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蒙德里安的风景画
《Mill in Sunlight》,1908
再然后,革命来了。一次属于蒙德里安自己的大革命在他选择加入“荷兰通神论者协会”之后悄然展开,他借助宗教神学思想头一次发现更深层的自己。“人类为什么存在?”青年蒙德里安不止一次地问,“宇宙的真理是什么?”这项深刻的思考从未停止。
《Evolution》, 1911
☐▤▦风格派宣言
直到1911年,蒙德里安参与了一个包括塞尚、布拉克、毕加索在内的法国先锋艺术家的展览。他深深被“立体主义”影响,开始把具体量感的物体上拆分成平面,摊开表现,下面这幅就是他参加在阿姆斯特丹群展上的作品。
《灰色的树》, 1911, 海牙市立博物馆
展览过后,作为荷兰现代艺术圈成员回访巴黎时,蒙德里安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在巴黎的现代艺术圈子里发展个人绘画事业。为了表明融入法国艺术圈的决心,他把自己荷兰语名字里的两个重叠字母aa换成a, Mondriaan变成了一个像“真正法国人名字”的Mondrian,还留起了拿破仑三世样式的胡须。
《开花的苹果树》, 1912
《姜壶的静物》,1912
这之后,他作品中的线,越来越直,颜色越来越“单调”。
《7号作品》,1913
Composition No.10 ,Pier and Ocean, 1915
这幅《港口和大海》,蒙德里安已经把对自然的描绘完全缩减成了水平和垂直的两个方向的直线,这些线表达的是什么?海浪的波动,海浪的节奏。画面上方的线,比较密,比较短,是海平面的尽头;画面下方中间那里的竖线比较密,比较长,这是浪打码头的感觉……
《Composition number 3 with Color Planes》,1917
1916年,蒙德里安红黄蓝三个颜色的感觉,已经初见端倪。
《Composition with Red, Green and Blue》,1921
于是,我们熟悉的格子画家蒙德里安诞生了。1918年后,蒙德里安的风格也逐渐成熟定型,使用三原色(红黄蓝+黑白线条)的格子构图成为了他独特的艺术语言。
“我一步一步地排除着曲线,直到我的作品最后只由直线和横线构成,形成诸十字形,各自互相分离地隔开……直线和横线是两相对立的力量的表现,这类对立物的平衡到处存在着,控制着一切。”
☐▤▦纽约与爵士乐
1938年,纳粹德国兵临巴黎,为逃避战火蒙德里安迁往伦敦生活,继而在1940年前往纽约,在那里他度过了生命最后的光景。
《纽约I》,1942
纽约的现代都市气息,规整的城市街道规划布局,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歌舞升平的百老汇音乐剧剧院,活力四射的爵士乐队演奏现场,都让蒙德里安感到兴奋不已。
《Victory Boogie Woogie》,1942~1943
蒙德里安用直线的交叉表现抽象化的百老汇街道,线条上错落有致的红黄蓝小色块,在视觉上营造了音乐的律动感,表现了百老汇街道的现代与繁华。
《Broadway Boogie Woogie》,1942-1943年
这一时期,蒙德里安总爱用三原色与竖直线来表达自己对和平、和谐的向往。富有节奏感、充满蓬勃的活力、情感力量明显,将蒙德里安原本的压抑、不快一扫而空。
Red blue chair,Gerrit Rietveld
1928年,现代建筑大师密斯 • 凡德罗则将蒙德里安《色彩成分A》中的纵横元素,替代为玻璃、大理石及金属,运用在巴塞罗那展览会德国馆的设计理念中。
Barcelona Pavilion,Mies van der Rohe
1965年,设计师圣罗兰以蒙德里安的名字命名了一个系列,这让YSL一炮而红,那条红黄蓝格子的小A裙也成了永不过时的经典。
伊夫·圣罗兰设计的时装 1960 年代
关注墨融艺术公众号了解更多
艺术品购买请访问:Moderose.cn或添加微信:17705812739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