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关于钢铁雕塑创作营的思考——以极简主义为视角

Attachment.png

 / 段君

作者系美术史博士、批评家、策展人,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副秘书长。2013—2019年任教于北京理工大学,兼内蒙古大学客座教授,曾任白盒子艺术馆(北京)副馆长。


出版著作:《20世纪90年代北京东村行为艺术》。曾(联合)策划:《楚材晋用——湖北当代艺术展》(深圳祥山艺术馆)、《无问东西——第二届中国当代艺术展》(美国克利夫兰州立大学美术馆)、《贩夫走卒——当代艺术的市井现象》(广州33当代艺术中心)、《陌生的亚洲——第二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依于仁,游于艺——21位中国艺术家非代表作品展》(白盒子艺术馆)等群展。


首先感谢唐山市德龙钢铁有限公司举办的展览和学术活动,感谢策展人李克非、杨彪两位先生找我来跟大家交流。今天交流的主题,我选择了西方雕塑史上,特别是现当代雕塑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流派——极简主义。


我之所以选这个题目,是基于两点考虑。第一,我认为很多在雕塑方面有造诣,或者有成就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可能会偏于极简,或者说他们做减法比较多。所以我希望这场交流会能够让现场的艺术家们在创作的最后阶段进行控制,不要画蛇添足,特别是在作品已经近于完整的阶段又加入不必要的元素。


第二,是为了让我们在座的青年雕塑家在日后能够形成有自己清晰面貌的风格或者构建属于自己的体系。在讲到西方雕塑的时候,我会顺便提到古希腊罗马雕塑,还有文艺复兴时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米开朗基罗,还有往后的罗丹、贾柯梅蒂等。

Attachment.png贾科梅蒂  The Walking Man I, 1960


极简主义雕塑在20世纪60年代发展到高峰,其实它在20世纪50年代已经开始出现,所以极少主义或者极简主义,它不只是一个雕塑的流派,它是综合性的,包括绘画、录像、设计等,总体特点是强调形式感。在学术界常被译为极少主义,但是因为在设计领域有一种极简风,大家习惯于把它称之为极简主义。


我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极简主义出现在工业化时代,而且艺术家也非常喜欢用一些工业材料,特别是与我们德龙相关的钢铁材料。


塞拉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极简主义雕塑家。塞拉认为他所有的作品只能出现在一个地方,放在任何别的地方都没有意义。所以极简主义雕塑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概念,与我们这次的青年艺术家创作营相关,就是要根据场地去创作作品。因为塞拉曾经在钢厂工作,所以他对钢铁材料非常熟悉,他的极简主义雕塑作品的形式非常讲究,完全是强调几何的形体,他大多数的作品,都是一个大钢板,人在外部观看与在作品内部观看,体验是不一样的。


极简主义雕塑,看上去好像非常玄奥,似乎有一些哲学上的观念,但其实并没有。极简主义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你看到的是什么那就是什么。”因为我们很多的艺术家会讲,你所看到的东西,只是一个外在或者是一个表象,你一定要去追溯它背后表达的一些所谓更加深刻的哲学意义或社会意义,或者是艺术家个人的情感经历。而极简主义很客观地在排斥这些东西,它不想表现任何个性的东西,它要强调物体本身给大家的一种触动感,通过物去感受物本身,在作品形式上面,会对大家的创作有所启发和推动。

Attachment.pngRichard Serra, Cycle, 2011,Weatherproof steel, 1889.8x1706.9x426.7cm

Attachment.pngRichard Serra, A Matter of Time, 2005,Guggenheim Museum Bilbao


贾德是极简主义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作品对材料(多采用非天然材料,如铝合金、不锈钢、有机玻璃等)、颜色和比例有着非凡的执着,并以装置在墙壁上的矩形盒子的形式呈现: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的扁方形箱体,从上到下保持着同等间距,垂直固定在墙壁上,是贾德标志性的构图方式。


贾德经常以无题作为作品名称,因为他不想强调太多的意义,纯靠形体本身去打动观众。所以一个艺术家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材料,另外还要构建自己的系统,有背后的理念支持。如果我们了解古典雕塑,那我们就知道雕塑原来可能是去堆积,或者是把石头原本的一个形体慢慢地进行塑造、雕刻,最后形成一个形象。而按极简主义的标准,就是直接把物拿过来占据空间。

Attachment.png唐纳德·贾德(Donald Judd 无题,1986 纽约巴德学院赫塞尔艺术博物馆收藏

Attachment.png唐纳德·贾德 Donald Judd 无题 1984 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收藏


贾德的盒子有很多不同的颜色,有的时候甚至会在一个展览里面出现好多件这样的作品。但他利用材料的金属质感,与地板结合形成了作品的一部分,将材质冰冷的感觉与有颜色的材质进行对比,使作品依托一种单纯的情绪,或作品本身的形式感特性去打动观者。


卡尔·安德烈是美国战后极简主义运动的中心人物和推动者。安德烈曾经从事与铁路相关的工作,后来就经常用铁、木做雕塑。安德烈作品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经常把钢铁、钢板拼凑起来铺在地上,显示出极简主义雕塑如何与场地本身形成完整的关系,融入度非常高。有可能它在地面铺的钢板,完全就是建筑或者场地本身的样子,让作品本身成为环境的一部分,而不只是强调作品本身。


极简主义艺术家不会主动清晰地设定这件作品想表达什么,而是希望每一个观看的人去体验、去感受。而在过去的古典主义雕塑里面,他会设定好这个意义是什么,或者它背后的故事是什么,但是在当代的雕塑语言体系中基本上不会进行精确的设定。

Attachment.png
Attachment.png卡尔·安德烈(Carl Andre)作品


安德烈宣称:“如果要切割素材,不如把它们直接拿来切割空间。”与大多数艺术家不同,卡尔·安德烈将材料作为空间的切割,以往雕塑惯用的昂贵材料被他摒除,朴素的材料开始成为其创作的元素:工业用砖、钢板,建筑的铝、铅、镁板,甚至木块、石头等。这也是极简主义艺术家具有的特点,他们经常会把作品摆在墙角,或者铺在地面,不再像过去的雕塑一样,一定要放在正中间。


马丁的作品里有一些原始部落的感觉,他吸收了非洲、亚洲还有南美洲木工的一些元素,作品面貌表现的非常简练。极简主义的特点是它不通过雕塑的形状去象征一个具体的形象,因为极简是抽象的,而最好的抽象是拒绝进行形象化的描述。马丁作品的主要特点是有一种原始感,第二是他作品的质感,他通过木头和其他材料本身形成一种质感。


极简主义艺术家的作品如果单独拎出来放在今天的某一个展览里面,可能会略显简单,但是我们从整体看,还是能看到极简主义有它非常强大的力量,比如马丁作品木头的表面纹理、质感,以及两个不同形体的组合,所用材料最多不超过三种,这样作品才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我们今天的作品越来越缺少直接打动人心的力量,而且总是做得太复杂,要讲述作品背后的意义,才能去理解它,其实像极简主义作品本身就有一种直接的力量。


史密斯曾在弗兰·劳埃德·莱特建筑设计所当过学徒,其作品与建筑有很大的关系。史密斯认为:“雕塑是在表现空间的关系”。他的作品虽然简单,但很有力量感,特别是几何形体的作品与背后空间的对比。比如说我们过往的经验,总是觉得雕塑是一个实体,但史密斯会把它当作一种虚空。


他的作品与自然环境的对比,与现代都市的对比,都带来了不同的感觉。史密斯的作品有时在自然环境里,比如在森林中做了几个简单的几何形体块,可以坐在上面休息,体验形体本身与大自然结合带来的感觉。极简主义雕塑的比例非常重要,有时候如果把它放大,单纯的形体就会显得非常有力量,同时如果把它缩小到一个非常小的比例,则会带来较为超前的味道,值得揣摩。


桑德贝克的作品我觉得是极简主义雕塑中非常特别的,因为他不强调块面,也不强调立体,而是强调线条。用比较专业但简单一点的话说,就是语言问题,语言包括形式,但是形式不等同于语言,因为语言这个问题太复杂。

Attachment.png
Attachment.png弗瑞德·桑德贝克(Fred Sandback)作品


当代艺术的发展越来越强调语言,桑德贝克根据环境去进行设计线条的,他的形式是比较简单的语言,根据场地设计,跟空间背景形成关系,线条采取不同的颜色。


极简主义雕塑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特别是室内的环境,要么就是非常繁杂的背后建筑,要么就是非常单纯的或者是有质感的地面,或者墙上全部刷白的感觉,他才能把他本身的单纯或者静默表现得更充分。极简主义通过重复形成秩序感,秩序感形成力量,如果桑德贝克仅仅只是单件作品,可能会显得单薄,所以在极简主义的要素里,重复的秩序是他们经常用到的一种强化形式的手段。


极简主义是非常理性化的,善用工业材料,特别是钢板。极简主义在后续的发展中出现了一些不同,比如女艺术家情感的注入,让流派发展得更深远。蕾切尔就是一位极简主义女艺术家,作为极简主义的艺术家,也是第一个得到英国特纳奖的女艺术家,她的作品都是采取建筑的形态。她强调形式感,强调一种封闭感、强制感,用石膏复制衣柜,或者是把整个建筑复制下来,但是这个建筑不能进去。

Attachment.png蕾切尔·怀特瑞德(Rachel Whiteread)作品


艺术家开始表达作品背后的个人经历,以及社会文化、人文历史等,所以它已经背离了极简主义的初衷,削减了极简主义以简单的形体或者物质本身表现出的冲击力。当然,蕾切尔的作品仍然有一些比较纯粹的极简主义的整体感,但是如她类似床垫的作品,还是有情感、温度、记忆等包含在里面。


艺术家海瑟开始用橡胶、金属和棉布等材料创作,她的作品已经损失掉极简前期的单纯感,作品的形式感显得更复杂,极简主义对材料本身更加看重,强调材质间的比较,从海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柔性,通过柔和坚硬形成对比。阿瑟·丹托说:“以海瑟为代表的后极简主义跟极简主义的区别在于,后极简主义——特别是在女性的作品,出现了一些诙谐的、黄色的、含有色情意味,以及机械性的重复,因为极简主义就是完全机械性的重复,它不包含后期所具有的一些因素”。后来极简主义跟行为艺术、表演等结合起来,直到今天还有很多艺术家在进行参考与借鉴。


艺术是通过创作给自己,也给世界上所有的人提供一个观看世界不同的角度,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每个人对世界的看法都不太一样,艺术家通过他们的创作启发我们,带给大众不一样的感觉。我们今天所说的创造性,其实就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哲学本身也是这样,找一种辨证的关系,这样可以把自己的生命或者是对于未来的选择看得更清晰。


文字整理自2019年第一届1515青年艺术家创作计划
段君学术讲座《极简主义雕塑》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