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伊利亚和艾米莉亚·卡巴科夫装置艺术展思考

2015-08-25 14:30

  在《暗教堂》中,观众们戴着口罩,似乎与墙上画中的那些白色清洁刷和破布相呼应,仿佛通过这样的互动走近了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正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中的“伊利亚和艾米莉亚·卡巴科夫:理想之城”,呈现了原俄籍艺术家卡巴科夫夫妇迄今为止最大的装置艺术展。艺术家以日常中 的元素为原型,呈现了一场中国版“理想之城”,既满足了中国观众的视觉享受需求,同时也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展现了出来。有趣的是,观众配合主题戴着口罩参观的举动,又像是一场人人参与的行为艺术,更添亲近感。

  理想之城 “乌托邦”思维空间

  “理想之城”是伊利亚和艾米莉亚·卡巴科夫的长期艺术项目,更是对其一生艺术理念的总结。卡巴科夫向往一种更加自由的艺术创作,作为一位俄罗斯艺术家, 他的艺术不仅有对自己国家历史文化的反映,他更善于观察每一个他所到过的地方,使得他的“乌托邦”更有丰富的内涵,尽管是打造的是“理想之城”,但却源于 生活,因此无论巡展走到哪里,都能得到不同地区观众的认可和地域文化的表现。

  卡巴科夫夫妇在他们的大型装置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不仅是一种精心打造的视觉美,每一件作品的主题都非常鲜明,令人震撼却不可怕,幽默却又有诗意。艾米莉 亚·卡巴科夫说:“我们相信艺术在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可以影响思维方式、造就梦想、改变行为并引人反思。”观众能够通过他们的作品,感受到艺术源于生 活,同时又能反馈给生活更多引导,耐人寻味。

  量身定制

  巡展结合地方文化

  上海作为一座创意之都,每年都吸引了许多国际知名的热门展前来巡展,而大多数展出则保留了国外展出几乎完全相同的内容,这样的“原汁原味”也让不少观众 感到看得过瘾;而“理想之城”却并没有走这样的套路,但满满的诚意依旧令观众收获了不少惊喜。“理想之城”之前在法国展出是名叫“奇异之城”,是由7个建 筑及其内部装置构成了迷宫般的效果而命名。如今到了中国,展出并没有照搬法国展出的内容,而是卡巴科夫夫妇依据展出空间以及中国文化的特点,选择了他们认 为适合中国观众的6个装置:“玛纳斯”、“坠落天使”、“暗教堂”、“门”、“如何一边聆听莫扎特音乐一边设法拿到苹果的20种方式”、“空美术馆”进行 展出。如此精心策划展出作品,也让中国观众感受到了卡巴科夫夫妇艺术的变通性,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思考中进行着意识的创新。

  生活原型

  艺术理解源于共鸣

  这场展出的策展人让-于贝尔·马尔丹介绍说,卡巴科夫的早期绘画将日常中的原型和形式放到艺术品中,以艺术的形式呈现,以此以微妙的手法批判前苏联的集 权体制。而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卡巴科夫夫妇开始一起创作大型装置艺术,创作更具普世性的作品,希望作品能够打动不同文化的观者,引起共鸣。

  从展示的作品中还能发现,卡巴科夫对于不同文化之间的融汇互通十分看重,他将原展中的《如何遇到天使》改成了本次展出中的《坠落天使》,是因为他认为天 使的概念并不符合中国传统,不熟悉这部分文化的中国观众恐怕很难理解其中的涵义。展出装置作品中所用到的元素都与生活息息相关,既让观众看得感到亲切,同 时也更容易进一步去把握作品的深层内涵。

来源:凤凰网艺术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