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蜀地艺术家|花鸟画标杆—黄筌

黄筌,是五代十国第一位花鸟画大师,同时也是土生土长的四川成都人,说起黄筌,众多文献史料中都认可其对“院体”花鸟画风格的贡献,他的很多作品也都作为国礼相送,可以说是花鸟画界的“顶流”。

他鲜明的“黄家富贵”风格,为花鸟画树立了细致工整、写实婉约、富贵华丽的整体风向,对赵佶、王渊的花鸟画有直接影响。其风格的形成,则与当时蜀地文化环境紧密相连。
动荡时期的“闲适”

在《旧唐书》卷一九零中有着这样一段记载:唐一代,蜀为西南之都会,国家之宝库,天下珍货聚出其中。的确,在唐朝盛期,蜀地曾涌入过大量的艺术人才,比如卢棱伽、常粲、孙位、刁光胤等,而黄筌,便是刁光胤的关门弟子。

从中原迁移而来的艺术家仍带有唐代遗风,黄筌细致工整的笔法,便是继承了唐代“勾线填色”技巧。
·工笔画中的“勾线填色” 图/常雾阁

唐末五代初,相比于中原地区政权更替、战乱频繁,蜀地拥有良好封闭地形,且经济条件相对稳定,成为唐末众多流亡画家的避世之地。

蜀地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形成了追求闲适的生活氛围,也慰藉了这些流亡艺术家的精神创伤,尽管政局动荡不安,但仍有地方统治者喜爱并扶持绘画艺术,政治上的支持,更让蜀地艺术家不断成长和发挥。

艺术家的注意力从对外界世事的关注转向对内心世界的表达,唐代气势磅礴的雄丽风格开始向细腻婉约的方向转变,这同时也影响了黄筌绘画风格的走向。

“公务员”身份下的相互成就


17岁成为宫廷画家,职业生涯从前蜀开始,历经朝代更迭直至北宋,华丽的宫廷风格被称为“黄家富贵”,即手法细致入微,色彩艳而不俗。
·黄筌《写生珍禽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因为崇尚儒家的入世思想,黄筌追求着对统治者审美趣味的迎合,其题材多为富有美好寓意之物,比如象征爱情的鸳鸯,祥瑞之兆的白鹤,富贵满堂的海棠、玉兰等等;

此外,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黄筌遵循以黄色,白色,黑色,赤色,青色组成的“五色”来实现“礼”“乐”次序,比如《写生珍禽图》中,对动物上色多采用黄色,因为黄色代表帝王且彰显高贵。

黄荃供职期间累受封赏,官至文官最高阶,可以说,宫廷画家的身份成就了黄筌,统治者对其的鼓励与肯定,也使其为“院体”花鸟画做出突出贡献,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将“勾线填色”发挥极致不仅是延续,更是超越


上文提到,黄筌师从刁光胤,不仅继承了唐代“勾线填色”技巧,更是将这一技法发挥到极致。

黄筌曾受到刁光胤对花鸟画的传统教育。同时集大家之长,继承了薛稷严谨的画鹤之法、边莺卓越的配色技巧、滕昌佑对蝴蝶花卉的灵感之风。
·署名 刁光胤 (明仿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沈括的《梦溪笔谈》书画卷记载有关黄荃的花鸟表现技法是“妙在赋色。用笔极新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

在《写生珍禽图》中对鹇雉的描绘可以看到,黄筌妙用打底法,在刻画的过程中先用棕色打底,再用白色提亮,所以白色的亮中又有偏暖的色彩,从而显得更加厚重和光鲜,而不漂浮。此外,黄荃擅长通过色彩的微妙变化来营造富贵的意境。
·《写生珍禽图》局部

带领花鸟画走向成熟为“写意”之风打下基础


中国传统绘画领域中的题材分为人物、山水、花鸟,在唐朝之前,花鸟画在绘画界中一直处于不受重视的边缘地位,从唐朝开始,花鸟画才成为了一门独立画科,而其真正趋于成熟的标志,则是五代时期以“黄荃富贵,徐熙野逸”为代表的两大流派的出现,而五代花鸟画的巨大成就,也为两宋时期绘画的高度繁荣奠定了基础。

相比于黄筌的富丽华贵,徐熙在继承其细致工笔的基础上率性作画,使画作呈现出朴素淡雅的风格。后来,崔白在继承黄筌画派风格的基础上,将院外未受到约束的“写生”传统带进了院内,进一步推进了“写实”技巧的发展。
·崔白的雀(右)和黄筌的雀(左)的对比,黄筌的雀更加生动

直至宋代,院外出现的“文人画”,取代“写实”成为后来的统治风格,宋代也作为重要的转折点,为元代文人画的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

其最早的奠基者苏轼参与其中,明确提出“士人画”(即后来所说的“文人画”)这一全新概念,对文人画理论体系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他还首次将诗歌中的“比兴”手法引入到绘画领域,即“诗画本一律”,表现了文人士大夫独特的审美观念,对后世文人画产生了深远影响。

延伸阅读——花间集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在这同一时期的诞生,更是蜀地环境推动艺术活动生产的真实写照。
·《花间集》 民国上海涵芬楼《四部丛刊》本

花间词派以温庭筠为鼻祖,其《菩萨蛮》中“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莺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的词作,为整个花间词的绮怨之美奠定了基础,从而形成了花间词华丽香艳、绮罗香泽、柔媚纤细的特质。

四川省图书馆研究馆员王嘉陵曾表示,“《花间集》收录了以温庭筠和韦庄为代表的18位词人的五百首词作。其中,除了温庭筠、皇甫松、和凝三人与蜀地无关外,其余15人或是蜀籍,或流寓蜀中,均与西蜀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所以,《花间集》及其词派,代表了四川这个地方的一种文化现象。”

参考资料:

徐书城:《中国绘画断代史》,【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唐柳:《耳目所习,得于心,应于手——论黄荃徐熙的人生经历和艺术风格》,【J】,湖南师范大学,2015

张春华:《叶嘉莹中国古典诗词诠释体系研究》,【J】,山东大学,2009

李宁:《五代宋元墨笔工笔花鸟画探源与研究》,【J】,中央美术学院,2008

徐语杨、钟雨恒:举世最全《花间集》,【R】,华西都市报,2018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