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寄居蟹赋
庚子仲夏,五黄六月。燕赵大地,土润溽暑。京畿城邑,雨泽时行。三伏邪生,燥湿交替。流金铄石,酷热甚嚣。为趋凉解闷,余与眷属驱驷东奔,经津沽,过凤凰城,历四五时,越六百里,终抵渝水,择一客栈而居。
客栈设楼三层,处一半岛南隅,临海而立,北依高台,东据水滨,南近沙滩,西接矶沚,地位优存,视野阔朗。环东、南、西三面可观远景,眺穷处,起遐思。极目遥视,海波不兴,湛蓝碧透,时观鸥群扶摇翻飞,雀跃而击水;间看舳舻鱼贯穿驶,梭行而劈浪。茫茫渺渺乎,海天共一色,如丹青绘就;清清濯濯乎,天地同一宇,似造化天成。
余于客栈安顿毕,闲卧于榻,透视南窗,环顾周遭,顿感此处真乃匠心独运。汝若喜海,栖于此,可谓观海不出户,赏日不出门,朝可沐海风,暮能听涛声。近水而居,为余逐梦之所也!
有此闲逸处,余喜,眷属亦欢,小女甚乐。其喜海,莫过于拾海贝,戏海水,恋鱼虾蟹螃,玩石沙丘滩,乃知神物之自然,盖与天工而相并,纯其秉性,撒其娱嬉,尽得天时地道也。
一日,余昼食毕,小女约余于客栈外滩杂石处玩习。其眼疾手迅,从滩石中拾一寄居蟹,其体呈黑褐色,跪螯昂动,趣态妙生,惹得小女喜不自制,遂备一空瓶,舀来海水,将蟹存入瓶中,带回住处,颐养而观。
余借机观蟹习性,真乃因名而生。若初见其形,不可真赏,易被迷惑误判,故须近以端详,惟见一小蟹寄居于贝壳,疾行于浅滩石缝,远观似贝在游弋,实则为寄居于贝壳之蟹淡定自行也。贝壳作为掩体,为其所,累可安眠,以成顺天栖居之地;护其身,险能防敌,以解生存不测之困。贝蟹同体,相伴互依,贝为蟹之用,蟹因贝而生,此乃自然之成,天作之合也。
寄居蟹者,乃浩瀚海洋万千生物之一也,其较鲸鲨不及体巨,比鱼鳌不及迅速,与神龟相权不及延寿,孰与牡蛎螺螃美味乎?非也!其生之于海,亦取之于海,然海之博大不弃其微,水之渊深不舍其小。呜呼噫嘻!此谓海之性、水之道、天之德者也。
正如苏子所言:小大出于相形,忧喜因于相遇。小女之喜,源于与寄居蟹之相遇也。而寄居蟹之喜,则源于海之博大与无穷尽也!吾等之众,譬之寄居蟹有何异也?蟹寄居于贝壳,生养于海洋;余等寄居于屋宇,生养于天地。故蟹有其乐,余等应有其乐也。蟹不惧于海洋巨浪惊涛之险,余等亦应不惧于造化风霜雨雪之威。世间万物,其性归于一也。若以自乐,近于天地之乐;以自得,同于天地之得;以自助,取于天地之助,此生焉为徒然与?
当午,余正小睡,小女嘱余将存养之蟹放归于海,并曰:蟹为海所生,亦归海所长,不可使之殒命。余遵嘱,看蟹重回其居所,欢快而行,此时余之心情,亦同蟹之心情也!
噫!人若惜他,天必怜人。人若悲他,天更悯人。此谓推已及人之理也!
是夜,天钳明月,皎皎兮如银,奕奕兮似雪,照映海面,波光粼粼,灿若珠玑。海风习习,拂帘而动,光影斑驳,微凉袭身,余渐得睡意,于窗前观海,臆想蟹已入睡乎?其居于住所,随波而眠,此谓思之所存,道之所存是也。
稍顷,余亦入睡,安眠晋寂,一觉天明,遂起身束装,开轩而观,听涛声入耳,滔滔兮阵列不绝;引晨风拂面,缕缕兮清濯无尘。然此时之浪已非昨日之浪,此时之风已非昨日之风,此时之景已非昨日之景也。余不禁喟叹:昔时已逝,光阴不可往复兮,今定胜昔!旧景虽移,春秋仍能重来兮,时可得安!
转瞬,余见旭日高悬,晨光如新,海天漫漫,幽然渺渺。旷野辽阔无边,茵茵葱葱。天地物我皆呈祥泰,此谓善莫之大焉!
作书、绘画、治印、吟诗乃为余之好也,然好之为好,难以精也。故作文之事,以记心手之迹,聊以闲时自阅自赏耳!
此文为余于庚子六月十七日于北戴河客居时所作,时隔一年,余以书之,仍忆旧时之兴,且为庚子全球大疫而叹。世间万物生灵为贵,一鱼一虫,一禽一兽,皆须尊之爱之,不可伤其性命,绝其寿数,人若以此理善待万物,万物当同以视之于人也。
辛丑年仲夏柏举山人毛远志写记
作者:毛远志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