzcqHc4NF1igqdUo0sefbKYgr5PNHkMK83.jpg

▲灰青釉葵口瓷盘,南京市鼓楼区张家洼明洪武四年汪兴祖墓出土

evXX2PSS64DsD6NdPLqLbDoiHqawylhcxPqdocWj.jpg

▲米黄釉贯耳瓶,江苏南京明沐英墓出土

f0cryKbOfSqE2kElIvN9scXhUg59k1g1wCYlOQRF.jpg

▲青釉贯耳瓶,浙江湖州长兴县明墓出土

LsMZT6uFZML17Ay58Wf6kGrsp0Ddz3SbUjLps0qT.jpg

▲青釉双耳炉,浙江湖州长兴县明墓出土

对比传世哥窑器与考古出土的哥窑器,二者在胎体、釉色、烧制方法等方面处处透漏着差异。

而这时,由于窑址材料的缺乏,考古学家们仅凭历史资料和少量非纪年材料推测哥窑的产地和时代,说法自然也是各执一词,关于哥窑产地,就有“杭州说”、“龙泉说”、“景德镇说”、“北方说”等等,各方学者互相Battle,场面一度十分混乱。

cAmBM5jOpA8KjyOdvdLYKNeYKH2nIWsmNTqujKTT.jpg

▲龙泉窑黑胎青瓷杯,浙江龙泉窑瓦窑路窑址出土

Uy3GVNbZXSalf2ry3Z5phKC8MOTjonmBwAHY5KiS.jpg

▲龙泉窑黑胎青釉菱口折沿盘,浙江龙泉窑瓦窑路窑址出土

I1KNuVlnghsJ3buXwXVhI7nXHwSnLumhYqcAbdCz.jpg

▲龙泉窑黑胎青釉长颈瓶,浙江龙泉窑瓦窑路窑址出土

NDPjHfx6wZVO6KftKNd0cMaJfmM3T9qB3LOVUzVF.jpg

▲传世汝窑天青釉三足洗底,故宫博物院藏(无处不在的“乾隆爷御笔”)

直到1998-2001年,杭州凤凰山老虎洞窑址元代层出土了一批与哥窑产品相似的瓷片标本,其中一些瓷片虽与传世哥窑特点不一致,但与元明墓葬、窖藏出土品极其相似。

由于老虎洞窑址被学界定为南宋官窑,考古出土的这一批瓷器的出生地如若真在杭州附近,那么就与《遵生八笺》等文献记载的内容相吻合,其性质也极有可能如高濂所讲,为私人手工业作坊仿官窑的作品!

如此,墓葬、窖藏等出土的这一批“哥窑”瓷器的生产地点和年代可以大体确定。其生产地点在杭州,年代上限约在南宋至元。

vWJ5iaAjVTXFFu0A3Q8YSKLbY4TJCxhL1Staqmwc.jpg

▲青釉鸟食罐、杯,杭州老虎洞窑址元代层出土

但是,传世哥窑的产地在哪里呢?


终极武器

科技检测

如此热闹的烧脑费眼推理现场,自然是少不了科技的加持。

用科技手段检测哥窑瓷器,最早是在1963年,由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故宫博物院捐赠的“传世哥窑瓷片”、龙泉黑胎青瓷片、景德镇仿哥器、景德镇雍正仿哥器、杭州郊坛下官窑瓷片进行检测。

然而,后来耿宝昌先生指出,故宫提供的传世哥窑器为1940年孙瀛洲先生在北京古玩铺中购得,而非清宫旧藏宋哥窑。所以检测结果不具参考价值。

探索真理的路途是曲折的。

后来,各方陶瓷科技学家、考古学家们又陆续进行几次科学检测。

最近一次关于哥窑的讨论和检测在2017年。

时逢故宫博物院举办“金丝铁线——故宫博物院哥窑瓷器展”,同时故宫博物院器物部联手文保科技部,对40件故宫藏传世哥窑、南宋官窑、明清仿哥釉器物进行无损检测分析。

另外参与检测的还有河南汝窑(北宋官窑?)、杭州老虎洞窑与郊坛下窑(南宋官窑)、龙泉瓦窑垟窑(龙泉仿官)、景德镇御窑厂仿哥等窑址。

sjiDx0uXGJNjc1PYMmChSxCbqHNRrqqouMGeq95q.jpg

▲相亲相爱的“哥窑”一家人

NSse630nuvEWyqBTtIAKf8aa6mJFic3LXy248Yvn.jpg

bqHdL7YN0QoLPKkhrU4G3AaqKkYucIaDkrX9Uzby.jpg

▲传世哥窑(宋哥窑)洗

E9neZa3T3UgMmO260xgSrmPj9rsAUrkVLI7sVxQ9.jpg

▲传世哥窑洗釉的显微图(×30)

whkO4CN0ETI1utfdAzDPnS4m3CRogE5qJJZtiYWg.jpg

▲传世官窑洗釉的显微图(×30)

F4C9qN0kuEwDlyxujAnuQxgPcgZVGmWyLIyhDqDe.jpg

▲宋哥窑洗金丝铁线显微图(左:×100;右:×1000)

经过谨慎的对比分析,故宫藏的传世哥窑与杭州老虎洞元代层的产品较为相似,与龙泉窑黑胎青瓷、景德镇窑仿哥窑器、河南汝窑器相差较大。

学者们推测传世哥窑的产地应在杭州凤凰山附近,年代却依旧未知。

目前只能期待出现新的纪年材料和陶瓷无损测年技术的进步,为人们带来更科学的认知。

一个问题

来一下神预测

我们吃瓜群众猜一猜

传世哥窑的年代是何时呢?

参考文献:

1. 陆明华:《再议哥窑与龙泉哥窑瓷器》,《紫禁城》2017年第12期。

2. 陈克伦:《传世哥窑产地问题综合研究》,《紫禁城》2017年第12期。

3. 段鸿莺、丁银忠、韩倩、吕成龙、雷勇、史宁昌:《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哥窑、明清仿哥瓷器及相关窑址瓷片的关联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2018年第6期。

4. 秦大树、郭三娟:《宋元名瓷哥窑的探索、研究与新发现》,《博物院》2017年第1期。

5. 吕成龙:《开片粼粼说哥窑,试论有关哥窑的几个重要问题》,《紫禁城》2017年第12期。

6. 段鸿莺、吕成龙、李合、丁银忠、李媛、苗建民:《传世哥窑器物的无损科技分析》,《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8年第4期。

7. 李辉柄:《“哥窑”的正名及其有关问题》,《故宫博物院院刊》1994年第1期。

8. 冯先铭:《“哥窑”问题质疑》,《故宫博物院院刊》1981年第3期。

9. 王光尧:《杭州老虎洞瓷窑遗址对研究官、哥窑的启示》,《故宫博物院院刊》2002年第5期。

10. 沈岳明等:《龙泉窑枫洞岩窑址考古发掘学术座谈会纪要》,《文物》2007年第5期。

11. 耿宝昌:《宋代哥窑辨析、兼议历代仿哥窑》,《故宫博物院院刊》1995年第S1期。

12. 郭演仪:《哥窑瓷器初探》,《中国陶瓷》1998年第5期。

13. 李德金:《朝鲜新安海底沉船中的中国瓷器》,《考古学报》1979年第2期。

14. 中国古陶瓷学会编《龙泉窑研究》,故宫出版社,2011年。

15.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编《南宋官窑文集》,文物出版社,2004年。

16. 李家治等:《科技研究为官哥等窑的时空定位提供新思路》,《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6年04期。

17. 杜正贤主编《杭州老虎洞窑址瓷器精选》,文物出版社,2002年。

PS:对于墓葬、窖藏、沉船中出土哥窑瓷器的产地和年代,也有不同的观点。例如,李辉柄认为这批瓷器均为元代龙泉窑“仿官窑”产品;朱伯谦认为这批瓷器与传世哥窑产品为同一种器物,年代约在元或明。本文采用秦大树的观点。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