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年度艺术人物·不懈! | 李向明:一个知识分子型艺术家抹不去的土语乡愁


KE7888dO7HWQFJqjvfviWN1EQYyM3z1qPHmHUvWl.png

ljiJjBCMdu0C4wGU3G0L82Y5x2MSCAUCekXNocYY.jpg

  ◎2020年12月3日李向明接受《贵州画报》记者采访后拍于土语南居

  【年度艺术人物推荐辞】

  李向明的艺术一直与土地有着解不开的联系,从“补丁美学”、“土语”一直到“土语南居”,从邯郸到北京,又从北京到贵州洪江村,这其中的缘分很难讲清楚。而在李向明看来,中国当代艺术在城市空间中已经逐渐丧失创造力。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艺术,而中国真正的问题现场在乡村。这些年来,乡村“脱贫”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型艺术家,李向明一直试图以自己的方式去影响更多人来关注和反思中国乡村问题,这些思考也融入到他各种媒介的作品之中。“人是否还能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这正是李向明面向社会现实和人类未来的提问。

TH6YNQjtd2A5QekUIENDJrxl4hEm7ddmGCD9FdI0.jpg

  ◎李向明 逃离--感悟疫情之三 装置局部 20200

Sf9xkCo1TP6moa4cdzG1l85dqJRxn4UgkafiPAP9.p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库艺术 = 库:您的艺术似乎一直与“土”有关。您从小有过农村生活的经历,来到北京后又建工作室于远郊上苑村,现在又来到贵州洪江这个小村庄;而您的作品也与“土语”、“补丁”这些概念有着紧密关联。似乎您的人生冥冥中总是在与“土地”发生关系?

  李向明 = 李:你的确发现了我身上的这样一种现象,特别是 2000 年以来,我与“泥土”之间的对话越来越多。这是基于一种思考:我们在都市中的生活越来越脚不着地,像是漂浮在一个虚拟的景观之中。有时你会怀疑自己还是不是一个肉身,还是沦为了一种工具化的存在?费孝通先生曾写过一本书叫《乡土中国》,我越来越觉得泥土才是生命生长的根,也许“乡土”才是中国真正的本质。

  前不久我们在洪江召开“当代艺术与乡建首届洪江论坛”,我的发言主题就是“回到泥土,重获新生”。无论我们已经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走出多远,但从文化根性、思维方式等各方面,“乡土”文化、观念、思维惯性,其实一直埋藏在各个领域。如果想要真正了解中国,就一定要了解中国的乡土。中国并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工业化时期,虽然后来引进了工厂,有了工人阶层,但追溯两三代以上都是农民或手艺人。现在进入信息化时代,欧美老牌工业强国反而没有我们走得快,这是因为我们的历史上没有长时间的工业化过程,什么最新我们就追逐什么。我们从表面的形式和社会结构上似乎已经进入现代甚至后现代阶段,但最终中国问题的落脚点可能还是要回到“乡土”。我这些年来之所以一头扎入到乡土,也与这种思考有关。

MheK8O2SpitsW33HJmLqd8fUCCHJCYsIIszPvSTV.jpg

  ◎李向明 重生乎之一 200cm×200cm 废木头 胶 2020

ea8GCXL7ejaSXur1puEL4snKemDQIV9ASHJx9TsJ.jpg

  ◎李向明 重生乎之二 200cm×200cm 废木头 胶 2020

  库:作为一个当代艺术家进驻洪江村,这在最初是一种个体行为。但也恰好赶上国家大的扶贫方针,发展特色小镇等等,您也在其中参与了一些工作。那么作为个体艺术家和乡建推动者这两种身份如何平衡?

  李:我一直在做一些装置、空间建筑作品,对这方面很有兴趣。也一直想找一个理想的空间去做出自己心目中期待的建筑作品,洪江给我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这里有很多已经被当地农民所废弃的破旧杆栏式老民房,经过我们的努力和改造变成了全新的建筑空间,这也是我最初来到这个地方的初衷。洪江村过去一直是国家深度贫困村,近几年和全国一样正在搞脱贫。作为一名有良知有情怀的艺术家,既然来到这里,势必要跟这个村落里的人发生许多交集。我们作为一个新的人群进入到村子里,无形中就会对古老村落带来新的气息和改变,也确实起到推进和提升村落精神面貌的重要作用。

  我们在农村修房子的过程,相当于是做了一次深度的田野调查和人类学研究,也从中听到和接触到很多平常不为人所知甚至难以想象的故事。当你看到一些不尽人意甚至一些劣习或行为,我们自然会与他们沟通,这样无形中就起到了一种引导和影响的作用。虽然我们并不是来搞扶贫工作的,但是在实质上起到了扶贫扶志的作用。我的体验是,中国农村如果想从根本上改变,一定要“掺沙子”,要改变村民的人员构成,以新的人群的进入在潜移默化中带动乡村的改变。

Usr3QhF6J76pn7JGpILvmWuUYFUgwmzEjeTnSBXS.jpg

  ◎李向明 重生乎之三 200cm×200cm 废木头 胶 2020

CyP6xg1aDMkHu5yVpzwwh8UDge7LEnjMVfWcA7yL.jpg

  ◎李向明 重生乎之四 200cm×200cm 废木头 胶 2020

  现在大部分的村落中只剩下老人和孩子,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其中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够赚到一定的钱,在城里安家落户。更多的人只是干力气活混口饭吃,租房加上日常开销,再有个年节假日,基本上到年底剩不下几个钱。再加上目前农村的“文化断裂”,农村连学校都没有了,都要到城镇中心去上学,或者寄宿或者家长陪读。这种社会结构的变化就导致“空心村”现象越来越严重,而“空心村”面临的结局就是搬迁开发,土地最终成为开发商的资本。这个逻辑链条满足了一些人的愿望,但对于更多的基层农民是没有解决根本性问题的,看似搬入新房,其实家徒四壁,空空如也。因此在我看来,贫困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农民没有文化,缺少受教育机会,这些根性的问题光靠短期资金投入是解决不了的。要真正让农民走上富裕的道路,根本性的问题还是文化和教育。当年晏阳初认为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是 “ 愚贫弱私 “ 四大病,提倡”教育治穷,教育扶弱“的思想,目前依然很有现实意义。

  至于说在艺术与乡建之间两种身份的转换问题,在我身上除了感到精力和时间上不够用以外,没有特别觉着是个问题。因为我的行为和我的艺术思考是一致的。我谈的问题也就是我的思考,也是这些问题在支撑着我的艺术。

mrmflqX1m02uhWrRIxV4gi5BRKYUqlvMhB5i1eHW.png

  库:您曾提到中国当代艺术原创力缺失的问题,寻回艺术创造的原动力,是否也是您重返土地的原因之一?

  李:什么是当代艺术?就是要看你的艺术是否关注当下,关注当下问题。只要你的艺术行为、艺术活动是真实面对当下所面临的普遍性问题,那它就具有了当代性。

  在我来洪江村之前,北京有几位走红的当代艺术家在举办大型个展,当时给我的印象就是作品跟二十年前没有太大区别,只不过是多画了一批画而已。事实上很多名气很大的当代艺术家目前都处于瓶颈阶段,作品原地踏步,并没有产生新的问题意识和视觉经验。那么中国当代艺术的突破口在哪里?我解决不了中国当代艺术的问题,但我必须面对自己的问题。很多藏家希望我一直保持十多年前的作品风格,他们是基于自身收藏的艺术趣味,但我首先要考虑自己艺术的方向和未来。我选择从中心到边缘,从都市到乡村,从发达地区到贫困地区,这种环境的改变每天都会带来新的刺激,都在思考新的问题,而这种变化与思考也会体现在创作之中。

GECN3TePjWND5LYufoXptEOMVNCSOteB6xGmOWFO.jpg

  ◎李向明 修复乎 210cm×210cm 废木板 钢筋 亚麻布 胶 2020

  我现在创作的原材料更多选择村民生活中的废物和垃圾,我认为这其中携带着农村文化的信息,它们自身就在说话。我将之用于创作,一方面与之前的作品一脉相承,另一方面又向前迈出了一步。其实我在洪江村修建的”土语南居“就是我的一件艺术作品。对这个建筑来说,居住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一个建筑空间本身承载了什么设计理念?具有怎样的美学思想?能否体现某种文化意义和价值?我是当成作品去做的,是面向未来的。否则在农村租一个院落几十年也不过是几十万的费用,但修一栋房子则要花上几百万。对于建筑我也并非是想当然,而是做了很多专业方面研究和考量,也阅读了很多相关书籍来补充这方面的专业知识。

BgUUSQmlkWc7sm53IWnR38vCygzzpBkmTvbuohZY.jpg

  ◎李向明 修复乎之二 210cm×210cm 土砖 钢筋 亚麻布 胶 2020

lWdDPcPkF8OnH38IIocwWxTXK3hTtYraqh6Vx9c9.jpg

  ◎李向明 修复乎之三 210cm×210cm 树皮 钢筋 旧衣服 亚麻布 胶 2020

  库:其实您的南下,在乡村修建房屋,这一看似偶然、个体性的行为中包含了有关当今时代的信息。有一句话叫做”把自己当作问题“。从人类学视角去考察,每个人都是历史、文化、现实和观念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您的行为也可作如是观,其所涉及到的面向已经超越艺术范围,而这本身也正是当代艺术的特征之一。

  李:我们在现实中都有很多无奈,有很多桎梏,在很多事情上是无法作为。但有一件事情谁也无法阻挡,就是你自己的大脑与其自由的思考。只要肉身还在呼吸,大脑就不会停止思考,思考就是一种担当,一种情怀,事实上也是为自己负责。因此就会不断去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在涉及到乡村改造这方面,我也一直在说,我要为自己的每一个言行负责,而不是做谁的传声筒。虽然我的话可能不中听,但我一定要说出自己所看到的问题的实质,提出我的问题和答案。如果你自己都不在意自己,别人怎么会在意你?如果我们自己都没有把应该重视的事情重视起来,怎么可能让别人去重视?因此,我也告诉身边的年轻人,从起步开始就要对自己所有的言行负责,这样你才有可能站立起来。

  我现在越来越不愿意单纯从美学上去思考艺术,因为就美学角度而言,艺术已经是一个非常完善的学科。我们现在要思考的是,艺术这样一种存在形式和人的生活如何发生关系?不是今天的人所做的事情就一定有所谓”当代性“,而是要从观念出发来提出问题。没有问题意识的艺术,肯定不是当代艺术。

LHcnvhykrQagIWVU4HhkUV76zNQ9dzzSTndOYgpm.png

  库:听您说了这么多,我在想,虽然您是一位当代艺术家,但在您身上还是有很浓厚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济世情怀。

  李:没有办法,像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影子。虽然我是上世纪 50 年代后出生,但在生活中还是存留了很多过去的遗风,长者们的言传身教和他们身上的骨气与担当,我是非常崇敬的。刚才说得这些事情好像与”我“无关,但如果每个人都这么想,都这么心安理得,那这个社会该如何向前推动?我们虽然不能一言九鼎,但每个人的思考与行为都是一种担当。哪怕能够影响到一个人,那也是值得的。

  总得来说,在我身上既有传统的浸淫,也有西方现代文明的洗礼,这两者之间有时是矛盾的,有时可以融合。当然中国传统文化中迂腐甚至劣根性的东西我也很清楚。今天中国的知识分子普遍有软骨头病,不得势的时候慷慨激昂,一旦得势立刻就换了一副嘴脸。因此我这样的性格也不适合在城市里生活。

YnymrmLCc1K3Tdz6ivth16eLxDOO6LCEW09ihvXv.jpg

  ◎李向明 乡土密码 390cm×390cm 亚麻布 树皮 树脂胶 丙烯等 2020

me27mM3NuwHzRg6pFBOi4jnGmjxkpeTk5NKPF4Zs.jpg

  ◎李向明 乡土密码(局部)

  库:我记得有人说过乡村是中国的毛细血管。您看似远离中心,自我边缘化,但恰恰是处于了中国目前社会问题最为集中和典型的”发生现场“。而当代艺术恰恰最为强调要关注”现场“。

  李:乡村就是一个最有代表性的问题现场。近年来,”艺术乡建“是一个叫得很响亮的口号,但当最终见成效的时候都被”文旅“化。似乎目前的乡村除了”文化旅游“之外就没有可做得了。难道中国乡村全都搞成旅游景点就是唯一的出路吗?遍地开花的搞旅游,谁是游客?谁是被旅游?谁为谁消费?再说,如果乡村全都变成旅游景点,中国一个农业大国,难道要靠进口吃饭吗?实际上农民之所以是农民,是因为有土地,有农业。为什么不能靠土地和种地致富呢?一个艺术家不创作不思考艺术问题,还能算艺术家吗?我很奇怪,现在年轻一代的农民都不会种地了,甚至连他房前屋后的许多植物都叫不上名字来。他们不管是读了几年书的还是没读书的,统统到城里去打工。那么等到上一辈的农民老去之后,土地都荒芜了,最终还是交到开发商手里,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归根结底是一个思路问题。

kw9tkWvWMRBanAOrDPIjtFbgpkDq3VjSR5iYImjC.jpg

  ◎李向明 秩序 146cm×261cm 木板 布料 乳白胶 2020

  我在洪江跟负责规划的朋友交流时,打过一个比方:如果把整个社会当成一颗大树,城市就是这棵大树的树干和树冠,那么乡村就是这棵大树深埋在地下的树根。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密不可分。但现在我们很多做法似乎是要把这个根脉切断,让所有人都回不去乡村。如果你已经去了城市,老家就没有属于你的”一亩三分地“了,你就回不去了。人口总是这样单方向流动,带来的就是乡村的不断消失。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所以说,乡村就是一个值得践行艺术思考的现场。

8OuYjBgjyUMWBySPrHdnzYuNAZ3aQ1h7Zqjl2nkP.png

  库:当代艺术是问题的艺术。我觉得今天可以把这句话说得再开放一点,就是只要是在以新的观念去提出问题,并尝试以创造性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它就是艺术化的行为。

  李:艺术在今天是无处不在的。博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这句话听起来有点简单粗暴。但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生活艺术化的趋势是非常明显的,生活与艺术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有的人觉得不画画就代表不搞艺术了,这完全是一种误读。绘画归类于艺术,并不等同于艺术。可以说,进入到后现代主义阶段,艺术的边界就越来越模糊,甚至无法确定其边界。这就意味着在今天很可能在不经意间,我们就走入了”艺术“的疆域。

50blDEzCgw321KO85d6EFPTvxGSbGms9ZPPGy4iF.jpg

  ◎李向明 隔离--感悟疫情之一 145cm×83cm×80cm 装置 2020

inFluitpzhq48eOlnHGyFLw4xq43EuAR5mspRaMa.jpg

  ◎李向明 隔离--感悟疫情之一(局部)

  但是在今天的乡村,我们难于看到像海德格尔曾经描述过的”诗意的栖居于大地之上“的景象或体悟。人与土地,人与自然,人与生活之间所发生的令人不解的现实存在,使我们离得诗意越来越远。有时,我似乎又听见荷尔德林呼唤人们寻找回家的路。但是,我们相信,某种事物只要是跟艺术发生关系,就会不断走向理想与和谐,就会创造出理想的诗意生活。因此,我虽然对当下真的不乐观,但对未来一定要抱有积极的态度。

iWOzewr3FhMvTjU2zIUqeFhNbffKH0htAauJjQpT.jpg

mZdt6JQL0mhbll7XFrivj27cvR7pqSV4FRi54l4S.jpg

  ◎李向明 参加第17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的作品《抱团取暖》直径6米,高2米50

  以上为节选内容关注更多精彩艺术家个案欢迎获取《2020年度艺术人物·不懈》专刊(见文末阅读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GLI6kRkCfNvDIWiG8j7nzIy5wiejRbtxVkfpt9Z.gif

  2020年度艺术人物  李向明

  ◎《2020年度艺术人物·不懈!》李向明部分内页展示

  李向明,从上世纪 90 年代走向抽象,坚守至今。其作品参加了国内外学术展览近百次。举办个展十余次。著述出版画集、文集十多部;百余件作品分别被中国美术馆、今日美术馆等各地美术馆以及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斯洛伐克、美国等有关艺术机构或私人藏家收藏;在艺术创作上提出了”土语“的精神母题,建构了”补丁美学“的新概念。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