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怀古寻梦 山鸣谷应——北京画院画家园林写生实录

文/ 陶怡霖



2020年深秋,在北京画院副院长郭宝君、副院长杜军山带领下,北京画院山水组画家、理论家及工作人员一行14人,赴江苏无锡、苏州两地考察明清时期的古典园林,并完成大量园林写生作品。所览园林景象皆是明、清宫廷园林学习的对象,是综合地表形势塑造、植物配置、动物点缀以及建筑经营而进行了自然景观的创作,是一种人为与自然相融合的建筑空间。大自然是开阔、生动和丰富的,面对这主观化的自然,园林艺术则更为概括、更集中、更理想和更有诗意与情趣。北京画院的同仁们心怀古意来到江南胜境,在步移景异中寻觅着心中那片宁静的桃源。


访古寻迹,寄畅于锡


为期10日的采风写生,北京画院画家深扎无锡、苏州两地的古镇园林,在身临其境,游于画中,撰写下这“凝固的诗、立体的画”。在无锡,画家们探访惠山古镇祠堂群。惠山古镇祠堂建筑群占居古镇主体位置,始建于唐而盛于明清,先后出现120处祠堂建筑体,在这些古祠堂群中,名声显赫而为读者熟知的政坛人物,有周代奔吴的泰伯,春秋的钱武肃王,战国的春申君,唐代名相李绅、张巡,宋代民族英雄李纲、范仲淹,明代的秦宝、邵宝、海瑞;文人高士中的重量级人物则有东晋画神顾恺之,唐代的 “茶圣” 陆羽,元代大画家倪云林。至于祠堂中各种富有江南特色的建筑形态,如会馆公所、书院戏台、酒肆茶楼、门楼牌坊、照壁楼阁、码头桥梁……更是蔚为大观。来到始建于清朝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的“范文正公祠”,敦叙堂外东墙上,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令画家们感慨万千。作为画家身份,他们顶礼于“元四家”之倪云林先生祠堂。倪瓒后人为其建造的祠堂,古朴简洁,正如笔下之墨,所谓“有意无意,若淡若疏”。作为北京画院人,必访之地少不了老院长邹雅先生的家族祠堂,画家们回忆过往,缅怀前辈,感慨其为北京画院今朝灿烂的卓越贡献。画家们驻足于惠山古镇中,静气凝神,用画笔写下古镇角落,表达着对历史的敬意,对时间的敬畏和对意境的追寻。


古往今来的画家对太湖有着独特的偏爱。北京画院画家们慕名而至鼋头渚,这是一个是横卧无锡太湖西北岸的半岛,以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辽阔”而闻名,是观望太湖最佳视角之一。在这片苍茫中,画家们无不陷在看不见的疾风之中,模糊的山、平静的水,摇曳的树,感悟宇宙这片宁静的世界,人与景相融,追觅禅家本心的世界。




书写自然的时空艺术


画家们于太湖见其自然的奇幻与神工,后又寄怀于苏州园林的情趣与哲思。苏州园林是古代传统山水画“可行、可望、可游、可住”的生活实现。提及园林写生,对江南园林尤其是苏州私家园林的寻访自是画家们必不可少的功课。


营造园林是以空间描写空间,即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自然风景的艺术景象,它亦有如其他艺术形式一般的概括,正所谓“小中见大”。此次写生让北京画院画家们废寝忘食地在苏州拙政园、狮子林、沧浪亭、环秀山庄、耦园、网师园等园林皆留下了足迹和笔墨,他们用绘画这一手段来表现“以空间描写空间”的园林艺术,或是亭台楼阁,或者小桥流水,或是谷涧叠石……一切似乎皆能引人遐思。


苏州园林的艺术景象是按照一定思想主题而创作的,这些蓄以人类生活情趣的园林景象,是人融于大自然的缩写,是真正东方哲学的物化。画家们驻足其中,品其“景外之景”,体味古人生活状态,感悟 “天人合一”之境,进而描绘内心那片桃花源。


传承和创新是北京画院画家在中国画创作中一直坚守的道路。在写生中,山水画家们深扎园林中,丝毫不敢懈怠,认真经营画面,时而移位取景,沉醉其中与古对话,在创作中延展出更广阔的联想空间。深入的文化沉浸以及画家之间的深度交流与共情,令画家们对园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洞察,为谋篇布局下一步园林绘画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参与者如是说


杜军山本次采风与山水组画家们一同前往无锡、苏州两地,探访其古建园林,感悟传统建筑与园林的美。印象最深的还属苏州的网师园、耦园、环秀山庄等,让我共情于造园者和园主的“意趣”。此外,本次采风写生活动,高强度的写生工作让我感慨北京画院的山水画家们勤奋执着的工作热情和精研专业的探索精神。他们整日驻园写生,废寝忘食,甚至将所带宣纸使用殆尽。正所谓“业精于勤”,他们的专业与勤奋让我对他们有了更多深刻的了解,为开展未来的工作提供了更多思路。


郭宝君:因疫情影响,山水组的园林写生在今年10月份才得以成行。此次写生主要以无锡、苏州的文人园林为主线,旨在感受古文人的生活状态,探索文人园林的造园之美,进而体会文人造园的心境。过往数次参观江南园林,却是走马观花。本次写生不同以往,画家们深入园林,对景写生。我认为,画家在探索写生与创作之间关系时,应尽可能深入地理解园林的结构布局和文人园主的巧思,进而将之与自我的性灵发生碰撞,在创作中延展出更丰富的艺术空间,以至引人入胜,令观者融入其中。



北京画院副院长郭宝君老师及其写生作品


庄小雷:中国园林,名之为"文人园",它是饶有书卷气的园林艺术。在江南温润的气候下,粉墙黛瓦,竹彩兰香,小廊回合,咫尺之间,淡雅宜人。园林的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每当在我们驻步赏景时,深在思致,妙在情趣。这次的江南园林写生,我深刻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去认识她,热爱她。



庄小雷老师及其写生作品


买鸿钧:长山多致,寸石生情,窗虚蕉影玲珑,岩曲松根盘礴,足征市隐,犹胜巢居,能为寻闹处之幽,胡舍近而图远?得闲即诣,随兴携遊……园林幽境,人共向往之,南北园林,诣趣各异,譬以丹靑图画,亦自有别。江南尚韵、尚情致,故画多氤氲;北方尚雄健、尚气势,故画多苍茫,此自古南北风尚使然。庚子秋,余并同侪携缟素入吴地写生,于其园囿晨昏盤廻,俱有所得。余画最多,举凡目之所遇,心之所触,随机点掇,提笔直取,十日间竟得廿七稿,归而稍作整饬,逐成斯图,疏工无遗,聊记其遊。



买鸿钧老师及其写生作品


牛朝:谈园林自然是绕不开苏州的,当然谈苏州也是避不开园林的。对我而言,苏州是一个特殊的地方,一个既非生于斯长于斯,又非业于斯居于斯,但却是一个屡往留顾的地方。每去苏州,有着各种缘由,但逛园林是不变的主题。诚然,苏州还有着其它的美好,但是,离开园林其它美好都将大打折扣,苏州与园林早已捆绑在一起。


历史之变迁,每个园子有着它自身的命运,从无到有,兴盛与毁灭,天灾与人损,想来令人唏嘘。但在自己与园林对话的十多年里,园林似乎是凝固的,静伫安守,等待游赏对语,在曲延的回廊中步阶上,青苔石隙间,湖石孔洞里,似乎蕴含着无数天机,又或什么也没有。园子里花草树石,楼台水榭,任尔春花秋月,夏虫冬雪,人来鸟去,一切皆在自然的静默中随顺四季流转。作为一个山水画家,视角可能与常人略有不同,劲松曲藤,白石青苔,亭台廊阁,移步易景,入得眼中自是画稿,更不必说朝晖夕阴,风雪雨雾之园林。画家尽能事之手段必是画笔之勾皴,而非文字之描述。山石之勾连,树木之参差,路径之回环,溪涧之穿越,园林之叠石置陈与山水画之造境相若。勾皴点染,墨晕纸素,又生新境,湖石间亦可见大岳之风烟,沟壑之流泉。园林之功用,园林之价值,园林之美学,众家各论,但园林作为身心休憇之所自不必赘言,园林若桃谷,乃心灵栖归之所。出发、寻找、回归是事物之必然规律。正如曲折幽迷之园林,找寻理想之园林表达,呈现理想之画境,或许永远在寻找中。



牛朝老师及其写生作品


徐卫国:此次采风以实地写生为主,时间充分使得我们可以深入地体会传统园林的文化神韵和鬼斧神工的建筑之美。我们寻访了无锡、苏州两地著名的园林,画了一批写生稿子,收获很大。但谈及最大的收获,不得不赞美苏州园林的意境与格调,这为我此后类似题材的创作与探索打开了思考的空间。



徐卫国老师及其写生作品


刘旭:已记不起多少次到过苏州园林,大多走马观花,拍照留影,也创作过几幅关于园林的作品,常局限在园林中的一木一石,一屋一桥,着重具体物象的描述,终不能满意。此次写生采风,在园林中久驻,时间充分,长久揣摩,并以速写的形式记录所见景致,忽略细节,挪移取势,为进一步创作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营造我心所向的山水园林。



刘旭老师及其写生作品


乐祥海:对于一个画家来说,深入生活、深入自然,是十分有必要的。一方面可以从中得到图像的储备,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前人的表现方式及技法。好的写生不是对景描摹的“风景画”,而是带有画家主观意识的情感表达,物象只是灵感的源泉和情感的载体,没有“创作”和“自我”表现意识的写生是没有价值的。



乐祥海老师及其写生作品


王旭:十月的无锡秋雨绵绵,北京画院山水创作组的画家们在江南秋雨中凝情于笔记写惠山古镇与寄畅园秋韵。秋雨天气有些寒冷几位写生的画家衣服也有些单薄但他们仍是热情饱满神情专注于南国山水园林之间。午饭不能出去吃就在园子里简单吃个泡面。为的就是抓紧时间在闭园前多画几张写生。就着秋雨吃着泡面大家乐乐呵呵的聊着各自的感受。观者不由感叹几位画家对待艺术的严谨的态度和执着的追求!


马明宸:谨记岁次庚子晚秋,有幸参与北京山水画创作室艺术家们赴无锡、苏州园林的写生之行。时值江南天朗气清,秋山初妆、亭榭似画,不知觉竟忘自己的理论家身份,在同道怂之下斗胆僭越,以毛笔直接对景挥毫。诗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入卷来,淡抹成册页一卷!



马明宸老师及其写生作品


奇洁:在此次无锡苏州园林采风过程中,惠山古镇、寄畅园、拙政园、狮子林、沧浪亭等多个园林的优美精致和历史底蕴,以及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与古典艺术因素,都将成为日后编辑统筹《大匠之门》的构思源泉,期间拍摄的大量高清照片,也将弥补《大匠之门》跨页与编者导言页上照片不足的问题。因而,此行收获巨大。另外,对于苏州网师园的采风与走访,以及在无锡博物馆进库看到的与叶恭绰相关的五件作品,均将为明年叶恭绰诞辰140周年系列活动和研究的开展增色添彩。


李琼:近距离和画家老师们一起采风写生,虽然不是第一次,但是每次都被咱们画院的画家老师们对待艺术创作的认真钻研的精神所感动。在他们身处美景啧啧称赞的同时,忘我的投入到创作中,这是零距离的接触才能感受到真正的艺术家对待艺术的热情,也为我们年轻人树立了好的榜样。艺术创作只有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别人,我相信在明年的园林展览中,画家老师们定能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


陶怡霖:有幸能与北京画院山水画家、理论家们一同前往无锡、苏州考察采风,这不仅让我实地探访无锡惠山古镇、寄畅园,沉浸在苏州各大园林中,如拙政园、狮子林、环秀山庄、耦园、网师园等,还可驻足山水画家写生现场,“偷师”名家笔墨。此行一路秉承学习的初心,观览古人与今人的艺术,或是静观细察,或是求教方家。在与各位画家、理论家的交流中,进一步了解和追索画家写生与创作的经过,进而尝试从画家本体角度去思考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等问题。在提升自我艺术品位的同时,为明年相关图书的出版收集前期资料。


(编辑:罗元欣)


图文版权所有,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


作者:北京画院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