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未来已来 | “学术提名奖”获得者——于博柔+闵嘉剑






博柔 + 闵嘉剑
Anna Borou Yu & Jiajian Min
美国耶鲁大学建筑学院

均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与耶鲁大学建筑学院。于博柔和闵嘉剑于纽约成立了MYStudio,一个致力于跨学科设计研究的工作室,设计内容涵盖建筑、空间、戏剧、影像、展览、舞蹈、音乐等领域。MYStudio已获得“未来已来”杰出海外留学青年艺术家提名计划,阿布扎比电影艺术综合体,威卢克斯,D3 Housing国际竞赛等众多国际奖项;艺术作品在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ACM Siggraph Asia Art Gallery,清华大学、耶鲁大学建筑学院、耶鲁大学自然博物馆、罗马第三大学建筑学院展出;学术论文发表于ACM Siggraph Asia 计算机图形学年会,北京舞蹈学院BDA舞蹈论坛,网络社会年会“实践智慧之网”青年学者论坛等会议期刊。





们坚信,无论文化背景与社会身份的差异和分歧,人们欣赏、参与或创作艺术的自由不应受到任何限制。为此,我们一直试图创造大众与艺术互动的全新方式,在各个艺术与科技领域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进行多媒体和跨学科实验,例如音乐、舞蹈、戏剧、视觉、文学、交互、空间等。我们现阶段的主要研究与创作方向为:交互性沉浸式空间设计,跨艺术媒介的符号学分析与转译,身体与运动机制的研究与创作,前沿科学的艺术性表达与传播。

——于博柔+闵嘉剑(美国耶鲁大学建筑学院)



于博柔+闵嘉剑作品
Works

于博柔+闵嘉剑《永生》Immortal  实验短片  2020
合作艺术家:周天歌 

入选独立短片电影节 Indie Short Fest(洛杉矶,美国),里斯本电影展 Lisbon Film Rendezvous(里斯本,葡萄牙),安纳托利亚国际电影节 Anatoli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伊斯坦布尔,土耳其)

本片概念来自于博尔赫斯的小说《永生》。由于人的存在,衍生了一系列拷贝体。生命体在空间中游历,但终有一天将会消逝,无生命的拷贝体静止原地,却在时间的洪流中占据永恒一隅。3d打印的嘴唇与手掌、充水的塑胶手套、口罩、塑料薄膜、与人的数字影像相互嵌套叠合,形成错综的关系,彼此对话、补充、争夺与共存。暗室如同柏拉图的洞穴,浮动的投影是人与记忆的重逢。拷贝体沉浸于其中,不知觉地获得生命,也产生欲望与恐惧。实存与影子同时被摄录,真实的躯体逐渐模糊,无生命的影像却被长久清晰对焦。固化的自然风景是一瞬体悟,人则不断反刍改写,直至形象消失,唯余语句。

影像、声音、光与文字拼贴,互相拥挤挣扎改写,曾经的真实也将成为碎片。手工缝补的古老仪式连接了断续的实体,百色衣的隐喻却意味着谎言。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庄子言,形之不形,不形而形。当博尔赫斯的永生者恢复为非不朽的肉身,他却感到永恒的幸福。从尤利西斯到候鸟般的漂泊,世界性的流浪成为人类共享的永恒命题。被分布的记忆与感知游离于肉身,长久流浪,不断被采撷。秋天的风从往日吹来。未来,也曾是遥远的曾经。


于博柔+闵嘉剑《后疫情时代的自由意志》The World of Freedom VR影像  2020
合作艺术家:周天歌,王泽宇 

作品参展于2020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 Ars Electronica .ART,计算机图形学年会艺术作品展 ACM SIGGRAPH Asia 2020

《后疫情时代的自由意志》构建了一个虚拟现实环境(VR),为观众提供了后疫情时代人类世界对于“自由世界”的想象、反思与批判性讨论。如今,人们对虚拟现实中的体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熟悉,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同理心和远程工作模式的关注是此作品的初衷。此作品在虚拟现实中构建了一个未来主义的集合住宅共享社区,使得体验者可以在私人领域和公共区域之间穿梭,同时对未来的社会学困境进行思考。一方面,社区原型被设计为乌托邦,人们被鼓励与不同的邻居共享信息和空间。另一方面,乌托邦总有变成巴别塔的危险。即使在虚拟世界中,也没有绝对的利益平衡。当观众的ip在虚拟空间中过载,观众将在浮动广告牌上面临“是否共生”的选择,而实际结果体现为“互惠”(与邻居达成空间共享)或“偏利”(私人领域被公共空间占用)。尽管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做出选择是个艰难的过程,但为追求共存而开放空间仍然是这个虚拟世界中的观众们能做出的唯一理性选择。


于博柔+闵嘉剑《感知机器》运动研究,运动捕捉,可穿戴设备,视频 2019

合作者: Sangji Han, Audrey Fischer, Betty Wang


在耶鲁大学艺术学院Sarah Oppenheimer教授带领的感知机器工作坊中,我们探索了人类与机器运动模式之间的同源性,制作了可扩展的身体延伸装置,以期放大人类的触觉和与周围环境间的互动性,并尝试了此人机组合的数种不同使用方式。

于博柔+闵嘉剑《舞蹈剧场》Tanztheatre in China 剧场建筑空间及体验设计 2016

舞蹈剧场是一种创新实验表演与现代舞剧场的探索,解读舞蹈为何是人类体验与建筑空间的结合。空间与事件的连接,身体的运动转译为建筑的空间语言。作品对Pina Bausch纪录片中的舞蹈原型进行抽象与空间转译,并结合为逻辑序列,形成一个全新的舞蹈剧场。为了更好观看特定的舞蹈原型选段,观众席在座位排布与观众视线上进行精心设计。而观众席通过连廊相互连接,暗示舞蹈记录片的剪辑过程。于此同时,观众可以在不同的观众厅区间游走与停留,同时观赏到特定或多个舞蹈表演原型,形成自己对于舞蹈与建筑的独特解读。

于博柔+闵嘉剑《卡农困境》Trapping Cannon 影像 2020

作品参展于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 Ars Electronica .ART《卡农困境》反应了疫情期间反复无序的生活,音乐来自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撰写的卡农BWV 1087的片段。在疫情时期,人们已经习惯被困于重复的日常生活中。遵循社交距离的原则,每个人都被限制于私人空间中,被排列与镶嵌成建筑物的立面网格阵列。超市是我们偶尔能够享受到在更大空间中自由行走的机会。然而,在不同的货架之间穿梭只是对重复日常的另一种体现。卡农的音乐构成来源于对主要旋律的重复、反转与变化,并为每个合唱添加调节以实现和声交响。在《卡农困境》中,演员走过超市的货架,影像被投射在建筑的窗口,依照卡农的音乐节奏进行剪辑,影像成为音乐的转译。演员在欣赏梦幻音乐的同时被困在梦幻般的世界中。当世界缩小时,超市消失了,而网格则成为主要的视觉特征。明天又是穿梭于卡农困境的另一天。


于博柔+闵嘉剑《舞蹈与音乐的转译》Translation Between Dance And Music 艺术研究  
2019 - 2020
合作艺术家:Konrad Kaczmarek

作品发表于计算机图形学年会 ACM SIGGRAPH Asia 2020《舞蹈与音乐的转译》是对于不同艺术媒介之间相互转译的研究项目,基于芭蕾舞吉赛尔选段。利用动作捕捉,数字信号处理等技术手段,以及贝尼什舞谱、交响乐谱的比较研究,我们试图探索舞蹈与音乐深层联系。芭蕾舞蹈动作被转化为数字信号形成新的乐曲,新乐曲与原钢琴曲相互叠加形成全新的吉赛尔交响乐。

于博柔+闵嘉剑《被掩藏的文明》Heritage Lost 投影装置+动态影像 2019
合作艺术家:周天歌,王泽宇

作品展出于耶鲁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被掩藏的文明》是耶鲁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埃及展示中心的多媒体装置。作品以博物馆埃及展示中心的展品为主题,在展室内创作出影像、灯光、声音的复合沉浸式体验,使参观者感受埃及艺术文化的神秘性。沉浸式装置通过影像与声音打造变幻的视听空间,与原始展品相呼应,静态的展品如同产生动态的幻觉。观众的视线随着动态的影像在展品之间游走,形成一场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古今对话。

于博柔+闵嘉剑《博物馆音乐地图》Museum Music Map 增强现实 app demo,交互设计 2019

《博物馆音乐地图》是一个增强现实app。它创新性地把手势,图像和声音联系起来,增强参观者在美术馆中与展品的互动,创造出全新的体验模式。作品以耶鲁大学艺术博物馆为例。

<img class="rich_pages img_loading" wx_fmt="jpeg"" data-cropx1="0" data-cropx2="1280" data-cropy1="103.15018315018315" data-cropy2="1111.2087912087914" data-ratio="0.7875" data-s="300,640" src="https://thumb.artron.net/Img/image?c=0&h=0&src=https%3A%2F%2Fimage-artexpress.artron.net%2Fapp%2Ftoutiao%2Fweixin%2F2020%2F11%2F50dcaeaa183fd10e69ab3f69d6bb38a3.jpg&w=600" data-type="jpeg" data-w="1280" style="width: 546px !important; height: 430.4px !important;" _width="546px" _src="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weixin/2020/11/50dcaeaa183fd10e69ab3f69d6bb38a3.jpg">
于博柔+闵嘉剑《圣天使堡》Visualization of Castel Sant’Angelo 图像

作品展览于意大利罗马第三大学

《圣天使堡》是对于意大利罗马圣天使堡空间的绘制分析。作品展现了圣天使堡千百年来功能与空间的历史变迁,并被幻想为一个面向未来的表演空间。





 未来已来·提名奖获得者名单 


未来已来 | “学术提名奖”获得者名单隆重揭晓!


 未来已来·入围艺术家名单(分四批公布) 
(点击下文进行阅读)

未来已来 | 入围艺术家名单公布!(一)
未来已来 | 入围艺术家名单公布!(二)
未来已来 | 入围艺术家名单公布!(三)
未来已来 | 入围艺术家名单公布!(四)

 未来已来·特邀专访回顾 
(点击下文进行阅读)

·谭平谈留学:出国后,作品单纯,人复杂
·盛天泓谈留学:中国当代艺术不能“脱钩”
·王子平谈留学:我会比较偏执地把每一寸画面都用同样的细节度来画
·王玉琦谈留学:但愿能扛得住时间,终至人们辨认出你的独到之处
·刘旭光谈留学:以当代艺术眼光与古老文化相碰撞,并激发出全新可能
·许剑龙顾问专访:走一条非常困难但一定可以走下去的路
·萧勤谈留学:我觉得我只是一个“传达者”
·林菁谈留学:只要我觉得有自己的观点、想法,就一定会去碰撞
·袁佐谈留学:我越来越少看到去美国学习纯绘画的中国学生了
·未来已来 · 特邀 | 张一非:我尝试将观念与视觉语言更好地结合,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长期课题




新浪潮!
THE NEW WAVE
年度海归艺术家个案全纪录
 现公开征稿 
 
近年来,随着海外艺术家数量的不断增加,这一群体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独特艺术现象。他们在汲取国际前沿艺术观念和语言表达的同时,也不断将新鲜的思想和理念带回国内,给国内艺术界以启示甚至冲击。另一方面,看似独立、分散的海外艺术家们,在知识结构、价值判断和艺术表达等诸多方面显然具有某些共通特征。
 
《库艺术》“2020年度艺术人物”专刊推出特别板块:“新浪潮——年度海归艺术家个案全纪录”,首度呈现新一代“海归艺术家”们的重要艺术成就,深度探讨他们的艺术实践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未来影响;从中挖掘和推荐优秀艺术家个案,搭建起海归艺术家与国内学术界、画廊机构、批评家、策展人之间对话交流的有效平台这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媒体首次对新一代海归艺术家进行大规模的个案梳理与解析。

传播渠道:
1.网络方式
于《库艺术》公众号(大众聚合媒体平台,今日头条,看点快报,腾讯新闻,雅昌艺术头条,zaker,flipboard,搜狐文化等平台)独家全面详细呈现你的个案内容并邀资深编辑进行访谈。
 
2.文献出版方式
本特别计划的举办正值《库艺术》年度特刊“2020年度艺术人物”出版之际,这也是《库艺术》最具学术指标性和业界关注度的权威品牌,我们将此计划精要内容在本刊中专门设立针对海归艺术家推荐板块,进行特别呈现。

所需提交资料:

·个人生活与创作实践的手稿、笔记或文章;

·个人形象与创作中的照片(1-2 张);

·2020年新作及代表作(8-10 张);

·最新简历与联系方式(微信与手机号)。


投稿方式:

将以上资料发送邮箱:kuart@126.com

咨询微信:kuyishu001

联系电话:010-84786155



作者:库艺术KUART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东方根性的当代生长》当代艺术系列丛书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