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在场”的文心:刘庆和艺术论

  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水墨画在当代的发展是一个严肃而重大的课题,这个课题的核心包括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一是如何从水墨的语言系统内部演绎并发展出具有今天文化属性又有个人特征的话语,一是如何用水墨的方式表现与今日生活相关的现代观念。在水墨人物画领域,这个任务更为迫切,因为这方面的传统相对于山水和花鸟来说是不足的,相对于今日现实世界给人丰富的感觉,水墨语言在表达上似乎显得苍白无力。为此,近20年来,许多画家怀抱承继传统、开拓进取的志向,在这个课题上投以持续的努力,使得当代水墨艺术呈现出多样发展的态势,水墨人物画也有了弥合传统与现实的创造。在这方图景中,刘庆和是后起而突出的一位,他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十多年探索,就是一个使水墨语言与当代现实感受逐步融洽并建立起自我风格的过程。   刘庆和的艺术起步于90年代早期画坛“新生代”群体的探索。这个从学院毕业的新一代画家群在中国社会转型的时期,敏感地觉察到外部世界的变化。无论是从事油画、雕塑还是中国画,他们都表现出一种视觉角度与语言方式的转变。他们的视野从乡村转向城市,直接切入当代具体的生活;他们的心理情感从传统的理想主义转向与当下生存体验相关的现实主义;他们的绘画主题从“宏大叙事”转向对生活现实与精神现实的呈示……这些都是中国社会步入市场经济之后文化心理转型的体现,也意味着年轻的画家们正在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新的艺术经验。刘庆和在当时以水墨作品成为“新生代”的成员,在这股新的艺术思潮中表现出一种悄然反拨传统、自立自为的艺术追求。虽然油画、雕塑等其他媒介语言在表现现实主题上拥有天然的长处,其视觉强烈度容易掩盖温文尔雅的水墨,但刘庆和以水墨语言同样画出了现实的景观。在那一批作品中,他以描绘都市青年的生活状态体现了自己对都市文化现象和都市文化本质的敏感,突破了已有的人物画程式,以新颖的造型笔墨让人视觉为之一新。实际上,他也确实从当代文化观念层面找到了自己艺术的立足点。从这个起点出发并不断继续深化,他形成了后来愈发鲜明的个人风格。   都市主题有取之不尽的素材,问题在于画家的态度和立场。在刘庆和那里,态度和立场表现为两方面的一致性。一方面,他保持了自古以来文人对于现实若即若离的态度,即一种处于现实“边缘”去旁观现实的状态,这甚至是他性格特怔的体现。他悠游于都市空间,以旁若无人的态度去观察都市现实中人的形态、人的故事和人与人的关系,画出了当下的世相众生。但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本身也生活于现代都市中的“个中人”,他又处于“在场”的状态,能够真实地感受现代社会条件下人的处境,特别是人的憧憬、欲望、失落、无奈等等复杂的心理意绪,在画中不留余地地揭示出来。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他的作品便让人看到了生活的“实”象,那是以一颗平常心所感受到的平凡的事物和平凡的人,同时,也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真”象,那是人的心理和精神存在。在人物造型上,他摒弃了虚假的和空洞的塑造,而以他熟悉的生活圈子中的人物情态,构成画面贴近当下的氛境。他那种不加修饰也不加评说的视角,使我们看到他画中的人物时,就象看到我们自己。   当然,刘庆和要解决的艺术问题还在于怎样使水墨语言恰切地表现现代生活中那些精神化的人物情态。在某种意义上,他对传统笔墨技巧的研究奠定了他良好的笔墨感觉,但传统的笔墨技巧并不能直接用于当代的题材,更不足以表现那些触动着人的精神末梢的感觉。对此,他必须对文人画中的水墨传统技法作出修正。所谓“修正”,即不是背弃,而是提取某些与今日感觉相契的语素,使笔墨效果能够恰切地附着于所表现的物象,并且使其透露出“有意味的形式”。在这方面,刘庆和首先点化出以往被笔墨形象所遮蔽了的笔墨的节奏,即在笔的运行和墨的渲染过程中,渗透进他的意绪,使笔墨形态成为心理情绪的外化而不是一种简单的造型技法。从他的用笔和用墨中,可以感受到一种从容不迫的心境,就如一个讲故事的高手娓娓叙来,甚至在讲述一个充满悬念的故事时,用的也是从容的口气和舒缓的节奏。这种笔墨感觉是独特的,它撑开了刘庆和作品中实际营造的空间,丰富了作品的容量。其次,在以墨为主的画面中,他熟练地控制了墨的变化和墨的层次,用十分丰富的墨色特别是“没骨”的笔法展现出墨的表现力,并以此传达精神的丰富性。那些在墨域中留出的空白,既是组织画面节奏的要素,同时也是感觉和情绪起伏的自然流露。这种节奏显现在画面中,比具体的敷彩和渲染更为本质地传达了他的艺术主题。此外,在笔线、墨块和色彩三者关系上,刘庆和有分寸地掌握了“间隔”与“默契”的对立统一。它们时而相融甚至冲合,墨中有色,色中有墨,看去耐人寻味;时而避让甚至孤立,使画面中的笔墨形象有一种“陌生化”的面貌,各有自己的呼吸和顾盼,有自己的仪态,给人以“生”的奇特感和新鲜感。刘庆和作品中展示出来的这些笔墨趣味,与传统已有的和他人现有的都大相径庭,是他敏感的心理与复杂的意绪统一的体现,也为当代水墨画坛贡献出一个“自我”的体例。   刘庆和画中的人物是都市中的人物,通常是都市中的年轻人,还有都市中的知识者和文化人,这是他“近距离”感受生活中人物“状态”之后的选择,这些人物的现实处境,与他作为知识分子的心灵有真正的共鸣。在类似《王先生》这样的肖像作品中,他刻划了人物悠然与冷峭的神情,使作品中的形象给人以“阳光之下无新鲜事”的感觉——这正是知识者与文化人常遭遇的无奈。在许多年轻人的群像中,他使用了现实形象与心理形象相结合的手法,云可以抓在手中,网就在人的身旁,《梦之海》正落入眼帘、《流星雨》已飘越头顶……在他的画面上,人物与其所处空间的关系,有一种可以感受而无可挽回的趋向,例如那些处在悬崖或楼廊尽头的身影,就令人为其命运作一种真切的担忧。正是这些不寻常的感觉,使刘庆和的艺术具有相当鲜明的“当代”品质。于此可以说,他的“在场”,不是一个旁观者偶而介入的游戏,而是一颗现代文心在沉落与升腾间的观照。

作者:范迪安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