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北宋·米芾《听瀑图》(传),纸本,42x35厘米,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世已无米芾画迹传世,应该是明、清好事者按记载中的米芾画法为蓝本而进行的臆造之迹。
元代以后,由苏轼(1037-1101)、米芾等人倡导的“文人画”审美趣味大为发展,并逐渐成为画坛主流,苏轼、米芾等人因首倡之功而备受推崇。一些“文人画”家和持“文人画”观点的理论家更是将米芾提升到画圣的高度。
晚明大书画家、理论家董其昌(1555-1636)便极力推崇米芾,他说:“诗至少陵,书至鲁公,画至二米,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在董其昌看来,米芾不仅是严格意义上的画家,而且还是一代宗师,画史地位是非常高的。
董其昌在整个明清画坛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米芾因董其昌的极力推崇,在明清画坛上牢牢占据着重要地位。清书画鉴赏家卞永誉(1645-1712)评米芾画:“岂知南宫迥不群,一扫千古丹青尘。”显然,卞永誉也将米芾作为开宗立派的大家看待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