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初识刘铭侮

   

        镇亚兄送来一本画册,嘱我为画册的主人写点什么。殊不知这些年来,除了应付工作,我正努力淡出场面,变得越来越孤陋寡闻了。

  随着《刘铭侮》的一页页打开,我发现,我面对的竟是一位身世不凡、才情横溢、名噪两岸、学贯东西的大家,兴致陡然盎然起来。

  据载,刘铭侮先生是前清名将刘永福的后代, 三岁习画, 五岁捏偶,二十七岁时便摘得全台寺庙建筑比赛第一名。因为他的交趾烧作品出关时曾涉嫌走私古器而被指控,一举荣膺了“活的国宝”的美誉。

  忽然想起,两个月前再访台湾,我曾在嘉义中华民俗村的博物馆里见过一种陶偶,雍容绚烂、稳厚沉逸,一派唐风宋韵,叫人爱不释手。我不懂陶,却因为未能得到一件哪怕是复制品而痛心疾首。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起源于清朝道光、发展于广东佛山,继而广泛装饰在台湾庙宇楼阁间的交趾烧。

  刘铭侮先生无疑是一位成功的陶艺家。他的成功不仅仅在于掌握了交趾烧相关的塑造、上釉、烧制等技艺,还在于他突破了传统巢臼,转换了时空界限,为泥偶们注入了生命。他的交趾烧作品取材广泛、技艺娴熟,不论是神话故事、民间传说,还是人物花草、飞禽走兽,造型细腻而传神,设色艳丽而华贵。我欣赏他《大关圣》的霸气、《司马光》的稚趣,也喜欢他《牛郎织女》的淳朴、《观音骑豺》的磅礴,更惊诧他《国色天香》的孤傲、《车水马龙》的狂放,尽管它们尺幅不大,却平实中显精神,传统中见当代,呈现出一种大俗大雅的气象。

  不仅如此,不安分的刘先生还将触角伸向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融油画和陶艺为一体的陶画世界。刘先生的陶画,同样是不拘题材、风格迥异,可谓洋洋大观,目不暇接。它们时而具象时而抽象,时而古典时而当代,上可捕捉到浮世绘的章法布局,下可领略到卫星地图的宏观视角;既有张大千的泼彩、黄宾虹的焦墨,莫奈的笔触、修拉的点彩,又有倪云林的湖光、石涛的山色,克拉斯的静物、高更的妇女,真让人心驰神往、眼前一亮。

  来不及对这些作品细细品读,也不敢对这些作品妄加评论,让我着急上火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些“油画”是用什么材料通过什么方法完成的。我虽然不懂陶瓷,但知道在陶坯上画画完全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画画。青花也好釉里红也好,都是窑变后的结果,所有微妙关系,就妙在许许多多的偶然之中。而以陶板当画布,将釉料作油彩,又怎样预期或还原窑变后的油画效果呢?或许,我不能得到完整的答案,但我确信一点,非经历千辛万苦积累技术的经验和能力,非博采古今中外丰富艺术的知识和学养,是无以创造这番奇迹的。

  刘铭侮先生创造了奇迹,是一位值得敬仰的艺术家。他的成功,似乎从另一个侧面告诉我们,艺术是不需要学历的,是不应该将其分门别类的,艺术需要的是创造力,而这种创造力,来自于孜孜不倦的前行和跨越。

  期待着刘铭侮先生为自己、也为我们,打拼出一片语言更为纯粹、风格更为鲜明的陶画世界。

  ( 作者为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

作者:李向阳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