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南條史生:建筑、艺术及远方

2020-09-16 15:45

《a+u》(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杂志创刊于1971 年,以介绍世界范围的先锐建筑设计为理念,致力于以权威的视角、中立的姿态介绍世界范围的新锐建筑师及其作品和理念,并用最好的图片、编辑和排版形式呈现给读者,以敏锐的触角传达国际建筑动态。

早在20世纪70年代,《a+u》就曾报道过许多当今盛誉全球的建筑大师,如雷姆·库哈斯、彼得·卒姆托等。杂志读者遍及全球80多个国家,曾创下单册9万本的最高发行纪录,是与德国的《建筑细部》、西班牙的《EL Croquis》和意大利的《domus》齐名的世界一流建筑设计专业期刊。

QhX5tZCvCw04HVUg0mjtIjz3RpB3nBvEnPFFSUUl.jpg

《a+u》

本次专辑为《a+u》收录的首位中国建筑师专辑。

专辑收录了MAD自2004年建立以来的17个重要建筑作品及5个艺术作品,包括加拿大梦露大厦、哈尔滨大剧院、衢州体育公园、深圳湾文化广场、四合院幼儿园及日本越后妻有“光之隧道”、鹿特丹FENIX移民博物馆等;每个项目通过模型、图像、手稿、图纸、设计文本等多维深度剖析,详实呈现建筑作品的方方面面。

对于此次MAD专辑及主题 “梦境”(dreamscape), 《a+u》在卷首语提到:“MAD建筑事务所自成立起,就以充满未来感的设计展示着自己的实验性和颠覆性。但对于MAD,同样重要的是他们通过建立“自然”让作品保持人与精神和情感的联系。这种自然与技艺融合的结果,便是一种‘艺术与建筑平衡,且互成表里’的建筑文学。”

专辑同时收录了由日本著名艺术评论家、森美术馆前馆长南条史生先生撰写的特约评论文章《建筑、艺术与远方》。

4al73YnXE8HNH0PuSpdAf5nXPAOXXv4hshe059pp.jpeg

美术评论家、森美术馆特別顾问 南條史生

第一次进入北京MAD事务所的时候,是事务所刚刚创立的2007年。当时我在研究调查中国的艺术家。是谁介绍的已经不记得了,不如见一见和艺术有着密切联系的建筑家如何,有着这样的记忆。当时的事务所里,零星放着几个模型。早野洋介先生当时没在,是马岩松先生接待了我。看上去像雕塑一般的模型被散开摆放着。

HSExbUGdZNIJh6wzZ1HhM7PhFYe1fTRY2Frtfc9c.jpg

北京MAD事务所

从那之后几年,在我时任经济产业省主办的「创意·东京·论坛」的座长之时(2011年11月),邀请了马岩松先生来东京发表了基调演讲。演讲中,他使用了自己大量建造的众多建筑的照片,看了他的发表我感到惊叹,在中国,富有挑战性的建筑,能够在让人惊讶的短时间内得以实现完工。

然而艺术从杜尚的出现就开始进入了不能被轻易定义的领域,艺术在当今是表演、沉浸式装置、影像、视频、采用电脑甚至基因工程来体现的媒体或者类型,或者说是用一种形式来规定已经是不可能的了。非要用语言来形容的话,艺术是一种概念,是一种思考的过程,只能如此来总结了。

MAD的建筑要用与之共通的问题来谈起。现如今,建筑到底是什么。从近代以来,依靠生产大量构件来建设的机能主义建筑,被现今新的技术和先进的设计理念所替代。电脑技术、曲线的墙壁及屋顶,甚至建筑不定形的形态都是可能的。再加上如今AI及3D打印技术对于生产精密构件的控制,机器人学及无人机的采用将新型建筑方法的可能性无限放大。其结果就是建筑的形态变得更加自由。以及如今建筑的设计不断扩张,其领域的界限已经无法简单定义的时代已经到来。MAD的理念则是追寻在如此的时代之下建筑的意义,批判近代建筑,并追求未来建筑的可能性。

iHp8fJBjMl8rdXD925I5arw4RgKMn6cqXoFqzesQ.jpg

Vis4BU7P9P7DWf2qAadGkImNtNPzorcmHsLtlrpw.jpg

wPM7Vt1JbkGYq4EDuNwwoPSqkPeE10XXokt5V9W4.jpg

日本四叶草幼儿园

MAD的作品的多数都能与中国国土面积之大以及其规模所联系起来看。曲线和曲面的构成,有时会高高耸立,有时则紧贴地表而呈现。巨大的空间被生机勃勃的外墙所覆盖和包围。比如鄂尔多斯美术馆的内部空间就极其巨大,而在日本建造的四叶草之家幼儿园则不大。然而采用新的外墙将陈旧的民房包围的效果,幼儿园的学习场所和客户的生活场所都能在其中得以实现。

MAD的建筑不只是将内部空间不断堆积,而是将不同结构分别制作。内部和外部的界限被重新隔开,上和下的空间关系也被重新评估,各种各样的开口部分与玻璃的皮膜将建筑变化的表情表现出来。如果人登在上面便是山的隐喻。如果有水的话就会变成海吧。然后象征性将成为语言。在现代,建筑也是语言,也是生成意义的机器。公共与私人,人工及自然的边界线也被重新定义。

V2MdLSf4v3V5xNrmsqhb2FgnasDy06gMrQIN9Av2.jpg

Ping tan Art Museum

yO3yUVzpdKqgSMl0F88MCdoHRRpFPmIeR8lEgggz.jpg

Ping tan Art Museum手绘

他们所建造的建筑,可以说是某一种风景。从建筑出发的话毫无疑问是以都市为目标,然而这也将我们卷入了新形态的自然之中。MAD将建筑重新定义为新形态的自然。观看岩松的素描,可以看到描画着如同孩子拿着笔在纸上画画一般自由的曲线,这些曲线将现实建筑的容体连接。从建筑形态能感觉到精神的自由,这种先例真是没有呢。流动性是MAD建筑的一个标志性的形容词,是变化的象征,让人想起新陈代谢运动的理念。比如平潭的美术馆,看起来就像在湖面上漂浮着将要融化的冰一样。讲述着新陈代谢运动者的梦想。

表达不被任何事物所禁锢的精神,参照中国近代历史是完全可以被理解的。然而他的设计并没有忽略传统。他将山水画中出现的桂林群山形象作为灵感,或者中国的山川大地,又或者是引用树木森林的形态。这种灵感的获得方法,是将建筑的设计原理从功能主义(也就是功利主义)推移到文化上来。然而,文丘里的「向拉斯维加斯学习」(Learning from Las Vegas)所描写的美国式并不是直接的商业体现。不如说,那里有现代专属的新的诗性兴致。

SYF5gemqkyYtIrG3GwzTXkIdccHSxP2enEwO5KPP.jpg

Fish Tank

by Fang Zhenning

极其早期发表的鱼缸之小的独特实验,在北京胡同出现的仿佛泡沫一样的金属避难所,对于已经存在的空间意义提出了再次思考的尝试。这种尝试和建筑的实际建造项目平行进行,表露出美学创造性多种多样的形式。

IAOrCJAEks5IzixMb1RvbMyzmTsraEtgb9d7z2vl.jpg

光之隧道-越后妻有 by Osamu Nakamura

让我亲眼看到而受到感动的是,2018年越后妻有三年展上的作品清津峡隧道。在此之外多数的装置作品在此省略。压轴的是,长隧道的最后装饰的浅型镜池,在其前面可以看到溪谷的景观。他们在这里建造的只是镜池,这到底是不是建筑,想必很多人都会有此疑问。另一方面,这是不是艺术,也一定会有人如此问吧。然而,他们理解了已有空间的特质,并从中介入。圆顶形状的隧道空间与倒影着青山的镜池,以及可以眺望到数百米之下的溪谷,作为一种整体而无法分割的体验,带给了我们震撼。总而言之他们所设计的东西,是只有走到隧道尽头的人才能懂得的美之感动。

AQ2lBoLY7UT3siXlmP8tCMeQhFgtFwcgI3MQECfD.JPG

Feelings are facts

by Ma Yansong

我有在北京的劳伦斯中心见过他们与艺术家Olafur Eliasson合作的项目「Feelings Are Facts」(2010年)。这是一个在巨大的仓库形状展示室里,充满了根据光线而不时变换颜色的烟雾的作品。从展示室的一端走过去的话,地板上会慢慢地像竞争激烈的墙壁一样向天花板靠近。我认为也有对此没有注意到的人,而这无疑是「空间的工作」。

综上所述,MAD的尝试多种多样,建筑还是艺术,追其究竟没有太多意义。他们工作的本质是在建筑、艺术及设计的边界线上的循环往复。他们的工作其实是实际建造项目和未建成项目。因为实际建造项目与未建成项目无限接近。如此一来,所有的事物都是将本质上的创造性到底是什么而体现出来。艺术也是生存方法的问题。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