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深耕中国传统绘画艺术 ——北京画院2018工作年会聚焦山水画发展

2018-10-30 16:46

SFnW1WPCVYGmRdyZFMPivZCcMzAOSFraSjYUs1vq.jpg

“跨界·融合”主题论坛的嘉宾们交流发言

XeNeLUt84XAS0Hjp96MNFSietzJOfKBcRMPL4CPF.jpg

年会间隙,与会学者在北京画院美术馆观看齐白石作品

今年,“158岁”的齐白石“很忙”。首先,北京画院推出了“齐白石山水画展”,展出从全国11家博物馆精选出来的齐白石山水佳作186幅,堪称齐氏山水画最大规模的聚集;其次,画院在北京故宫和列支敦士登分别推出齐白石艺术展;另外,从齐白石到传统中国画,从展览到讲座,从出版到研讨会,从平面到立体……北京画院依托成立已6年的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和传统中国绘画研究中心,不断深耕中国传统艺术领域,成绩斐然。

日前,北京画院“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暨“传统中国绘画研究中心”2018工作年会在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及美、英、日等国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借北京画院“山水年”之契机,围绕“中国山水画走向何方”等话题展开深入研讨,共同思考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发展。

多措并举“山水年”

在年会上,北京画院艺委会主任王明明和北京画院副院长吴洪亮分别对北京画院今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王明明谈到,北京画院一直提倡“两个中心”的研究必须要有问题导向,如此才能更有针对性,更加深入。“100多年来,学术界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让我们缺失了太多东西,当今应该对传统文化的创作规律进行深入研究,而不是过多地去关注创新问题。”王明明说。

吴洪亮表示,北京画院的研究工作是以齐白石艺术为起点,进而让大家来关注中国20世纪乃至整个世界的艺术。通过多年努力,北京画院已经形成了更加立体的工作方法,并将其从平面逻辑推进到空间逻辑。未来,北京画院的工作方式将会观照到更加宽泛的领域。

会上,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秘书长吕晓和传统中国绘画研究中心秘书长乐祥海也分别对两个中心2018年的工作进行了介绍。“齐白石中心”今年围绕齐白石的山水画开展了系列研究、出版和展览工作,出版了《胸中山水奇天下——齐白石山水画精品集》《齐白石研究》(第六辑)、《中国近现代绘画巨匠·齐白石》等,并举办了四场关于齐白石山水画的公共讲座。同时,“齐白石年谱长编”课题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立项。“传统中心”今年则推出了中国古代书画系列研究项目——明清山水画的展览和研究,创刊出版了传统中心年刊《中国书画研究》(第一辑),完成了《大匠之门》第19辑至22辑的出版任务等。

跨界交流新意多

此次年会的一大亮点是,主办方在往年举办论坛的模式上,增加了四场嘉宾对谈,既创新了交流形式,又有了跨界的色彩。40余位参与者首次引进了相关领域的出版人、导演等,他们围绕“交流·传播·合作”“跨界·融合”“中国山水画的时代性、精神性与永恒性”“齐白石与20世纪中国山水画”四个议题开展了广泛交流。既有对继承传统的思考,又有对未来的展望;既分析了中国山水画之所以不会消失的独特原因,又对接纳外来艺术样式展现出宽广胸襟。这些讨论对当代山水画创作和山水画展览设计等,都具有启发意义。

在以“齐白石研究”“传统中国书画研究”“中国山水画走向何方”为主题的三场论坛上,专家学者因背景各异体现出不同的兴趣点与写作风格。他们或关注具体作品的真伪鉴定,从小处着手,严谨扎实地解决实际问题;或聚焦山水画图式,针对图式的产生、流变、传播、功能等,展开长线索、历时性的探讨,并将作品放入美术史的大脉络之中,探究其成因与变化;还有学者将传统山水画提升到美学高度进行思考,给人以高屋建瓴的启示;还有学者善于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将原本枯燥的学术论文以讲故事的方式趣味地呈现。

此外,年会还举行了“叶恭绰研究”专题沙龙,为北京画院的长期研究起到积极作用。

山水画走向何方

中国山水画创作一直是常谈常新的话题,由吴洪亮主持的“中国山水画走向何方”专题论坛上,国内外相关学者、画家、理论家围绕“中国山水画走向何方”“画家的社会身份和责任”“山水精神与多维度思考”三个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梅墨生指出,中国传统山水精神主要是指中国人在其生命观、宇宙观、人生观和审美观中一直倡导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哲学理念。传统山水画敬畏自然,具有山河皆有神灵的理念,可谓是一种生命的自我印证。中国国家画院画家方向则肯定了高科技对理解传统山水画的境界在当下的帮助,“信息时代的山水画会不断吸纳新的东西,拓展其外延和意境”。

北京画院在职画家也积极参与了话题讨论。北京画院第一创作室主任、画家郭宝君认为,中国画发展的最高级为精神层面,最本质、最纯真的东西不会变,变化的只是形式,其内置的血脉永远贯通。画家牛朝认为学不思古,如夜行无火,应对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思以及古代山水画家观察自然的细微方法进行体悟。

德国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研究所首席教授胡素馨把山水画扩大到了三个概念,即美术考古、壁画建筑和复原。东南大学副教授沈淑琦则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从台北故宮“山水合璧——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新媒体艺术展”看山水画的何去与何从》的演讲,提出了值得思考的问题:多媒体辅助艺术,是否使山水画变成了新的主体,山水画在危机中又如何迎来新生?

本次年会是一次关于中国山水画的盛大专题学术研讨。北京画院将活跃在各领域的相关学者集合一起,为从事中国山水画研究的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展示的平台,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中国传统绘画研究为己任的学术共同体,促进了中国传统绘画研究格局的整体建构。

作者:李百灵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