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厚度、深度、广度到温度 ——2018四川美术学院馆藏精品展述评

2018-10-31 13:43

作为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专项活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现当代作品展,以精心的作品遴选、展陈设计及公共教育,从2018年1月起的十个月来,获得超85万人次观众的良好社会评价。作为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2018年最受关注的展览之一,概因本次展览作品的历史厚度,策划学术的深度、展陈思维的广度从而使展览呈现出的温度,深深吸引或感动观众。

历史厚度的精品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丰富,仅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现当代艺术作品就1000余件。本次藏品展,经过策展团队精挑细选,共精选出115件馆藏作品,其中82件作品是被收藏以来首次向公众展出。

本次国画展品,17件精品创作年代从上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年代跨度60余年,题材涵盖了连环画、书法、山水、人物、花鸟。本次展览展出油画33件,从20世纪50年代,由叶正昌、刘国枢、刘艺斯等坐镇创建油画系,到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的“伤痕”和“乡土”潮流,及此后的新生代、卡通一代都有覆盖。版画从四十年代的江敉、谢梓文起,在此次展览中的呈现相对丰富而完整。45件作品全覆盖了上世纪50年代“以黑白木刻的表现形式”著称的四川版画学派,如江敉的《战鼓》,吴凡的《蒲公英》几乎所有重要作品。

“川美雕塑”师法欧洲古典理念、前苏联现实主义精神,融汇贯通中国传统民间技艺而自成一体。从秉持现实主义立场的里程碑性质的《收租院》群雕,到注重对雕塑本体语言研究,探索新材料特性,及突破雕塑传统边界,都线性地得到展现。

西南,尤其是重庆,在抗战时期文化名人荟萃。仅就国画而言,自1942年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成立起,张大千、吴作人、叶浅予、丁聪、关良等均先后任教。作为西南地区唯一的美术学院建校以来的艺术家作品,不仅是四川美术学院的学院艺术教育具体学科结晶,也是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等著名艺术家、教育家艺术创作观念、艺术思想泽被西南的体现。

百余件精心挑选出的作品饱含历史温度,为有学术厚度、学术叙事的馆藏精品展览的铺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术深度的策划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现当代作品展,利用国内网红美术馆(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的一部分空间,经过美术馆收藏部、学术研究与策划部、展务部协同,特约专家李彤、郑川等参与,历时两年,经多次研讨的充分准备,得以形成展览策划方案。

展览策划方案从将美术馆现有历史、文化的“家当”设计为美术馆新馆的长期陈列展,发展为一个有学术品质的、反映四川美术学院乃至西南地区艺术发展历史的精品展。策展团队梳理、遴选美术馆馆藏作品的同时,补充完善了大量历史文献,使作品铺陈与文献梳理结合,以精品佳作的点牵带不同学科及创作脉络及维度,从而呈现出学院教学与创作的发展历程及整体面貌。

对推动美术馆藏品的梳理、研究、保护和修复工作有了进一步地推动,也是新馆开馆以来首次较为系统的馆藏作品集中展示。

思维广度的展陈

为了使展览形态更丰富,脉络更清晰,也为了使公众更容易理解,展览团队在布展方式上激发各种创想,努力使展览思维上达到空前的广度。

馆藏精品展所利用展厅,入口空间为狭长缓坡,空高近十米,部分区域相对狭窄,光源难控制。有效利用现有场地空间成为首要问题。经过深入的论证,展览团队根据作品形态特点及历史关联,对展区进行了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分区。针对部分藏品的外形及空间占有关系,还对展览空间进行了必要“微”改造,力求科学合理调度空间场所。如为彭汉钦雕塑作品,就“大动干戈”开墙破洞,作品巧用自然光同时,展陈空间更为通透,为观众创造一种“凝视”的感觉。

同时,为让公众听得懂、看得懂,布展上来了一场艺术“大科普”。在考虑观众观展舒适度的基础上,根据美术馆和学科发展时间轴,做了展览历史背景的清晰梳理。如用网格布展出文献,避免空间的简单直白。版画展区,摆放版画制作设备,播放版画制作视频;油画展览,增加写生场景;雕塑展区,置入泥塑课堂场景装置作品。尽量还原教学与创作现场,将平面绘画陈列,搭建更直观的立体体验平台。

情感温度的公众教育

作为共享“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罗中立美术馆”的美术馆展场,有学院学术立场与公共责任的双重身份及使命,既要承载学术,还要面向公众的教育功能。本次馆藏精品展展出期间,因势利导充分整合学术资源,先后针对不同年龄、文化及职业背景层次观众,开展了30余场公众教育。

针对普通观众,开展艺术素质教育方面,展览团队从整体上提升面向观众的导览服务水平,普及基本艺术知识。比如专门制作的版画教学与创作的视频,向观众普及了版画基础知识,脱离版画仅仅是木刻的片面认识。针对有艺术教育背景观众的精英层面教育,开展了讲座和研讨会形式的深入交流。比如借助刘艺斯作品修复,延请修复专家针对此一化作保护案例,组织了广受欢迎的专题交流会。

针对艺术爱好者和具有收藏艺术作品兴趣的观众,以交流会的形式,向观众开展常识教育,普及艺术相关知识。针对少儿等特殊群体,开展形式生动的艺术教育。比如少儿美术教育,组织了有艺术爱好的少年儿童参与现场创作。在父亲节前夕,组织老师指导小朋友,绘出自己父亲的肖像,跟随老师欣赏艺术家罗中立作品,从艺术家个人经历,理解创作思路、艺术风格等。艺术家罗中立通过立项、研究、考察等过程完成创作,最后每个小朋友向讲述自己的作品。完成创作的小朋友由美术馆颁发收藏证书,既实现了面向孩子们的艺术熏陶,又以现场参与方式,激发小朋友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本次展览通过分阶段、分角度推出一系列公共教育活动,让藏品能够最大程度地惠及群众,不断提升美术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作者:陈刚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