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佳士得香港春拍最大亮点:赵无极创世之作《三联作1987-1988》

今天上午,佳士得香港隆重揭晓将领衔2019年香港春季拍卖的重量级拍品——赵无极 (雅昌指数10) 《三联作1987-1988》。本作品为本季香港春拍尺幅最大、估值最高的大型油画作品,完美体现了赵无极在汲取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等西方艺术大师的创作精髓之后,跨越东西,从而开创出属于个人的无极宇宙。

W0KDsgYMnA2rJpKvz6dLzTprLEKgfV5YKq2mxBKz.jpg

赵无极(法国/中国,1920-2013)

《三联作 1987-1988》

油彩  画布(三联作) 全幅 200 x 486 cm.

1987至1988年作

估价:港元 120,000,000 - 150,000,000

YLaQgizm9zeNWskmI9aEGhrhhQNobOaEb0NYvhth.jpg

hl6ixGeKMjp5KySJbQiqqylmx0NZYRu5F09HcCOd.jpg

0sZfrNvN2gtcrqdEigW88Tp9PDHwAFQ9U1lhTBr1.jpg

通往精神世界之窗

站在《三联作1987-1988》前,好像从一个深邃的空间,望向一个崇高的、充盈的世界。

在赵无极的大型三联作中,第一次出现了这样层次鲜明的引入式色块。这样的处理方式,可以追溯到赵无极对马蒂斯的融会贯通之中。

赵无极在马蒂斯的概念上得到许多色彩与空间的启蒙,也正因如此,赵无极两度创作《向马蒂斯致敬》,以致敬其色彩空间概念。

hLAnPL2JjJex4J9FD8Pg5Oy2ngTF4QsnbFn8N3G8.jpg

亨利·马蒂斯(1869-1954)《科利乌尔的窗户》,1918年作

马蒂斯艺术品 © 2019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 ProLitteris, Zurich

马蒂斯常常以原始纯粹的色彩语言将物像回归到他心中的本真,然而赵无极所致敬的这张《窗户》创作于战争时期,窗外的漆黑,表现的是画家对光明的渴望。赵无极曾经称赞,马蒂斯的这件作品为通往真实的绘画“打开了一扇门”。

三联作两侧的色块与《向马蒂斯致敬》一脉相承。通过色彩层层推进,打开通往画家精神世界的一扇窗,望向一片光彩璀璨的宇宙。

GPAtnf97kgOWLijgfM1sEC4fLKMOeeJ4fn9ejxSY.jpg

赵无极《向亨利·马蒂斯致敬I-02.02.86》,1986年作

JwCX0fdFGoPu60sdjUOU24vXxTcyFNXa7tRngRrs.jpg

赵无极《向亨利·马蒂斯致敬II》,1993年作

YAIcynX3FjMsZRwa3CADQK1ndeC8wrjXPhm9jxvq.jpg

赵无极《三联作1987-1988》左右两联

流光溢彩的动态时空

“在笔下,一个空间诞生了,随着我驰骋的思想成型、飞翔、轻盈地扩散”

—— 赵无极

从三联作的一端慢慢地走向另一头,你的视线会先被深邃的阴影笼罩、压抑,然后逐渐走向明朗。

色彩、光影、和心理状态的变幻,其实又指涉了另一位对赵无极影响至深的印象派大师——莫奈。

GqZhWW7NFOicRze766L44ZC7ciF2lqRhGqadjpva.jpg

克劳德·莫奈(1840-1926)《睡莲—云》,1915-1926作

莫奈试图以色彩笔触捕捉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与影。赵无极同样追求以自然光表现时间与空间的流变。不过,他同时还融入了中国山水画中独特的视角,目光随着笔墨在画面游走,一步一景,化作一场随时间而变化的神圣历程。

“横墨数尺,体百里之回”

—— 宗炳(357-444)

完成本作后的三年,赵无极又创作了《向莫奈致敬》一作。《向莫奈致敬》完全采用了这张三联作的色彩,将莫奈《睡莲》长卷中的色彩的时间性用赵无极自己的语言重新演绎。长达数米的巨幅的画卷让观者被光影环抱,将自然升华为一种崇高的感动。

iilXl2dRd84mDaImgYhWRzrG4a3eeYGjwZHHk50x.jpg

赵无极《三联作 1987-1988》,1987-1988年作。将于2019年佳士得香港春季拍卖呈献

c1Uc7lZWNFcJSscr0gtP1VQNBSaXjT6DJ2gLQqWP.jpg

赵无极《向莫奈致敬》,1991年作

跨越东西——赵无极的“创世纪”

“中国或是法国?东方或是西方?其实赵无极只是居住在一个国度里,他在无极国里住了许多年。”

—— 克劳得·罗伊

这件作品鲜明的二元对立构图,先前从未在赵无极其他大型长卷作品中出现过。这一结构放在赵无极的人生背景中来看,有着尤为特别的意义。

luPA220Rh3EXsZTQQaDaJSf2M43s9kaxfQlmga09.jpg

身穿马褂的赵无极与林风眠和谢景兰等人 1946年摄于杭州

照片:©all rights reserved/Archives Zao Wou-Ki

vd4u3E8w7g9hfWj27Otr0Lfbjp438jMTfS4sDr56.jpg

1953年,赵无极与乔治·马蒂厄等艺术家摄于巴黎

照片:©Denise Colomb/ADAGP, Paris 2019

赵无极的一生跨越两个世界,他在中国长大,在巴黎生活。在杭州艺专读书时,他随潘天寿学习水墨,随吴大羽、方干民学习油画。 1948年到了巴黎,他又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西方的古典及现代大师,在众多艺术思潮之中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感觉我已自中国走出,使我能再走向中国。”

—— 赵无极

KkBhKD9KGP4GfFaLLkx1YHB8jhIvKNIGrnoCLP75.jpg

赵无极重返中国后开始重新审视水墨的力量

照片:©Ulf Andersen

1970年代,赵无极重返中国,让他重新审视中国水墨画的力量。在这之后,他开始融入更多的水墨绘画方式来处理油彩、笔触及结构。赵无极借助书法之力,将笔的动态和个人心境融合统一,运用了宋元美学传统的形式去展示自然的动势、生机、气韵。

rfcZmbYdK5dTJa2SECHlFZlqEy64WgA8hmYqShPV.jpg

9l6i8NoglRGKLAZRChCMbnnHgJ44916czUZA4gOY.jpg

上:赵无极《三联作 1987-1988》,1987-1988年作

下:米开朗琪罗《创世纪:创造亚当》,约1512年作

NIb8vWaizeMRn6hOP1bFWmKw2dgxTZpK1UUzHDgv.jpg

《创世纪:创造亚当》局部

9l2TZWlOtNP5i8IEUkuUxvQvlBQA1CTFD7hE8f7m.jpg

​《三联作 1987-1988》局部

赵无极艺术品 © 2019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 ProLitteris, Zurich

几十年的抽象艺术发展中,他经历了从来源于东方,立足于西方,最终又回归于东方的心历之程。《三联作 1987-1988》以最直接的方式展现了这一重要轨迹——左右两侧的深邃色块,暗喻赵无极的跨越东西文化的“两个世界”,其结构神似米开朗琪罗的《创世纪:创造亚当》——画面右侧的神与左侧的人分属两个世界,然而整幅画面的重心以万钧之势落在画面中心。那是万物的开始,是创世纪的瞬间——就好比三联作中央的那一束光芒,中央得以碰撞、交融、升华。透过马蒂斯打开了那扇真实之窗,融汇莫奈的色彩与光影印象,加上书法式的笔触与墨色,赵无极站在东方传统与西方艺术大师的肩膀上,创造出了属于他个人的无极宇宙。

佳士得香港2019春拍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

拍卖时间

5月25日

地点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香港湾仔港湾道1号

预展

3月25日至4月4日

佳士得香港

中环遮打道18号历山大厦22楼

查询

acahk@christies.com

版权所有 © 2019佳士得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