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参观环境得改善,文物“讲述”好故事—— 北京文博交流馆重装开放

2018-01-31 16:11

  

智化寺京音乐文化展

  本报记者 李 月

  改善夜间照明条件、丰富展览内容、增加博物馆标识、完善服务设施……为深刻发掘博物馆的文化内涵,更好讲好文物故事,北京文博交流馆闭馆半年进行了电增容及电缆更换和基本陈列改造。日前,这两项工程竣工并通过验收,经北京市文物局批准,北京文博交流馆近日重新对外开放。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智化寺内的北京文博交流馆1992年在原智化寺文物保管所基础上建立,承担着博物馆文化交流和智化寺古建筑保护研究的职能。智化寺建成于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是北京市内较完整的明代木结构建筑群,也是一处汇集古乐、造像、雕刻、彩绘等传统文化艺术的宝库。1961年,智化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保证智化寺古建及文物安全,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此次改造工程坚持对文物本体最小干预原则,将文物保护放在第一位。其中,电增容及电缆更换改造工程通过在古建室内外增加适度的灯光照明,并借助数字应用技术,将以往观众不容易看到的文物清晰呈现。“比如,在古建筑内增加柔和的灯光,把典雅的佛造像和精美的天花彩绘展现于观众眼前;重新开放钟楼,通过灯光透视让观众看到二层的智化寺铜钟,观众还可通过红外感应技术听见钟声。”北京文博交流馆副馆长杨志国表示,这项工程改善了参观环境,观众可更好地欣赏智化寺古建筑营造之美。北京文博交流馆今后还将在确保足够用电负荷正常和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充分借助智化寺古建的夜间照明条件,不定期举办精彩“博物馆之夜”活动。

  其实,在改造前就有不少观众发问:智化寺为何是座“下沉寺庙”?智化寺房顶上为何是“黑顶子”?智化寺一共有多少座藻井,都在哪儿?智化寺音乐为什么叫京音乐,有哪些乐器?可喜的是,这些问题如今都能在改造后的陈列展览中找到答案。

  “观众提出的问题也是我们这次展览研究解答的问题。”北京文博交流馆馆长薛俭介绍,此次的基本陈列改造工程更加突出“博物馆”概念,将智化寺文物本体作为博物馆的最大藏品进行详细解读,并形成了“智化寺钟鼓展”“智化寺历史沿革展”“藏殿文化艺术展”“智化寺京音乐文化展”“如来殿原状陈列展”“智化寺建筑展”6个固定陈列展览,通过文字解读、图片对比、多媒体技术等多种形式,让文物讲好博物馆的历史文化故事。

  除固定陈列展览外,北京文博交流馆还专门开辟民间文物收藏交流展示厅和博物馆文化交流活动厅,观众可不定期观看文物交流展览、参加形式多样的文化体验活动。北京市博物馆学会常务理事长兼秘书长崔学谙表示,智化寺的这次改造工程提高了开放接待水平,强化了博物馆功能,达到了预期效果。他建议,北京文博交流馆将展览的策划思路、展览设计理念和展览效果记录下来,对博物馆今后的开放管理和服务接待给予指导,同时进一步加深对文物本体的研究,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策划出更多更好的展览提供经验借鉴。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