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学院专场月 | 正方:当代冲击中的中国画,守住底线就不会“失语”

“以墨相传 云映师恩”——八月孚链学院专场月正式上线,此次专场月活动邀请多位学院派名师高徒坐镇拍场,精品佳作重磅来袭。与此同时,孚链诚邀各位旧雨新知共同就“什么样的才是真正的中国画”这一话题展开讨论。你是顶传统水墨路线,坚持诗书画印四全,还是亲新水墨风,坚信“笔墨等于零”?欢迎艺术圈师友及广大藏友亮出你们的观点。






剥去浮云抬望眼,当今国画画坛,虽然流派纷呈,浓墨重彩,创新突破不绝于耳,但是对于当代中国画“不耐品、不耐看”的评价也使其在西学东渐发展下所走的道路显得尤为不平坦。更有一些作画者为了一时的金钱名利,完全被世俗气息、商业利润所控制,少了艺术创作的灵气,变成了俗气和匠气。画不够字来凑,字不够印来凑,把题语印章折腾得满纸乱飞,成了其创作不变的规律,彻底将艺术品沦为了一件件待售的商品。

崇尚诗与画的完美合一,是“上下千年、纵横万里”的中国画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最为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中西艺术相混融的今天,传统中国画倍受冲击,传统诗词遭受冷遇,把表现诗境美的中国画推到一个尴尬的境地。


对于中国画,孚链是这样去理解它:首先要是一个有文化的人,然后又历经品格情操的修养,再而恰有绘画的造诣,三位一体才可成就中国画的精髓。一味固守于“画中”的樊篱之内,纵使材料、观念、技法如何变幻,只不过是“瓶中花,水中月”,再是婀娜多姿、美轮美奂,也总觉得少了些许“地气儿”。

想在“画外”表达坚实深厚的精神和思想,想使“画内画外”心手相应,必然没有捷径可走。在艺术中没有什么“立地成佛”的妙诀,要画好画,必先学道,再学文,再学诗,然后再画。苦归苦,难归难,寂寞归寂寞,但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










潘天寿先生曾说 :“中国画创作不易做到诗书画印四精,但要做到四全。”这一画论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涵上都对中国画做了最好的诠释。同时这一理论影响和造就了一批著名画家。然而随着“西风东渐”的盛行,这一理论似乎正为国人所淡忘。

从“西风东渐”到新潮美术 , 以至“革中国画的命”的大讨论,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画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动荡。以西学改造中国画的呼声清晰可闻,各大展览新潮美术层出不穷,喷、撒、揉、胶各种洋技法入驻国画。


这批沉迷于新技法、新口味的画家以表面的繁荣强大掩盖其内心的无知、空虚、迷茫。其作品也就如过眼云烟 ,过早地随风而去。正如著名国画家、教育家关山月所言:“笔墨不但影响画的艺术高低,而且决定这画是不是姓‘中’。中国画的笔墨是可以变化、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它仍然应当是中国画。”


民族之间可以借鉴、交融,但不可以照抄 , 不可以牵强附会。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是尚“道”的,它时刻贯穿着一种独立的人格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只有蕴含民族精神的画才能称之为中国画。





一味崇洋不可取,诗书画印四全就能登上神坛吗?有一些作画者为了一时的金钱名利,完全被世俗气息、商业利润所控制,画不够字来凑,字不够印来凑,把题语印章折腾得满纸乱飞,彻底将艺术品沦为了一件件待售的商品。


著名艺术评论家万青力一语道破玄机:“中国绘画的特性及创造性恰恰体现在笔墨之中,笔墨是画家心灵的迹化,性格的外观,气质的流露,审美的显示,学养的标记。”


要画好中国画,必先学道,再学文,再学诗,然后再画,笔墨才有创造力,才能传神。不一定诗书画印四绝,但做到单纯自然,直抒胸臆,流露真情,超脱于表象的繁缛,用尽可能简洁、概括但形象的语言,依托读者的联想,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也便能抵达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国画独有的“境界”。



诗书画印四全,虽不能登上神坛,但却是中国画的底线。正如艺术家、教育家张仃所言:“笔墨是认识中国画的最根本的立脚点,是中国画最终的识别系统。‘书画同源’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共生现象。”


诗文化、书文化、画文化、印文化无不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这一切又浓缩了作者个人的情感、信仰及对世界的看法,是中国民族独特的审美感受和体验,诗书画印四位一体使得中国画创作更具民族性和世界性。





中国人以“天人合一”的思维看世界 , 主张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这一哲学根基形成了中国文化重视内倾 , 强调人的自我反省的民族性格。这一民族根基 , 这一民族魂魄,是无论时代如何发展都不能舍弃的立身之本,只有坚守中国画的底线,立足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基础上的艺术创作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画。


时隔数十年,艺术界后起之秀群英辈出,你心中的中国画又是怎样定义的呢?笔墨是否足以表达今人的思想情感?它能不能随着时代而发展、并且具有永恒的生命力?欢迎关注孚链艺术,留下你的真知灼见。



请大家关注下一期:

反方观点:我们说的“笔墨等于零”是有条件的!



八月孚链学院专场月即将登场敬请关注

微信搜索“孚链艺术”参与讨论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