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展示 | 投稿艺术家作品欣赏(一)

1515青年艺术家创作计划


——2020德龙杯·钢铁雕塑创作营


1515 Young Artist Creation Plan

2020 Delong Cup · Steel Sculpture Creation Camp



投稿艺术家作品欣赏


本次1515青年艺术家创作计划收到来自全国及海外各个高校及社会青年艺术家的踊跃报名,现精选投稿艺术家作品,分享如下。




杨乐-东北师范大学-硕士

对于我个人的雕塑创作而言,我更加重视从自身出发,从自己的切身感受与经验出发,因为我相信只有这样作者在创作时才会有最强的带入感,将自己的全部投入到创作中。才会使作品最终呈现出最大的感染力。只有这样的作品既不会辜负作者也不会辜负观者。近几年的作品一直都从自己的梦境为出发点进行创作,目的在于将这种记忆的幻境呈现在现实生活中。使梦不再虚幻。


《盗梦》






张瑞笙-广西艺术学院-硕士

大自然给了不同个体不同的的感受经历,每个个体由于所处境遇不同对自然所给的情感的冲动也不一样,在接受了艺术学院雕塑课程的学习后,我不由想把个人感动的点用雕塑的语言表现出来,在众多的雕塑语言中我喜欢用材料语言和空间语来表达我的想法,不同的材料运用是不同的情感的抒发,不同空间形式是不一样感受传达,我通过材料和空间的碰撞融合形成它们独特的艺术语


《⽯川》


《晨曦》






田非-鲁迅美术学院-硕士

艺术,可以通过一切的情绪,体验,信息传达角度,为世界提一个新的思考观看方式。而那些容易被人忽略和遗忘的角落,就是我们创作的资源。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艺术领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在艺术作品中得到体现,把握时代特点,拓展艺术视野。然而艺术语言需要不断拓宽新的视域,创造更多的可能性,由此启发安逸生活中的我们探索未来的勇气。


《起源》《流》《向阳生花》《献给大地的爱》


《立》






郭骏-四川美术学院-硕士

我常常在思考把土著艺术和原始艺术的精神性、构成主义和解构主义对结构关系的探索、大地艺术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设计产品的实用功能相结合的可能性。我是学雕塑的,但是雕塑只是一种造型手段,我更希望所做的作品能和公众产生关系,也希望尽可能地打破雕塑和实用设计诸如建筑、景观、公共空间、平面设计和家具等的界限,希望作品能更多地抹掉国际风格的实用主义色彩而体现后现代主义所强调的那种追求人性自由的个性和精神;特别喜欢安藤忠雄和他以旅行考察的方式自学建筑;爱好以背包客和沙发客的方式旅行,读万卷书,也行万里路;坚信眼见为实,梦想是环游世界☺。


《粗野主义建筑》


《跳舞的刺猬》






杨文强-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本科

十多年如一日投身于艺术探索与专研,探索雕塑与空间关系,雕塑实体有限,空间无限,雕塑与空间融为一体,统一、对立和互化。雕塑与空间这种全新形式呈现,视觉开阔,给人大空间的自由感,视觉自由而精神愉悦。作品独特的艺术语言,是当代雕塑的⼀种创新形式,以中国传统意象精神为旨意,将雕塑呈现出流动的形态,动态生动有趣夸张的形式感,在简洁自然的造型中营造出虚实结合的空间感,利用雕塑内部空间的丰富多彩与外部造型的⽆限延展,一件作品多重含义,在似像非像间给观者留下思考和想象,以观者的内心经验与作品之间展开神秘的对话。


《中国龙》


⻦⼈






张靖文-北京服装学院-本科

艺术对于我来说过于庞大,并存在⼀种神秘感。而雕塑,属其一枝,让我依靠这种形式对于它进行探索而打破其神秘感。就我个人,喜欢艺术探索带来的未知,就其发展、材料、本质、意义等方面,以未知的层面去寻找其对个人的意义,并在繁杂的信息化时代,对其本质的意义进行抽离,从层层叠叠的信息标签,所带来的不同定位中找到事物本质的精准定位,从内部对事物进行剖析。


《天门》


《纠结体》






李程杰-广西艺术学院-硕士

《小屁孩》


《山那边》






孙跃峰-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硕士

动态雕塑打破了传统雕塑固有的形态边界,加入了对时间和空间的新的思考,实现了不定形的一种状态,观众在观看作品的同时便会在有序的节奏中试着去试探作品接下来的变化形态,无序中还有某种确定性,这一过程区别于视觉的吸引,产生了思维上的互动,动态雕塑这个理念本身并不算是新奇,但对于一直采用传统材料来创作的我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这个需要考虑的不只是材料的应用和特性,中间还涉及到很多关于物理,电子,力学等理科类知识,还需要更多的积累。


《四个小时》






周聘宗-广西艺术学院-本科

视觉艺术我更着重于作品呈现出来后带给⼈们怎样的视觉冲击,减少过多的内容阐述,任何艺术作品形成的过程都是一种抽象的过程,至于会形成怎样的作品是作者对造型或者形式的理解,从而出现多样的艺术作品,在面对材料的时候我喜欢根据材料的特点进行创作,依势造型,尽量在不破坏材料然形态的前提使它又能是⼀种有趣味性的形式展现出来,更多的是自我的感受去表达作品,让材料说话。


岩•结构系列1》


《岩•结构系列2》




编辑:田园

监制:张禹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