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关于立体派创始人之一 乔 治·勃拉克――语拙

     
       乔治·勃拉克(Georges Braque,1882年5月13日—1963年8月31日)出生于法国巴黎远郊塞纳河畔附近的阿让特伊(印象画派画家长期聚集地)地区。
图中炸看感觉像在打手机,事实上勃拉克正在沉思


     父亲和祖父说好听点儿属于业余画家,说难听点儿就是一个普通油漆工!家境不好,可这并没有阻碍勃拉克想成为职业画家的念头。由于从小家境对其不断地熏陶,再加上他对绘画与日俱增的兴趣,并于1902年前后进入巴黎美术学校和安贝尔学院学习绘画。

     1905年左右在一次野兽主义画展上结识了马蒂斯,并决定跟随马蒂斯学习绘画,风格上和马蒂斯迥异,此后便成为了野兽派正式成员,画风上受德朗等人的影响较大。

    勃拉克喜欢用立体拆分物象的手法绘制各种乐器、器皿等生活用品一类的静物图像。他在分析物象的时候,把简单的的物象要分割成多种类似于重影的物象在画面中重复出现,对于复杂的物象他要进行高度概括使其看上去又是那么的整体统一。

     这种绘制手法比很多同时期的画家都要极端。尤其是光感在画面中的体现,例如《手持画笔的少女》,对人物的处理造型上以剪影的方式出现,色彩上只采用了黑白两色完成,背景一大片偏中黄的颜色影射在墙面和窗户上,本来各物象之间都是很平面的二维空间,大面积暖黄色的出现彻底打破了原本安静的二维黑红色环境。

     在他早期的作品当中表现手法上基本上采取大刀阔斧的形式。很多后期作品基本上偏向于色彩浓重的呈现,从而将色彩中的互补色发挥到了极致。而且勃拉克一辈子绝大多数时间都花在了分析立体主义上面。他在作品中大面积使用现成品做媒介的画面并不多见。

     他在野兽主义时期的色彩表现上,绝大多数画面中都比较沉着冷静,不像他身边的年轻画家总会以一种放任自流的态度去表达感情,他的绘画总体来说偏向于理性分析。

      这对他后来成为立体主义创始人之一有着很大的关系,在一次他的个人画展上,马蒂斯专门采用了“立体语言”等判断词汇去形容他的画面。这让他很大程度上脱离野兽主义那种放荡不羁的绘画风格埋下了伏笔。

      虽然后来他开创了立体主义,但并未放弃野兽主义色彩规律。他的每一张画作里都潜藏着“理性分析”、“结构严谨”、“用色优雅”等词汇。

     他为了寻找艺术的真谛以及突破口,曾经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塞尚,在冲动中寻找原则,在原则中寻找悖论,在悖论中寻找理性分析,就凭借他这一套自创的研习规律最终使他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他每一次长时间仰慕塞尚画作的时候,都要思考为何很正常的风景在塞尚笔下完全是找不到任何规律可循呢!尤其是他分析塞尚未完成的画面时,更使他百思不得其解——为何不画完呢?

     究竟是不想画还是无法进行下去呢?这种思考让他后来彻底地进入了最纯粹的绘画实践当中,可以说他从未迷失过自己,他把各种画派的知识结构打碎后进行重组,除了深层次研究塞尚之外,他还研究过高更的色彩,象征主义的色彩以及对纳比派画面的色彩应用等等,他把前辈大师在色彩方面的长处全都糅合进了他的画面当中。妥妥的集大成者!

     勃拉克除了色彩方面的长处,他还擅长在空白画布上建立新颖别致的空间,他常常会将空洞无聊的景物彻底打破重组,从而为新颖的立体空间营造出足够浓郁的气氛。

     用色方面喜欢灰色、淡灰褐色、黑色、浅绿色、绛紫色以及粘稠的白色去控制画面,只要能在画面中制造出神秘的气氛,他都会无所顾忌的去尝试。他经常性会说“我喜欢纠正冲动的规则”这说明他对极端化持反对态度,反映出他先天具备良好的自律性格。

     从1911年开始他放弃了与现实世间的所有纠葛,基本上采用意像的手法进行推进画面。不在以大量的线条进行组合画面,而是把它看成了一种单纯的记号!

     1909年毕加索找到勃拉克协商要成立立体画派的时候,勃拉克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随后他就脱离了野兽派,事实上野兽派在1908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解散了。

     立体派刚成立不久,就有大量的青年画家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开始实验性的探索各自在精神上的需求,比如后起之秀胡安·格里斯、罗杰·弗雷斯内依、费尔南·莱热、阿尔伯特·格列玆、梅占琪等等在各自的绘画领域里都有所成就。

      到了综合立体派时期,几乎所有的立体派成员都在耗尽心思去利用现成品作为绘画过程中的重要媒介。这一时期勃拉克的绘画几乎每张都带有浓郁的神秘气息。

      像《葡萄牙人》(1911年)这样的画面运用大量的铅字作为现成品媒介,进一步去满足他对材料美学的好奇心。但他隐约感觉到纯粹的绘画功能和现实世间有一种的断裂的可能,如果当下的艺术完全进入到装饰功能层面,那注定会是一场灾难。

      1912年勃拉克找到了一个适合他的方法——将造型和颜色表现为两种不同元素进行创作,用碳笔画出造型,用不规律的彩色纸条代替颜色进行组成画面,将英文字VIN写在篮纸上,从儿制造出一种新颖的重叠感觉。

      勃拉克作为一位法国人在气质上拥有独特的法兰西文艺范儿,他的画作多数都是由细而又敏感的切割块面和华丽纷扰的色彩所组成,基本上属于立体派的理念加上野兽派的色彩所融合形成的风格。

      画面中对色彩(通透感方面)的把握很多时候可以和纳比派一决高下。虽然他在美术史中的影响力远不及毕加索,原因是勃拉克终其一生都游走在官方的外围,所以他在很多场合下并没有得到很多曝光率。

      勃拉克的绘画作品像《埃斯塔克的房子》属于典型的分析立体主义时期的代表作,画面中并没有很华丽的颜色,几乎等同于单色在绘画,但是立体主义表现手法几乎被他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

      再后来的代表作《曼陀铃》(1909—1910)、《单簧管》(1910年)、《埃斯塔克房子》(1908年)、《有小提琴和水壶的静物》(1912年)、《手持吉他的女人》(1913年)、《高脚盘》(1912年)、《巴赫的阿丽亚》(1915年前后)等等彻底的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观念性问题。

     表面上是在解构物象,但实质上是在做哲学上的时空观对接问题,他想把存在主义的理念如何恰到好处的嫁接到现实主义时空观的画面上!尤其是他的分析立体主义阶段作品,在物象的分割以及装配方面可以说到了游刃有余的地步。

     如《埃斯塔克房子》(1908年)就是最好的例证。他附有哲学思考的能力,再加上远离政治的干扰,使他彻底的成为了一个纯粹具有理性判断力的艺术家,这方面在他野兽派时期的画面中就可以窥见一斑。

     他在光感和诗意方面做的非常成功,尤其在光感方面和格里斯不差上下!事实上立体派绘画风格想要把光感做到位是一件及其困难的事情。因为到处都是平面的处理和应用,所以勃拉克终其一生都在画室里工作,从未对户外景物写生发生过兴趣!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