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从抽象表现到意象表现 解读李晴近期的油画创作

  

  《艺术家》2001年第4

  从艺术史的角度看,李晴早期的艺术实验颇受西方几何抽象主义的影响,因为她当时作品中的造型偏于有机几何形,而且采用了硬边平涂的方式。相对中国同期的一些抽象表现作品,我感到她的理性处理方式更多提供的是分解的概念与一种合乎逻辑的清晰分析,而不是梦幻般的图像与纯粹刺激性的表述。

  稍往后走,李晴逐步偏离了早期的艺术目标,比起她早期的作品来,此时她在艺术风格上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具体作法是:那平涂式的、硬边式的处理方式被抛弃了,取而代之的是充满激情的书写风格。在这一阶段中,她不再刻意设计画面的构成效果,而是让一切均按机遇原则处理,这不但使画面更显自然,也使材料自身的潜质,即所谓材料的纯粹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加上她有意识地增加了线条在画面上的作用,故令人明显感到传统写意文化对她的深刻影响。我认为这是李晴有意摆脱西方抽象艺术控制,并向着本土化和个人化方向发展的重要一步,对她往后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李晴在近来的作品中更多是从自己的生存感觉中寻找艺术灵感,从此,她自觉不自觉地由抽象表现的层面转入到了意象表现的层面。其好处是不言而喻的:第一、她在艺术表现上更往传统的美学范畴上靠;第二、她可以更好地朝个性化、女性化的方向努力;第三、也许更重要的,她终于把艺术创作与自己既往对工业设计的理解较好地结合起来。李晴不久前对我说,她画近期作品时,灵感就好像从心里流出来,十分顺畅,她也从中真正体会到了创作的快感。这足以表明李晴找到了她自己,下一步是如何使其趋入完善。

  李晴作画总是从最让她心动的客观对象开始,然后根据联想逐步形成画面。这种过程其实是由A到B,再由B到C的无尽过程。她近期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两个系列,其一是《静物系列》,其二是《女性系列》。在前者的作品中,她多以拟人化的手法,并借静特表达她对现实生活的独特感受,比如作品《杯与梨》就在立体主义似的块状背景上,呈现了一个杯子和一个梨子,但它们并不是照抄现实,而是通过作者下意识的变形、处理,突出了一种互不搭理在感觉,这画面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难以交流的情景。类似情况在其它静物作品中也有出现。又比如在作品《酒瓶与酒杯》中,李晴故意让酒瓶与酒杯处在不同的块面背景上,结果酒瓶中的酒却不能倒进空着的酒杯里。我的一位朋友认为李晴画中的符号有两类,一类暗示男人,一类暗示女人,其主题总是在强调两性交流的困难。我觉得这种理解也是可以成立的,总之李晴是在以物寓人,强调人与人关系的异化,毫无疑问,这正是当前存在的严重问题,需要人们去关注。而在后者的作品中,李晴又多是以意识流手法表达她对生存现实的感受,相对而言,我更喜欢后者,因为李晴在此类作品中更自觉地运用了“女性话语”,进而表达了一种完全从属于她它自己的生存经验。比如,当人们欣赏她的作品《女人》时,便会自然而然地进入一个充满神秘气氛的梦幻世界,由于它既与现实有关系,但又不是现实本身,因此从她的此类作品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她将现实与反现实、自然与非自然、理性与反理性的事物和观念交织在一起的创造力,而且可以从中体会到现代人那挥之不去的孤独感与无助感。还须说明的是,与以往她的作品不同,她的近作都画在光滑的白版纸上,在具体处理时,她强调线与面的结合、抽象表达与意象表达的结合、色彩朦胧美感与笔触若隐若现的结合,这一切都使她的近作有一种梦幻般的诗意。

  李晴的艺术历程清楚地记录了她不断修正艺术目标和不断修正艺术实验方案的感人精神,用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的话说,她有着毫不留情的自我批评的勇气,而这显然并不是每个艺术家都具有的气质,因此我认为她一定会拥有更理想的未来。

  2001年3月于深圳美术馆

作者:鲁虹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