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自然之子与自然的灵魂——读丁竹君山水画

2016-01-25 00:00

  《锦绣河山映丹霞》 (陈勇 摄)

  □□ 阎连科

  缘于对中国画的陌生,见到好的画不敢说好,见到坏的画更是不敢说坏,这让我在画前总是成为一个默者;在画家面前,感到一种无端的自卑,仿佛一个双耳失聪的人坐在钢琴大师的演奏大厅里。好在,陌于画,却因自幼生长于田野之间,倒因此熟于山水,明白山水的险缓俊丑和许多的丑中之美、俊中之憾。甚至,常常以为自己能在乡村的一片落叶中,感受到林地魂灵的叹息,能在一泓溪流中感受到山脉的律动及那峰巅的歌舞。鉴于这些山野的经验,也就会在一些山水画中,无论别人如何品头论足,自己就总是沿着山野的经验小路,独自在画中徜徉漫步、独来独往,以求借助画中的精神之径,把自己带回到山与水的阁楼小屋,坐下来和山水的灵魂对谈,和山水那看不见的精神牵手漫行。

  近时,缘之朋友的介绍,看了画家丁竹君许多的山水画作,便不免对丁竹君生出浓厚的敬意。一是敬他甘愿低下头来,跪拜在大自然的面前,要做自然之子的那份赤诚之心;二是敬他借助手中画笔的墨彩,竟找到了与自然的魂灵对话的途径。看他每一幅画中的峰壁,崖上的荆草绿叶,有一种久违了的对自然敬畏的感觉,如同在梦中重逢了谢世已久的父母、爷奶或祖爷祖奶的感受,先祖的沧桑和历史,都在画中转化为祥和温情的笑容,遥遥地在远古中面对着我们,不言不语,却又是言语万千。

  《瞬·恒》与《默》这两组倾尽画家心血的作品,正是让我们在亘古中无言而又内心激荡的大作,每一方寸中的墨色,仿佛都是千年山水中绝景下最后的水泽,那其中密林下的气息,峰峦间的雾岚,每一丝一缕,都不是昨晨的新生,而是千年之前大自然生命的延续和铺排。看这样的画作,你不能不感受到亘古的力量和亘古生命的伟大,不能不尊敬画家在大自然面前那样虔诚、忠敬的内心。因此,也就渐渐听到,画家在作品中与自然的喃喃细语,也正是我们在梦中曾与自然说过的呓语梦言。

  而《谷底听风》、《秋声》和《春色空冥图》等一些作品,则用笔纯净自然、细腻周全,严密得痕迹不露,欣赏这样的作品,不能不使人们想到那逝去100多年的俄罗斯群星灿烂的文化时代和那个时代流传至今仍然不朽的屠格涅夫笔下生命气息浓烈的森林和契诃夫笔下宽阔无边的草原。《春色空冥图》中的黄叶,《谷底听风》中的岩裂,每一片、每一纹,都在向人们展示着走向自然心灵的通道,同时,也昭示着画家与自然灵魂相通的脉动律径。

  读到《柴扉轻启》、《红塬》、《艳色天下重》这些作品时,那些跳动的色彩,不是缓缓地走入我们的眼帘,而是噼啪有声、迅速猛烈地撞着我们的胸脯,击中我们的内心,使其在强烈的色彩感受中,领悟到大自然脱离尘世的绝奂,谛听到大自然心灵的呢语和灵魂偶然间发出的呼唤。也许,我们不知道自然河流在平静中为什么会突然有着一声咆哮一样,这大自然的呼唤,也许是她在欢歌中的一声高亢,也许是她在与谁的细语中突然嗓门扩开的一次高声,但正是这一音高亢、一句高声,在丁竹君敏锐而又功力深厚的画笔之下,成了瞬间的永恒,从而成了丁竹君与大自然的灵魂相面而谈的窗口,成了他走入自然的内心演算的最为个性的通道。尤其是《红塬》这幅作品,那究竟是秋色中的火焰,还是画家燃烧的灵魂?再或者是大自然敞开胸怀后的血色坦荡?作品令人震撼,又让人只能沉默不言,而又在不言的观看中禁不住捏紧双手,唯恐手中漫浸的汗水落在地上。到这里,无论那些画作中所透的自然灵魂,还是画作中所透出的作者的灵魂,都已经那么丰沛鲜明、清晰饱满。正是灵魂之美和灵魂的力量,对我们有力的感召,我们就不得不对画家生出由衷的敬意,感谢这位自然之子,用他的天生妙笔,重新让我们这些远离了自然的都市孤儿重归于自然的怀抱。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书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