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寻常:2015杜小同作品展在正观美术馆开幕

2015-11-16 11:57

  2015年11月14日下午2:30分,由正观美术馆主办,天大云华美术馆、齐门艺舫、珏澜画廊、路宽画廊、杏坛美术馆、唯墨艺术、宇辰美术馆、八零艺术空间协办的“寻常——2015杜小同作品展”在正观美术馆开幕。开幕式现场,众多艺术家、艺术机构负责人同艺术家一起分享了本次展览的观展感受。

  孙志中:2014年12月,正观美术馆举办了“陶泳——2014杜小同作品观摩展”,今天能够得到杜小同老师的信任举办“寻常——2015杜小同作品展”,感到非常荣幸。我想说的都写在前言中了:中国古意绘画的传统意趣,注定遵从道家的逍遥无为和禅宗的舍心空性,而儒家尽性立命之上的“无所为而为”与此殊途同归。这是因为入世精神中的积极主义在绘画表达中很容易被集体服从意识所扭曲而成为自由意志的桎梏,从而使得一般意义上的儒家情怀为文人旨趣的外化表达所放弃,而道和禅则能够凝结独善其身和慈悲仁爱的双重抱负,达成士人们所独有的高古怀抱。在进退安危的无奈之下,放下执着而怀抱逍遥,“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把直面的一切交付天道与轮回,纵然怅惘若失,安知不会得之于无意?然后,我们或可倾听老子和庄周默念“道法自然”与“逍遥自在”的絮语,或可窥见佛家关于“直指本心”与“见性成佛”的机锋,身犹在心已空,恍惚之间,其中有象……

  这批高士题材作品具有新的艺术面貌,从语言到精神性都有杜小同自己的独特意味,其中自觉的、独立的、顺畅的状态是最打动我的地方。

  梁占岩:小同是一个非常本真、非常质朴、非常纯粹的人,没有世俗的浮躁,是一个把艺术当作生命的人。他的人缘非常好,生活的幸福指数也很高,是一种无忧无虑的状态,他作品中的灵动状态恰如其分的呈现了这一点。

  马骏:对作品的评判,我坚守一个“真画”的标准,不是“真假”的“真”,是真性情,是气质俱盛,小同这批古意人物作品是对于他以往的精神状态的延续,非常好的保留了质朴而率真的元气,以及应声落地的状态。

  党震:我很欣赏小同,他的作品中有种不俗的东西在里面,是一种与真性情、真心相融合的本真,是一种在严谨法度之内的随意状态,自觉的掌握了传统造型的高古趣味与中国绘画的写意意趣的美感。

  祝铮鸣:小同是我的师兄,我也一直在跟着他们这批人的脚步往前走,尤其是今天看完古意人物这批作品,感觉自己再不努力就要掉队了,压力很大。我认为画画就是“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如果说去年的“陶泳”展是“见自己”,那么今天这个“寻常”展则是“见天地”,有种禅宗的境界。

  阴澍雨:我和小同是中央美院的校友,学院当中的人物画强调造型,小同那时候就画的很好了,在相对比较单纯的绘画语言中尽情探索。我的感触是小同把当代题材和传统造型结合的比较好,笔墨语言颇具个性化,画面不俗。

  王豪:相识多年,小同的作品给我的整体印象是既有传统文化的根源,又有一些创新的东西,他是一个综合素养比较高的画家。

  黄和平:与之前的“陶泳”展览相比,今天的“寻常”展展出的作品风格差异很大,感觉很惊讶。今年的艺术品市场就像今年的天气一样,有些阴霾,虽然说琉璃厂现在遇到一些困难,但根据我多年的从业经验,只要选好艺术家、艺术作品,走出谷底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孙志中馆长用心去做每一个展览,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不管是高峰还是跌落,希望机构与艺术家的合作关系能够更牢固、时间更长久。

  林玉祝:一树、一琴、一高士,是传统的绘画题材,小同的作品有其特立独行的面貌,感觉很简约,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另外,孙总是一个善于学习且有强大的策划能力的馆长,给我们这些年轻的艺术经营者树立了一个榜样。

  李文亮:我对小同的关注一直比较多,这几年他在水墨探索方面形成了自己明确的绘画语言。古人一直说“画格即人格”,强调人自身的修为及生活的体验,认为画画是一种修为的方式,小同为人、处事很厚道,有一种朴素的特质,他的绘画也自然而然的带有了这种气息。这批古意人物作品水墨更多的是注重自我的表达,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及笔墨修养、把控能力的考验。

  张剑:我认为小同的作品主要有两个特点:一、厚。厚是画面的一种气息,虽然留白很多,但把画面整体涵盖进去了,是至刚至柔,回到了画面的本质,抓住了他真正想要的东西,这也跟他的性情有关;二、诚。也就是真实的情感表现,小同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当中,注重画面氛围的营造,我想即便远隔千年,这种氛围依旧能够打动观者。

  汪为新:小同的作品让人感觉特别新鲜,他的人物作品高士居多,那种慵懒、疲惫、不食人间烟火的状态,正是我们心目中对传统高士的印象。在笔墨、色彩方面,小同也有很高的修养,有他独到的见解,画面干净、委婉、含蓄。

  石磊:我从上周布展开始就在看小同的这批高士作品,从小品到巨幅,从笔墨到色彩,都画的非常精到,预祝展览成功。

  王晓辉:我更愿意从艺术家的积累方面欣赏作品,我认为小同的作品中有他的生活感悟,但更强调精神性的东西,不是纯粹的生活感受。可能现在“新”的东西太多了,时髦的“新”我并不看好,让我感觉好的“新”就是小同这种与自己之前多方面的实践相结合的“新”,让人感觉他想说的东西很多,但还没说完。希望以后能够看到更多小同的作品。

来源:新浪收藏中国书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