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NASA60年:探索宇宙奥秘,记录绮丽星云



两年前,邓紫棋亮相NASA舞台,现场演唱的《光年之外》至今脍炙人口。


作为首位受邀在NASA典礼上担任颁奖和表演嘉宾的华人女歌手,这场live成为了邓紫棋的金字招牌,连历届严格的网友都称她为“华人之光”。

同时出席典礼的还有前007的扮演者皮尔斯·布鲁斯南、脸书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奥斯卡影后朱丽安·摩尔、影帝“小雀斑”埃迪·雷德梅尼和“开花哥”奥兰多·布鲁姆等好莱坞和科技界明星大腕。

这个群星璀璨的夜晚,NASA作为舞台再合适不过,这本就是个星光灿烂的地方。



世界上飞得最远的组织

NASA,全称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负责开展航空科学暨太空科学的研究。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Sputnik,它成为第一枚进入地球轨道的卫星,美国政府大受刺激。1958年7月29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签署了《美国公共法案85-568》(即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法案)。1958年10月1日,NASA正式成立。


迄今60余年,NASA已是目前世界上最权威的航空航天科研机构,它代表的是全人类对这个星球和整个宇宙的探索。



从月球出发

NASA已成功执行很多太空任务,但首先在人们脑海浮现的当属“阿波罗11号”。

这项任务在1969年首次将人类送上月球,执行任务的宇航员分别为指令长尼尔·阿姆斯特朗和登月舱驾驶员巴兹·奥尔德林。


阿姆斯特朗也因此成为“登月第一人”,他踏上月球后说的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从此也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言。



60年来,除了征服月球外,NASA还完成了对太阳系的“初始认知”,利用空间工具造访了太阳系内所有行星和很多矮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彗星。


“旅行者1号”(Voyager 1)航天器已进入星际空间、“旅行者2号”(Voyager 2)正朝星际空间进发。

“卡西尼号”以及哈勃和开普勒望远镜等航天器也向地球发回大量令人惊叹的图片。这些探测活动和照片,彻底改变了人类对宇宙及其形成的理解。 



60年间成就璀璨


▲1972年,NASA开始推行“太空梭计划”,直到2011年结束。1980年至2011年,它将300多名宇航员送入近地轨道。


▲苏联首先将人类送入太空,不过NASA却将人类送到月球,成为太空竞赛的赢家。1969年7月20日,宇航员登上月球。


▲哈勃太空望远镜1990年进入近地轨道,之后不断向地球传回漂亮的星河照片。

土星

▲“卡西尼”任务由NASA、ESA和ASI合作进行。1997年设立,目标是探测土星,2017年项目结束。在20年的时间里,探测器发回许多精美照片,让我们对土星和它的卫星有了深入了解。


▲“旅行者”任务携带人类的信息与工具飞离太阳系,一路上收集各种数据。1997年NASA发射两个“旅行者”探测器。2012年,“旅行者”传回数据,告诉人类它已经离开太阳系,进入星际空间,这是人造物体第一次进入星际空间。


▲2009年3月NASA发射开普勒探测器,它围绕太阳旋转,看看太阳系外还有没有地外行星适合人类生存。到目前为止,开普勒探测器已经发现4696颗候选行星,确认有2330颗满足条件。

The NASA Archives. 60 Years in Space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档案:在太空60年
ISBN:9783836569507
出版社:TASCHEN
*点击图片查看书籍详情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合作研究,收集了400多张历史照片和罕见的概念效果图,扫描和重制使用最新的技术和超大尺寸的复制。


书本内页

本书由科技记者Piers Bizony和前国家航空航天局首席历史学家Roger Launius所著,广泛的任务清单记录了人类和机器人missions-round NASA的全面勘探。



接下来的60年

距离人类首次登陆月球已经超过 50 年时间,美国已经宣布重启登月计划,将人类宇航员再一次送上月球表面。



经过一再延期,NASA最终将登月时间点定在了 2024 年。与50年前的阿波罗登月项目不同的是,NASA此次计划长期驻扎月球。

木星

在未来几十年里,NASA希望能让人类登陆火星,然后进一步探索太阳系。NASA还准备探索木星的卫星Europa,这一计划得到许多人的支持。另外,NASA还准备部署下一代望远镜。


NASA的使命告诉我们:理解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行星,探索宇宙,找到地外生命,启示我们的下一代去探索宇宙。NASA会以加速度之势,飞得更高、更远、更深,成为地球上最璀璨的星星。

*以上图片除已标注来源外,均源自instagram,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作分享使用。


撰文/编辑:漫漫
视觉设计:兔牙哥




猜你喜欢

韦斯·安德森新片撤档,幸好还有他的影集


他用产品测评成就了Made in Japan的高品质



作者:善本图书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