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抽象视野中的刘子建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文化的全球化正成为每一个独立民族国家需要严肃面对的问题。西方文化价值观已经通过各种物质产品和传播媒介,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我们已经无法回避文化单一化的危机。在这样的现实环境里,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其传统文化没有被充分地当代化,就势必失去自身魅力而被其后人所淡忘和拒绝,没有了传承和转变,所有非西方传统文化都将难以逃脱被边缘化、博物馆化的命运,文化自信也将荡然无存。

  实验水墨,在1980年代中期以后的中国大陆当代艺坛上逐步成为一道特立独行的景观,20多年来,虽历尽波折,几经沉浮,至今仍在为中国当代文化建构的话题持续提供着独具价值的视觉证据。在明确水墨媒材作为文化身份的前提下,实验水墨艺术家们开始了前无古人的探索,在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观念与形式之间,他们的探索为中国视觉艺术当代性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实验水墨艺术的代表人物,刘子建以他执著的态度坚守着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整个艺术界为市场运作的成功欢呼雀跃之时,我们不应忽视,更不应忘记这种执著的价值。

  刘子建的水墨实验开始于1980年代中期的具象和表现,在1990年代逐步走入纯抽象,虽间或有具象符号与文字形象穿插其间,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其总体上的抽象语汇。由于参与实验水墨的许多艺术家们都有割断传统、另辟蹊径之念,所以对抽象的探索在当时蔚成风尚,但20年后蓦然回首,一贯坚持个人风格语言至今的个体却寥寥无几。抽象艺术,从表面上看来路途宽广,但因个人风格须在万千图像中得以确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要比具象艺术对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要求更加苛刻,故此,任何一个成功的抽象个案,其诞生过程就势必异常艰难。

  失重的画面、悬浮的符号、漂移的笔触、断裂的构图、非传统的技巧和不确定的视觉效果,共同构成着刘子建的精神世界。他的形式实验,与许多抽象艺术史上的经典案例一样是发端于具象的,但他转型时的重要标志并不是对具象元素的简单舍弃,而是另行开创了一整套自足的语言体系。从突破最核心的传统技法出发,他把以毛笔为主要描绘工具的习俗加以扬弃,泼洒、涂刷、拓印、切割、拼贴都开始成为他表达的主要方式。在语言符号上,他大胆地运用突兀奇崛的直线割裂画面,在视觉上形成重叠多元的空间,并进一步把复杂多变的方、圆、三角、十字、网格重新集结为墨气淋漓的组合。在众多以水墨为媒材的实验艺术家中,刘子建走得最远、变化得最丰富、反叛得最彻底。

  刘子建所构建的形式语言系统是丰富繁杂的,但他的艺术价值虽启始于形式,却并不仅仅局限于形式,尽管没有了山水花鸟那些传统的具象视觉提示,他的作品中却常常渗透出博大恢弘的情怀。一方面,他的作品有着对“大象无形”、“逸笔草草”的继承,把当代人对抒写胸臆的自由表达推向了一种极至;另一方面,他那交叠割裂的画面,更象征着当今时代躁动不安、沉浮失序的表征。

  在抽象类型的实验水墨艺术家中,多数个体是以象征和半抽象风格为语言特征的,这与中国古代没有纯粹的抽象艺术有关,中国人自古以来欣赏抽象美的精神特质,也多半隐藏在对奇石和草书的品味之中。刘子建在实验水墨中开辟出一条另类的道路,把当代精神症候与传统物质媒介组合成深刻的视觉图像,无论在水墨艺术的范畴里,还是在抽象艺术的视野中,他的努力都在为我们的思考提供着全新的坐标。

  2006年3月12日写于上海

作者:李旭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