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水墨山水,以其意象的特殊性,如并不受山水实体形象的束缚,而易于将主体的精神、哲学追求寄予其中,故而成为文人在绘画中的首选。花鸟画则不同,它要求画师将“神似”建立在“形似”的基础上,即要求画面意象必须与现实花鸟相似。它并不像文人画那样可以“墨戏”,而要求画师具有扎实的造型基础。
那么,在水墨山水长期占据中国画坛主流的背景下,为什么有些画家仍然执著于花鸟绘画?山水传“道”,花鸟画又在传达什么?
展览现场 图源:@南京街仲兆林
展览现场 图源:现代快报
2020年12月26日至2021年3月28日,百花呈瑞--南京博物院藏历代花鸟画迎春特展在南京博物院展出。这是南博史上最强花鸟画阵容,展出了宋到二十世纪的花鸟画作近百件,勾勒半部中国花鸟画史,其中五分之二展品从未公开展出。展览分为四个章节:宋元:格物致知&翰墨游戏、明:院体富贵&文人野逸、清:南昌激越&毗陵优雅&维扬奇异&海上恬美、二十世纪:写生之趣 写意之韵。
这场展览的难得之处并不仅仅在于其展品阵容的强大,更在于它让作品发出声音,使其在花鸟画史的时间轴上,以哲学为基底,诉说着花鸟画意趣的变与不变。
展览现场 图源:@中国城市榜
从宋至二十世纪:中国花鸟画发展简史
虽然此次展览将第一单元定为宋元时代,但中国花鸟画是在魏晋南北朝兴起的。这一时期,儒家失去了统治地位,玄学和佛教思想兴盛,主体精神高扬,主体情致萌发,花鸟画逐步发展,而终于在唐代正式发展成独立画科。
北宋 赵佶 鸜鹆图 轴 纸本 墨笔 88.2cm×52cm
但花鸟画的文人化完成于宋代。 宋代的花鸟画在题材上出现了水墨梅、竹、松、兰,淡墨挥扫,整整斜斜,不专以形似,独得于象外。以拟人化的手法将崇高、贞洁、虚心、向上、坚强寄于“四君子”上,这种文人画思想的加入,为花鸟画注入新的内容。以文同、苏轼为代表的这一派,已有别于流行时尚的清新风格,获取朝野称赏,并加速了他们的画风成为新的时尚。
元 李衎 修篁树石图 轴 绢本 设色 151.5cm×100cm
而元代花鸟画受宋代文同、苏轼的影响,出现了一批专门画水墨梅竹的画家,他们以柯九思、仉瓒、吴镇、王冕为代表,表现了文人的“士气”。
明 林良 秋坡集禽图 轴 绢本 设色 155.4cm×82.3cm
明代院体花鸟画是我国院体花鸟画的一个异类,也是一个传奇、一个惊喜, 因为其将更为深沉的家国情怀、民族意识投注在花鸟画中,并将刚猛有力、雄健的笔墨特点运用于花鸟画中。这一时期,而徐渭的淋漓畅快、陈道复的隽雅洒脱,代表了文人画的两种风格。
清 金农 玉壶春色图 轴 绢本 设色 131cm×42.5cm 1761年
清代石涛、恽寿平、朱耷(八大山人)和扬州八怪等都在花鸟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八大山人以其独特的绘画语言,表现内心的忧伤与家国之痛,其笔墨与造型均独树一帜。而恽寿平的没骨花卉则在黄徐体异中得以综合与发展,为花鸟画新辟蹊径。此后,“四任”尤其是任颐,又加以弘扬发展,使得花鸟画在清末出现了一次小的高潮。
清 虚谷 枇杷图 轴 纸本 设色 129.8cm×72.1cm 1896年
在现代画坛,花鸟画整体上已不太引人注目,但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朱宣咸、关山月等大师的出现,亦独成高峰。吴昌硕以金石入画,创造了前无古人的风格类型,齐白石则画了许多前人从未画过的题材,如虾、老鼠、蚊子、苍蝇等等,其造诣令后人却步。而徐悲鸿的马、潘天寿的雁荡山花、朱宣咸的梅花、李苦禅的鹰、李可染的牛、陈之佛的工笔重彩花卉、汤立的大写意花鸟,均已造型与笔墨的独特占据了各自应有的位置。
陈之佛 梅鹤迎春图 轴 纸本 设色 144cm×82cm 1961年
为什么画花鸟?
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被称为中国画的三大画科。人物画须表达对象的气质禀赋,而鲜少能将自我意趣注入其中;而山水画是为了浇熄胸中块垒,涤荡胸怀,忘记世俗的欲望和忧愁,以入“道”境,是要表达“超自然的”“非现实生活中的”的主体,这两类绘画因画科属性,而无法表达绘画主体的意趣和审美偏好。而花鸟画则完全不同,在这其中,人的审美是自由的,偏好是被允许存在的,在这其中,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活泼泼的我的内心真实世界,才真正闪现。
清 任颐 新秋鹅浴图 轴 纸本 设色 172.6cm×95.2cm 1870年
花鸟画,尤其是写意花鸟画中,主体是感性的,有情绪的。其传达的是自我的偏好、情绪和性格。
高奇峰 鲤鱼图 轴 纸本 设色 133.7cm×59.1cm 1926年
工笔花鸟多设色,比写意花鸟更具写实色彩或带有一定装饰意味。但即便如此,画师依旧可以在其中寻得一片绘画的自由天地,选择自己更为偏好或更能代表自我心境的花鸟种类。
于非闇 张大千 幽兰竹石图 轴 纸本 墨笔 89.8cm×57.4cm 1947年
徐悲鸿 立马图 轴 纸本 墨笔 92.8cm×28cm 1943年
而写意花鸟画的立意,较之工笔花鸟,更加关乎人事,它不是为了描花绘鸟而描花绘鸟,不是照抄自然,而是紧紧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生活遭际、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而给以强化的表现。它既重视真,要求花鸟画具有“识夫鸟兽木之名”的认识作用,又非常注意美与善的观念的表达,强调其“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主张通过花鸟画的创作与欣赏影响人们的志趣、情操与精神生活,表达作者的内在思想与追求。
陈大羽 残荷鸳鸯图 轴 纸本 设色 102.5cm×69.5cm
陈之佛 梅鹤迎春图 轴 纸本 设色 144cm×82cm 1961年
在造型上,中国花鸟画重视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借以实现对象的神采与作者的情意。如梅兰竹菊在花鸟画中的文化意象含义。
展览海报
花鸟画的这些特点,使其审美门槛并不那么高,也因此使其成为中国画科中,普通民众喜闻乐见、参与度最高的画类。毕竟,人生劳顿,谁不希望在纷嚣烦扰的世俗生活之中,寻得一片充满鸟语花香的地方呢?
部分展出画家
宋徽宗、元代李衎、倪瓒、林良、吕纪、沈周、文徵明、陈淳、徐渭、蓝瑛、陈洪绶、八大山人、石涛、华嵒、金农、郑燮等扬州八怪、恽寿平、吴历、蒋廷锡、邹一桂、 钱维城、王翚师徒、沈铨、海上“三熊”“三任”、虚谷、赵之谦、吴昌硕、“二高一陈”、“三吴一冯”、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于非闇、陈之佛,再到唐云、陈大羽...
作品清单
Ⅰ宋元:格物致知&翰墨游戏
宋 赵佶 鸜鹆图 轴 纸本 墨笔 88.2cm×52cm
元 李衎 修篁树石图 轴 绢本 设色 151.5cm×100cm
元 倪瓒 古木丛篁图 轴 纸本 墨笔 102.9cm×43.9cm 1369年
元 佚名 飞鸣宿食图 轴 绢本 墨笔 154.8cm×68cm
Ⅱ明:院体富贵&文人野逸
明 林良 秋坡集禽图 轴 绢本 设色 155.4cm×82.3cm
明 吕纪 榴花双莺图 轴 绢本 设色 120.4cm×40.2cm
明 殷偕 鹰击天鹅图 轴 绢本 设色 158cm×89.6cm
明 张路 苍鹰逐兔图 轴 绢本 墨笔 158.3cm×97.3cm
明 夏昶 满林春雨图 轴 绢本 设色 178cm×66.6cm
明 沈周 玉楼牡丹图 轴 纸本 设色 150.4cm×47cm 1507年
明 文徵明 冰姿倩影图 轴 纸本 墨笔 76.9cm×24.5cm
明 陈淳 松石萱花图 轴 纸本 设色 153.2cm×67.5cm
明 王问 荷花图 卷 金笺 设色 26cm×908cm 1539年
明 周天球 兰花图 轴 纸本 墨笔 50.3cm× 24.2cm 1579年
明 周之冕 桂子图 轴 纸本 设色 148.9cm×79.4cm
明 陈栝 平安连瑞图 轴 纸本 设色 90.4cm× 46.4cm 1546年
明 王维烈 菱塘哺雏图 轴 绢本 设色 105.9cm×40.3cm
明 徐渭 三友图 轴 纸本 墨笔 142.4cm×79.4cm
Ⅲ清:南昌激越&毗陵优雅&维扬奇异&海上恬美
清 李因 荷花鸳鸯图 轴 绫本 墨笔 149.5cm×51.5cm 1681年
清 周淑禧 鸠雀先春图 轴 绢本 设色 147.5×47.8cm
清 周璕 腾龙图 轴 绢本 墨笔 189.5×96.5cm
清 吴历 竹石图 轴 纸本 墨笔 97.2cm×34cm
清 朱耷 古椿双鹿图 轴 纸本 墨笔 169.5cm×80.3cm
清 原济 芳兰图 轴 纸本 墨笔 43cm×29.4cm
清 恽寿平 残荷芦草图 轴 纸本 设色 131.3cm×59.8cm
清 蒋廷锡 海棠牵牛图 轴 绢本 设色 108cm×55cm 1726年
清 邹一桂 梅花水仙图 轴 纸本 设色 153.4cm×73cm
清 马荃 牡丹锦鸡图 轴 绢本 设色 158.9cm×43.2cm 1713年
清 钱维城 紫藤罂粟图 轴 纸本 设色 145.3cm×43.3cm
清 沈铨 绶天有禄图 轴 绢本 设色 173cm×93.5cm 1756年
清 余省 八百长春图 轴 纸本 设色 174.9cm×92cm 1759年
清 王文治 柳燕图 轴 纸本 设色 69.1cm×32.3cm
清 王翚师徒 岁寒图 轴 绢本 设色 136.2cm×59.2cm 1693年
清 虞沅 榴葵双鹂图 轴 绢本 设色 125.9cm×43.9cm
清 张杰 富贵长春图 轴 绢本 设色 149cm×45cm
清 颜岳 桃花双禽图 轴 绢本 设色 55cm×41cm
清 高其佩 水中八事图 册 纸本 设色 31.6cm×41cm 1712年
清 华嵒 花鸟图 屏 绫本 设色 55cm×37.5cm
清 陈撰 荷香十里图 轴 纸本 墨笔 99.5cm×42.1cm 1754年
清 李鱓 石畔秋英图 轴 绢本 设色 118.9cm×56.6cm 1715年
清 汪士慎 梅花图 轴 纸本 墨笔 123.5cm×31.3cm
清 黄慎 双鸭图 轴 纸本 设色 50cm×73.5cm
清 金农 玉壶春色图 轴 绢本 设色 131cm×42.5cm 1761年
清 高凤翰 松节莲房图 轴 纸本 设色 211.3×90.4cm 1728年
清 边寿民 歪瓶依菊图 轴 纸本 墨笔 95.8×50.4cm
清 高翔 榴花图 轴 纸本 设色 53.6cm×24.5cm 1742年
清 郑燮 托根乱岩图 轴 纸本 墨笔 106.8cm×51.7cm
清 罗聘 秋兰文石图 轴 纸本 墨笔 149.5cm×32.7cm 1794年
清 李方膺 百花呈瑞图 轴 绢本 设色 162.5cm×43.1cm 1736年
清 蔡嘉 岁朝图 轴 纸本 设色 112cm×50cm 1718年
清 潘恭寿 柏萱竹石图 轴 纸本 设色 214.7cm×66cm 1789年
清 潘思牧 仿古花卉图 轴 纸本 设色 102.8cm×25.5cm 1791年
清 顾鹤庆 朱竹图 轴 纸本 设色 114.7cm×22.6cm 1831年
清 汤贻汾 水仙木石图 轴 纸本 设色 128cm×45.2cm 1846年
清 翁雒 耄耋图 轴 绢本 设色 101.6cm×41.6cm 1841年
清 吴熙载 梅花图 轴 绢本 设色 85.8cm×29.3cm
清 朱熊 菊石图 轴 纸本 设色 127cm×28.2cm
清 张熊 芝仙供寿图 轴 纸本 设色 128.8cm×40cm 1877年
清 王礼 秋花游鸭图 轴 轴 纸本 设色 122.7cm×38.8cm 1852年
清 任熊 花卉图 册 纸本 墨笔 30cm×32.5cm 1850年
清 赵之谦 岁朝图 轴 绢本 设色 91cm×49.6cm 1866年
清 虚谷 枇杷图 轴 纸本 设色 129.8cm×72.1cm 1896年
清 任薰 花石锦鸡图 轴 纸本 设色 74.8cm×31cm
清 陈崇光 莲渚鸣禽图 轴 纸本 设色 138cm×33cm
清 任颐 新秋鹅浴图 轴 纸本 设色 172.6cm×95.2cm 1870年
清 吴昌硕 玉兰牡丹图 轴 纸本 设色 147.5cm×78.5cm 1900年
清 任预 花卉鸟兽图 屏 纸本 设色 142.5cm×37.8cm 1881年
Ⅳ二十世纪:写生之趣 写意之韵
齐白石 群虾图 轴 纸本 墨笔 88.7cm×46.5cm 1932年
金城 柱石石榴图 轴 纸本 设色 98.8cm×52cm 1922年
吴徵 竹石芭蕉图 轴 纸本 设色 102.3cm×51.3cm 1947年
高剑父 松鹰图 轴 纸本 设色 93.5cm×40cm 1936年
张善子 巨石卧虎图 轴 纸本 设色 123cm×44.7cm 1931年
冯超然 花石猫蝶图 轴 纸本 设色 107.2cm×54.6cm 1937年
陈树人 柳蝉图 轴 纸本 设色 57.6cm×39.7cm
高奇峰 鲤鱼图 轴 纸本 设色 133.7cm×59.1cm 1926年
于非闇 张大千 幽兰竹石图 轴 纸本 墨笔 89.8cm×57.4cm 1947年
朱屺瞻 竹石图 轴 纸本 设色 130.7cm×33.5cm 1947年
汪亚尘 九如图 轴 纸本 设色 105cm×40cm 1945年
徐悲鸿 立马图 轴 纸本 墨笔 92.8cm×28cm 1943年
陈之佛 梅鹤迎春图 轴 纸本 设色 144cm×82cm 1961年
王个簃 美意延年图 轴 纸本 设色 151.5cm×80cm 1944年
钱松喦 菊石图 轴 纸本 设色 79cm×24.5cm 1941年
马晋 立马图 轴 纸本 设色 99cm×33.3cm 1951年
傅抱石 天竹图 轴 纸本 设色 146.7cm×41cm 1962年
唐云 荷花蜻蜓图 轴 纸本 设色 110.7cm×51.9cm 1941年
陈大羽 残荷鸳鸯图 轴 纸本 设色 102.5cm×69.5cm
罗尗子 江南春早图 轴 纸本 设色 93.3cm×41.3cm 1963年
来源:雅昌发布 作者:李家丽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