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专栏|王萌:探索策展语境下的典藏活化与社会美育

中国美术馆作为国家馆,被美术界誉为中国美术的最高殿堂,以美术史的长线视角体现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的现代性进程,也作为化育大众的美的平台和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窗口,以策展的方式,特别是运用策展主题的学术作用和展示框架,在“典藏活化”和“社会美育”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2021年1月9日,以“美在耕耘”为主题的中国美术馆新年展面向公众开放,为探索美术馆学和展览研究提供了可资分析重要案例。“美在耕耘”大型主题展分为“瑞牛呈祥”(1号展厅)、“时代壮歌”(2、4号展厅)、“大地诗韵”(3、7号展厅)、“艺心同音”(5、11号展厅)、“石榴同心”(6、8号展厅)、“医者仁德”(9号展厅)和“大国工匠”(10号展厅及各厅)七个篇章,另设有“书为心画”(13-17号展厅)和“人民的形象(续篇)”(18-21号展厅和六层典藏精品陈列厅)两个专题单元,共计九大版块的展览结构。

r5LW2tKSk0YWue0fYSNo8GsNJLpfc1DWpAVNFjHa.jpg

本次展览以吴为山馆长为总策划,以中国美术馆各部门精通国际艺术、油画、国画、版画、雕塑、书法、民间艺术、工艺美术和美术理论的专家们组成策展团队,展出经典作品和近五年收藏新作近六百件,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书法、摄影、工艺美术、民间美术、外国美术等多种类型,其中有唐寅、郑燮、董其昌、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林风眠、潘天寿、大卫·霍克尼、贾斯伯·琼斯、格哈德·里希特、董希文、李可染、叶浅予、郎静山、吴作人、吴冠中、刘开渠、吴为山等,构成一部“跨文化”的美术史。

F63zsuPhAXvaEVoKIu4wFBkSI7D4bRXG5IsVoqEk.jpg

吴为山 《空谷有音——老子出关》

主题的策划:“美在耕耘”及其美育属性


LqmMnjkV1OkkQt2TkaAovIrE2nMkmNp3aTk6QX6S.jpg

“美在耕耘”展厅一角

11h50hGImEWs3ncjBuMo7KquUPrEELa0uoO0Vzs2.jpg

艾中信 《通往乌鲁木齐》

auZOFN5tGRGKUNSKgNcnckggjy2FeZbjKyc8kfcr.jpg

陈师曾《水仙》

在美术馆策展的语境中,主题的设定是展览策划的核心,起到贯穿各类展品进行文化表达的关键作用。“耕耘”成为本次策展的关键词,以“美在耕耘”为主题一方面反映了辛丑牛年的文化意象,以牛的劳作和耕种作为万象更始的起点,提炼从“牛”到“耕耘”的生动主题。另一方面,“耕耘”的主题又切合了“三牛精神”,即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从而形成了以尊重劳动,尊重艺术规律和尊重创新发展的展览主调。从牛的意象到耕耘的本质,从艺术表达到展览叙事,从主题策划到公共美育,展览的主题统领了九个各有侧重又深度关联的统一体。

wFWPCtOkuT65WkEVbBEXQQSiJDR9LxDyCdPlrQD9.jpg

陈树人《牛车》

lq5MKH3YnkDMPytwHacycF1GxyxrEkD7vSMenXKJ.jpg

陈衍宁 《渔港新医》

美育是美术馆以审美为方式在社会教育体系中发挥作用的体现,美术馆是审美经验产生和审美理想塑造的艺术空间。美术馆作为美育的殿堂,通过美术作品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和寓教于乐的基本特征,一方面“成教化,助人伦”,一方面也提供了公众文化生活的乐园。国家美术馆承担对国家美术创作进行导向和公共美育协调发展的基本功能,正如中国美术馆官网对本次展览的介绍,展览的主题围绕美是由人民创造的而展开:人民耕耘在希望的大地上,创造幸福生活,建设美丽家园;美术家们笔耕不辍,用心灵描绘美的事物、塑造美的精神。“美在耕耘”新春美展从以下九个版块联通了展览策划和公共美育,本次展览的主题在本质上具有鲜明的美育含义。

RsccNMXhxWKdI7hAeXjr9Wdkq9655pwjHfIpwdGg.jpg

大地诗韵展厅一角

I6FljLX2KVNkKGOf8oJdiw08aMuz9kExnIgCjGQJ.jpg

大卫 霍克尼作品


UvBZop5PBWBAwi86Sd7HirYYAgtWLpmA0EZTl3aU.jpg

董希文油画作品《千年土地翻了身》

策展的展开:七个分述单元

此次展览的开篇是“瑞牛呈祥”单元,融会了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漆画、书法、年画和剪纸等经典美术作品,以“祥和与喜庆”烘托新年气氛,这其中既有齐白石的中国画《红衣牛背雨丝丝》、丰子恺的中国画《庆丰收》、李可染中国画《榕树水牛》、董希文的油画《千年土地翻了身》、潘世勋的油画《开犁》、赵望云的中国画《咱家的牛》、陈树人的中国画《牛车》、叶浅予的中国画《呼伦贝尔牧场》、吴冠中的油画《椰林与牛》、吴作人的纸本水墨《牛》、胡一川的木刻套色版画《牛犋变工队》、彦涵的木刻黑白版画《牦牛》、闫振铎的油画《五牛图》、宫立龙的油画《有牛的风景》等以牛为内容的经典之作,也有展示刘开渠的大理石雕塑《牦牛》、王合内的铸铜《野牛》、熊秉明的铸铜《跪牛》、吴为山的铸铜《空谷有音——老子出关》等雕塑名家以牛为题材的创作,还有法兰西艺术院院士让·卡尔多的《阳光下的牛》这件外国佳作。

mgIPPkfrykwMZ79Uk98DeW9nqqOuC5w5ehPqEc9K.jpg

俄罗斯艺术家特卡切夫兄弟油画作品

GlLnU0vPHKOWzd5BdV3e82qAfM3L0y6vZ5yA550W.jpg

法国雕塑家朴舍雕塑《安吉利科像》

eV4Uqtm6CBaTdwMQ7WVxRBkcOh9DMmDkNiz6LdCX.jpg

法国雕塑家朴舍作品《行走中的雨果》

“大地诗韵”单元汇聚馆藏古今中外的大师名家作品,还特邀了当下优秀的中青年艺术家专题创作的相关作品,从山水清韵的中国山水画作品、综合表达的外国风景作品和体现中国花鸟画花草精神的传统名作三个方面诠释了单元主题。本部分有清代画家袁江的纸本设色《春江花月夜》、任熊的纸本设色《桃花》、任伯年的纸本设色《池塘睡鸭》、吴昌硕的纸本设色《寿桃图》、陈师曾的纸本水墨《水仙》、徐悲鸿的水墨设色《芭蕉黑猫》、黄宾虹的纸本水墨《颍水溪滨》、林风眠的水墨设色《早春暮色》、潘天寿的纸本设色《灵岩涧一角》、傅抱石的中国画《黄河清》、关山月的中国画《长征第一山》、钱松喦的中国画《常熟田》、陆俨少的中国画《江涛万古峡》、贾又福的中国画《太行丰碑》、吴冠中的水墨设色《春风又绿江南岸》、美国“新达达”艺术家贾斯伯·琼斯的布面油彩《理发师的树》、英国当代艺术家大卫·霍克尼的布面油彩《横渡大西洋》、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家耶尔格·伊门多夫的《德国的咖啡馆,好》、中国油画家颜文樑的《三潭印月》、罗尔纯的《新疆之春》,还有当代美术家牛克诚的纸本设色《白云染苍翠,碧草含华滋》和王克举的布面油彩《夜雨初晴》为代表的新作。此外,美国艺术家汤姆·韦塞尔曼的装置作品《第四号室内画》也在这个部分展出。

tKCdW7SbHzSCqqOK35nHBr2lB3aZSUtezMxqaiAG.jpg

丰子恺作品

0tyJK2CbalsLI3ymCcOFUkBC9gbVKPiUP2AoeqEn.jpg

冯少协 《中国共产党党员——钟南山》

U1nuxv90yzz8d1tSuuKwLgyP67VrKfEOygnpUFSw.jpg

傅抱石《黄河清》

“石榴同心”单元展现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主题性创作中对于民族题材的表达,这部分作品包括对不同民族形象的刻画,对民族节庆生活与日常生活中欢歌笑语的表达,对民族特色的纺织、耕种、放牧等各类劳动与家园建设题材的表现,还有对各民族团结共助的再现,如同一颗石榴的结构,多籽同心,展现中华民族大团结的主题。参展作品中有叶浅予的中国画《高原之春》、孙滋溪的油画《天安门前》、乔十光的漆画《泼水节》、潘世勋的油画《我们走在大路上》、朱乃正的油画《春华秋实》、张仃的中国画《苗家绣女》、周令钊的纸本设色《采风大苗山》、龙力游的油画《早迎晨风》、田世信的木雕《欢乐柱》等作品。

jQl02adJjgfVZr9A2XfLEeEC96NkN0QQXsSuU2Oq.jpg

关紫兰作品《西湖风景》

SkpHBdszQbpCs5TisB1yM9NUFKPswthrlXmuAarL.jpg

何家英《苹果红了》

PzfgA10ugLAqJQkRWNSKHCLaCNZr8SSRTlMnBEWc.jpg

何孔德《出击之前》

“艺心同音”单元以中国美术代表性作品和外国美术精品构成展示序列,在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不同媒介和不同文化传统的展品中寻找共同的艺术弦音,跨越形式语言、观念语境和表达方式形成跨文化的对照。参展作品中有德国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的风景《胡贝尔拉特附近的埃费尔风光》,也有中国艺术家钟涵的《沙尘暴之履涉》,还包括美国摄影家安塞尔·亚当斯的《月亮和半圆山》、中国摄影家郎静山的《湖滨秋》、中国油画家陈抱一的《香港码头》、俄罗斯油画家西多罗夫的《古老的伏尔加河》、中国油画家关紫兰的《西湖风景》、吴作人的《高原傍晚》、刘海粟的《黄山云海》、秦宣夫的《宫女》、苏天赐的《黑衣女青年像》、滑田友的雕塑《出浴身段》以及美国波普艺术家罗伊·利希滕施坦的《柠檬立体静物画》等美术史上的名家佳作,同构为“艺心同音”的单元主题。

7sIrpmka8A6erejTgkQnB5fep9Hbo0u4RPVf3fBD.jpg

黄宾虹作品

4oVkhDMzaCJPzAvyCrlakccmNv3aQSdDF7SIV4hT.jpg

黄永玉作品 《我的祖国 我的人民》

oojzgO43h2CumzftKsrY7Ff7Nlp2uGpq9bqrfB9d.jpg

黄胄 《出诊图》

“医者仁德”单元精选中国美术馆藏中从新中国建立以来到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题材的“医疗与抗疫”主题性作品。通过不同媒介、不同语言和不同创作方法的艺术作品勾勒了医护工作者风雨无阻在高原和风雪中的出诊形象、在科研领域攻坚克难取得突破的医学科学家形象和战斗在SARS、埃博拉、新冠和各类灾害现场的舍生忘死、义无反顾做最美逆行者的光辉形象。此单元展出的作品包括黄胄的水墨设色《出诊图》、陈衍宁的布面油彩《渔港新医》、王玉珏的纸本设色《山村医生》、邓子敬的水墨设色《新医班》、靳尚谊的布面油彩《医生》、朱乃正的布面油彩《新曼巴》、吴印咸的明胶银盐摄影《白求恩大夫》、黄永玉的纸本设色《我的祖国·我的人民》、彦涵的黑白木刻《生命卫士》、冯少协的布面油彩《中国共产党党员——钟南山》、庞茂琨的纸本水彩《天职》、赵振华的布面油彩《抗击非典》、张姝的布面油彩《我们一起面对——援非抗击埃博拉》、马蕾和张彩翼的坦培拉《呦呦鹿鸣》,还有赵培智的纸本水彩《火神山医院建设者》等。

mwxNLObH9qAy49n8DOzG7w9eUEMLQlJIaU3mOb0o.jpg

贾斯伯 琼斯作品

fcNYb9s75nunFkqQZZc8DnaQ2Vjmy3BMbYu1ybRq.jpg

贾又福作品

GZ1QBs7Rpm5BYjRBSH62o4eNyzdLVXZAVmMOEDy4.jpg

蒋兆和作品

“大国工匠”单元是针对国家工艺美术大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向设置的关于工匠精神的篇章,以中国美术馆收藏的“非遗”和工艺美术精品为核心,也特别邀请部分工艺美术大师的新作。在品类上,包括漆器、陶瓷、木雕、石雕、刺绣和唐卡等,以美术馆展览的品质呈现当代的工艺美术发展状态。工艺美术家和非遗传承人们充分运用不同材质和自然材料的本体特色,以匠心独具的慧眼将其创造为观众喜闻乐见、具有美好寓意的通俗形象,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美和美德的传承。参展作品有李凤荣的木雕《观莲自在》、斗尕的唐卡《千手观音》、黄宝庆的石雕《云游四方》、毛国强的紫砂《惠风》、姚建萍的丝绸、丝线作品《锦绣河山》等。

I32UXPXe6MnZOuUbzhia333U3s0YE870UPUxYebT.jpg

焦兴涛《烈焰青春》

YfwzrWsAyCvxrLA1JDbY18u5XAZFj3iHTSiFUHy3.jpg

靳尚谊作品 《帕米尔牧场》

dDFyzJpl9ySYXnDqVujbFVczktRLINHpyiDOwUJ0.jpg

康蕾油画作品《纯真的眼睛》

“时代壮歌”单元展示的是主题性美术创作中以呈现波澜壮阔的新中国历史和各个时期“建设题材”为关注重点的现实主义美术作品。本单元呈现了“中国艺术家在农村广阔的天地和工厂火热的车间感受新中国的新气象,满怀激情地表现自豪、幸福的新中国人民;同时,还有表现改天换地的新中国的建设景象的作品。”这些激荡人心的主题性创作汇成时代的壮歌,在展厅中诠释了时代的强音。此单元展出的作品包括方增先的中国画《粒粒皆辛苦》、潘鹤的铜雕《开荒牛——献给深圳特区》、宋文治的中国画《山川巨变》、艾中信的油画《通往乌鲁木齐》、广廷渤的油画《钢水·汗水》、韦启美的油画《新线》、王琦的木版套色《官厅水库的建设》等美术史名作,还包括礼赞新时代建设题材的近年国家重大题材创作工程入藏的当代中青年画家作品,包括周吉荣的纸本套色《贵州“天眼”》、马佳伟的油画《唱响明天——打造千年雄安》、张见等人集体创作的工笔画《助梦》等大尺幅主题创作。

GL6jdOGQCcWxSNtRqGxkZQoOVncwFIMgYWomi99c.jpg

郎静山摄影《滨湖秋》

9RyjxZVdrbDnaLeuklWdgV48osCrXQrkezWRGN1w.jpg

李可染作品 《蜀山春雨》

策展的延伸:两个专题叙事

与七个主题单元共同构成“美在耕耘”大展的,还有两个分述“耕耘”和“美”关键词的专题展。一个是“人民的形象(续篇)”,系统展示新中国成立后为人民和时代造像的馆藏肖像画;另一个是“书为心画”,呈现绘画与书法的同源,展示了历代画家们的书法佳作和创作者在艺术世界中的笔墨耕耘。这两个专题展览分别从社会学和艺术界两个层面进一步延伸了“美在耕耘”的关注视角。

44DEoOuqI6fmyOeJobMdXjn0PwMACyshaW6UYuP8.jpg

ILAUs3nwWq4AFt5CQtKR8vlsGuEMXjhTqbpVeWAh.jpg

李迅雕塑《天使的唇印》

azsAbZGtjMPmFsDmBrwA8Q7fVlXYmtOsipmUC5NT.jpg

李洋中国画作品《孟润 傣族厨师》

“书为心画”在美术馆的殿堂里将“书与画”的关系进行了诗意化的关联。书画家也是默默耕耘的老黄牛,他们在砚田中从未停歇,经过长期的苦练方能找到书写和艺术表达的契机,从而养成书画家创作的艺术方法。本部分遴选馆藏画家书法精品,通过比较研究的方式倡导东方美学的通感,将写意精神在当代继续发挥。本部分展示的作品有明代唐寅的《行书落花诗》、陈淳的书法《草书(归去来兮辞)》、徐渭的《莲舟观音图》、董其昌的《草书》、清代石涛的《山水》(十二开册页中的书法部分)、金农的《醉钟馗图》、郑燮的《兰竹》、赵之谦的《双清》、吴昌硕的《书法(节临石鼓文之一)》、张大千的《给大方手书一》、石鲁的《为赵望云题字》、李可染的书法《万紫千红春满园》、李苦禅的《祝枝山联句(书法)》、陈大羽的《庄子句》、饶宗颐的《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林散之的《杜牧绝句》等。

so64WCAhl9okIPaUSBx9ZjADBGzqGclBkdzDzROg.jpg

李洋中国画作品《孟润 傣族厨师》

ZLd8FUfILHTPPsGYUUVx1UhOJlIj9wrdQBEnR2ht.jpg

里希特作品

kAMP6W1Nkl3Saaf6vHIIhdgHGPvZrg2OFVC6I1K0.jpg

林风眠作品《早春暮色》

“人民的形象(续篇)”美术史经典藏品串联起近五年新入藏的肖像画,以此达到讴歌人民和推动当代创造的效果。从社会学视角延展和分述“美在耕耘”的展览主线。本部分含18号开渠厅的“张安治绘英模人物”(铅笔画),代表性的作品还包括蒋兆和的中国画《给爷爷读报》、孙滋溪的油画《京郊农民:先进工作者》、李琦的年画《农民和拖拉机》、李斛的中国画《女民警》、周思聪的中国画《长白青松》、何孔德的油画《出击之前》、吴作人的《齐白石像》、刘焕章的雕塑《作家沈从文》、袁运生的素描《抽烟斗的老农》、韦尔申的油画《吉祥蒙古》、龙力游的油画《荡秋千》、何家英的中国画《苹果红了》、田黎明的中国画《向日葵》、闫平的油画《小花旦》、李洋的中国画《孟润 傣族厨师》、康蕾的油画《纯真的眼睛》、焦兴涛的雕塑《烈焰青春》等。

GOxoqyXZR5B2mUjZRJ915vusMzEnMG0uy3jDr75E.jpg

林散之《致高二适诗稿》

eQmyLfVUHav5xoOGMFzbdGiGUX41RO4Xrg4Mext0.jpg

刘海粟作品

oHfCRdU2a87hJf1yVhmYOJcrW255wo2owtQ76gHV.jpg

刘开渠《录石涛题画》

余论:从美术馆策展到典藏活化和社会美育的思考

大主题下的单元叙事与专题展览的有机结合成为本次“美在耕耘”大型展览的特征,也具有一定的展览群效应,都统一在耕耘与美的叙事结构里,其中每个单元的呈现内容分别从辛丑意象、自然美学、人文风景、民族团结、跨国交流、医护抗疫、大国工艺、社会建设、砚田耕作和人民形象的不同角度,透析了美在耕耘的丰富含义。从美术馆策展的主题叙事出发完成了清晰而明确的学术表达。其中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在美术界和美术馆领域,如何通过馆藏策展去“活化典藏”,使得冰冻在博物馆库房中的存储物转化为有着文化含义和美学温度的展示物,使得由藏品向展品的这一转换过程中,让每件“信息物”与殿堂空间结合,与人的观看行为和文化感知发生关系,发挥美术作品在“接受论”层面的作用,成为有逻辑叙述中的“美育物”。这一系列的问题正是当下的美术博物馆界和策展界正在面临和有待深入的课题。从本质上讲,美术馆从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为出发点,是学术研究和观众互动有机结合的“物-信息-人”的转换器。而美术馆的公共空间属性使得美术馆成为链接艺术世界与公共领域的中枢结构。在美术创作和社会接受之间,美术馆通过策展行为来实现文化功能。从“美在耕耘”的策展解析中可以看出,策展,也正是实现典藏活化与社会美育的关键方式。这个展览对美术馆学和策展学的启发或许还有许多,对业界继续深化研究提供了可资探索的视觉文本。

xmLm1DchXXxb3KIGZLlsgVibN9FDwRHL2Njzecwi.jpg

Tsqd91jEnx2gOUdBpyjR136STqchYInGkon3trau.jpg

明代王珪《百牛图》局部一

本文发表于《美术观察》2021年第三期

王萌(艺术评论家,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

2021年1月21日

关于作者:


gEYYZ5sJVBJ9VKLV5038dUsKawXjUyEHFkYpj3u6.jpg

王萌

王萌,知名策展专家、艺术评论家、新美术馆学研究者。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策展人。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学术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协策展委员会委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理事。大学与研究生均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长期从事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当代艺术研究、中国体系中当代艺术和主流美术的比较研究、新艺术动向观察、美术馆学并在实践中推进策展探索。2010年以来在中国美术馆参与组织近200场展览。学术型的独立策展作品两次被文化部(现文旅部)评为全国年度优秀展览,三次被北京市文化局(现文旅局)评为北京年度优秀展览。出版11本学术专著:理论专著有《美术馆作为“文化发生场”的启示:一种新思维的提出》;著有三部实验报告《来自水墨的新语境》《抽象艺术新一代》和《今日绘画中的媒介与方法》;主编三部研究室报告《图像研究室:水墨进程的一种“显象逻辑”》《绘画发生中的观念和语言》《运行中的“非形象”》;主编《中国意志——当代中国绘画》《视觉乐园——于幸泽的艺术世界》《从现代出发》(副主编)《敞开视野:水墨的生态》。

作者:王萌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