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艺术的语言》四、语言的进化—2.艺术语言的演化路径

《艺术的语言》


1.生物和艺术的演化基础

2.艺术语言的演化路径


3.艺术并非人的特权

4.话语即权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4/b325c96482e1571e23a426031ba63aac/b325c96482e1571e23a426031ba63aac.jpg


生物和艺术就传播(繁衍)和变异(进化)的特性而言,都具有相应的物质基础使其成立。然而,单纯的物质不足以构建生命,更不能单独成为艺术。一件事物被转化成为生命或艺术,除了需要某种物质基础之外,还需要拼装不同物质的程序(语言)使其成立,并赋予它传播和变异的可能。

 

虽然生物和艺术的演化基础都可以被理解为语言,但他们的演化路径却存在差异。生物和基因作为语言(物语)中的载体和内容必须同构同在。因为在现实的自然世界中所有发生的事件,都是由物质能量或者说物语共同参与物理化学反应计算得来。事物当下的存在状态就是这种计算“此刻”所获得的结果。而媒语,却可以实现事物和计算的分离。这种分离就如学者史雷鸣在《从泥土到上帝》中所阐述的,会带来认识上的误读,但也会带来新的灵活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4/cc1e4c99342920a1ab3922389bfeba65/cc1e4c99342920a1ab3922389bfeba65.jpg


艺术语言作为一种媒语同样需要某种媒介作为其载体,只是这种媒介可以更换,其载体并不和语言本身有必然的同构关系。也正是这种分离的可能性,使艺术语言可以被灵活地翻译,并且可以在载体上灵活地迁移。因此,艺术语言的演化路径虽然也能构建类似于生物演化中的进化树,但它们演化的方式和逻辑并不完全相同。

 

艺术演化过程中所诞生的不同外在形态,类似于生物演化过程中的物种。物种的多样性一方面来自自然环境的变化所产生的生存压力;另一方面来自有性繁殖所带来的变异机制。一个新物种成立与否,通常取决于它是否具有更好地生存和繁殖的能力。如果新物种这方面的影响是有利的,能给予它更高的生存和生殖概率,那么促使新物种诞生的突变基因就会进一步的传播形成一个新的种群。相反,如果影响是不利的,那么这些基因将会逐渐在新物种中消失。

 

艺术语言的不同外在形态也依赖类似于自然选择的“社会选择”,只不过这种选择机制更加复杂混沌,会受到政治、科技、经济、民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所产生的影响有时是积极的,有时又是消极的。它们是选择机制中的不同变量,其影响程度和方式都无法在科学上找到客观的规律,因此也无法成为分析艺术演化的基础和标准。我们只能对比分析已发生的事件中哪些因素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同样的因素在其他不同的时间和环境下几乎不可能总产生与之前相同的影响。

 

生物演化过程中优秀的物种一般都具有更好地生存和繁殖的能力,优秀的艺术也与之相同。只不过物种的繁殖过程,基因和载体无法完全脱离,而艺术却可以相对轻松的更换载体传播其语义。例如,音乐、电影、文学著作等,其传播大都依赖于拷贝,拷贝的多少甚至决定着它们商业价值的高低。与之相对的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虽然商业价值主要在于孤品的稀缺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无法传播,只不过传播的媒介和方式与他们商业化的模式有着明显的差异。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4/94d86bf238bfad9c20b3b6624361375c.jpg

数字艺术家的Beeple的NFT作品《The First 5000 Days》在佳士得以6934万美元的拍卖价成交


音乐在多数情况下的传播依靠的是我们的听觉,无论我们是在现场还是在某种转录媒介中进行聆听,其语义几乎相同;绘画在多数情况下的传播依靠的是我们的视觉,无论我们欣赏的是某幅作品的原作,还是某张高清印刷或高分辨率的电子图片,其语义也几乎相同。当然,雕塑、建筑等空间性较强的艺术,当下还无法找到很好的媒介使其完全还原。但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像VR这样的虚拟现实技术将很快弥补观赏这类艺术时传统媒介的不足。在不久的将来,这些艺术不仅存在于传统上使它们成立的物质媒介和我们的大脑之中,还将全部存在于我们所塑造的语言机器(计算机)里。这些艺术的传统形态将成为符形,而其含义将成为符意,它们以语言符号的形态存在,并继续繁衍。


艺术无论在过去、当下,还是未来,它都是作为一种语言在不断地演化,并在不同层级、环境、主体中构建着自身。人类原始的艺术与巫术同源,这些指代现实事物的艺术符号,背后承载的是人们对世界、价值,以及简单规律的想象。随着音乐、图像、建筑、文字等语言的发展,这些语言逐渐产生一种足够替代现实的独特魅力,人类利用这些语言发展出的独特魅力,依照某种崇高的教义或神的姿态,用语言继续构建理想中的真实世界。然而,无论我们在主观上有多努力的想要塑造所谓的“真实世界”,其与现实世界之间总会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的积累也为日后科学语言的分化和独立奠定了基础。

 

科学语言在逐渐摆脱某些教义和主观性的束缚后,不断尝试用客观的方法为世界构建它原本的模型。在和科学的竞争中宗教逐渐丧失过去属于自己的精神领地,而艺术在这样的背景下也开始重新思考过去宗教所担当的精神,以及其价值成立的基础。对艺术价值的思考从如何表现世界到如何表现人,从如何表现人再到如何表现艺术本身和世俗,其变化的背后,是不同语言不断探索和分化的结果。虽然,从广义语言的角度来看,是科学语言解释和重构了宗教和艺术。但从我们情感的角度出发,理性的科学语言永远也无法替代宗教和艺术。艺术语言正是在这样的需求中不断拓展着自身和我们的精神文化。


— END —

本文属于原创著作《艺术的语言》里的部分章节

整部著作将在头条上持续更新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