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多重指向的精神景观——铁心当代艺术

铁心

本名孙毅。当代艺术家、“70后”诗人。现工作和生活于山东济南,从事油画、观念摄影、诗歌等创作。泉城诗歌节发起人。2018年荣选为“墨斗鱼艺术年度艺术家”。 

作品《曲水流觞》获“2019中国(北京)国际抽象艺术展”银奖;《晚宴NO.11》获2019第三届“独立品格”当代艺术提名展优秀奖;《晚宴NO.8》获“首届宝龙艺术大奖展”油画铜奖;《晚宴NO.10》获“2014山东(国际)艺术双年展”优秀作品奖;《灰城·老卡车》获“生存·和谐美好—上海世博会中国美术作品展”油画最高奖。

诗歌作品发表于《诗刊》《诗潮》《延河》《读诗》《山东文学》等杂志,并入选多部重要诗歌选本、年选。出版有个人诗集《铁心的铁》。



多重指向的精神景观
——铁心当代艺术
文|王斐

从本质上看来,世界图像并非意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世界成为图像标志着现代之本质。

——马丁·海德格尔  


铁心《晚宴NO.9》布面油画 180×256cm
人类的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会带来艺术上的变革,技术与文化、艺术共同推动着消费型社会,改变了人们的视觉经验。在此意义上,图像就是权力,我们越来越依赖于形象来理解世界和我们自己。当代文化正从以语言为中心的文化转向以图像为中心的文化,正如费尔巴哈所说,社会的主要活动之一是生产和消费形象,威力无穷的图像左右了我们对现实的要求。
铁心 《晚宴NO.12》布面油画 180×130cm
铁心的作品是基于其诗歌、油画、观念摄影、行为艺术等综合艺术而成的实践,并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思想剧场。他穿越了现代性、后现代性的壁垒,游离于抽象与具象之间,有效地将记忆、经验、技术、图像与手工方式融合,对抗着甜蜜光滑的传播型资本主义。这也意味着他的艺术创作进入了一种更加广义的美学观念,即将各种艺术实践的轴线置于一种更加广阔的历史和感知体系中,这样的一种机制将主体缝合在一种虚幻的一致性和认同中,构成了一个有着多重指向的精神景观。
鲍德里亚在《仿真与仿象》中说过,现实本身就是超现实的。如今,日常现实——无论政治的、社会的、历史的,抑或经济的现实,从现在开始融入了超现实的仿真的层面,无论在哪儿,我们都生活在“现实的审美幻象之中”。在铁心作品《拆装日》、“灰城”系列中,我们就看到了这种现实或者说超现实。
铁心 《灰城·老卡车》布面油画 97×137cm
艺术的复制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揭示。安迪·沃霍尔说:“人们不过是在复制各种东西而已,甚至艺术家也是如此,对于艺术家而言,他就是要解释出这个世界的复制性,他用复制的方法来解释这个不断重复的世界。”这种复制与重复,每一步都被视觉化地改变着。在不同的语境中,一件复制品变成了一系列不同的原件。每一次语境的变化,每一次时间与空间的嬗变,都是对前一次复制状态的否定、一种意义上的断裂、一种剩余物裹挟人类生存的疑虑、一种打开新的未来的开始。如作品“灰城”系列、“晚宴”系列等。
铁心的艺术是以对生命追问作为表达内核的,生存状态及其境遇一直是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虽然黑格尔和丹托都曾经预言过艺术的终结,但图像化艺术于当代艺术而言是一种自我救赎,另辟了一条没有清规戒律的自由之路,这在诸位当代艺术大师身上已得验证。铁心自称的这种当代具象艺术,使得绘画产生了一种当下性、在场性、身体性,并在技术的推动下,绘画已然超越了画面视像本身,审美变成了一种酷刑,并以特殊的语言概括出高度提纯的精神内核,同时为我们提供了其他观看方式的可能性。
铁心 《灰城·吸管》布面油画 120×130cm
福柯提到过,人们对自身乌托邦身体的塑造和自我实现,如今被过度强势的消费媒介所异化,身体的愉悦开始变成身体的仪式,甚至身体本身也开始脱离个人所希求的自我人格。而当产生新的剥夺后,人们又会开始追寻其否定面,物态的审美政治开始对抗被收编的异质性,如铁心的作品《哀歌》《老卡车》《迷蝶》等,就发出了一系列的追问:人在技术时代,肉身与灵魂、与物该怎样平等相处?是异化还是进化?当灵魂被物锈蚀,我们当如何自洽?

幽灵的阴影盘旋在流动性的现代社会的居民头上,笼罩着他们所有的劳动和创造:这是剩余的幽灵。流动的现代性是一个有着过度、剩余、废弃物以及废弃物处理的文明。

——齐格蒙特·鲍曼


在现代性和工业文明,以及与它们相对应的意识形态的笼罩下,社会生活是一连串消费符号的总和。艺术最有生命力的部分进入大众消费和实用主义的流水线,人类的灵魂变得无趣,技术、文明、现代化的力量异化着人类的本能,思想以及创造力随之对物的依赖被资本裹挟而来,人们被迫做出选择,新的拜物教正在悄然生成。发展与停滞,危机与循环,不断积累的过去,成为剩余的神话。

铁心 《晚宴NO.10》布面油画 180×130cm

在消费主义的背景下,铁心的作品熔铸了一个庞大的全景监狱,自然与世界俨然成为人类主义的囚徒,这种被消费主义和剩余物笼罩的狂欢,代表了穹顶之下精神的沉醉与超越,从而释放出了一条解决之河——用以抵抗庞大的结构性压力的通道,同时也象征了对文明扭曲和技术过剩的清算。
铁心的观念绘画艺术以一种异质化、不确定性的姿态介入,夹杂着一种启示录式的叙事,借以图像化生产这种新的光晕照亮了那些被忽略的现实。这种根植于个人经验的独特景观的呈现,像一个资本主义后工业时代的寓言,弥合了随机性的日常光景与宏大叙事的稠密关系,同时超越了物的内在性,使一切平稳、乏味,有限的日常变得无穷。

铁心:不问风篁

文|杨妮

铁心的作品充满了诗性、现实感,内容上孤寂,直击人心。艺术家对后工业与后疫情的社会状态有着自己的思考,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我们的生活将何去何从?工业和资本、疫情和存在,在这种裹挟的世界里,我们将失去什么?铁心的一系列作品代表着回归—回归到内心安宁、平静的一角。
铁心 《晚宴NO.13》布面油画   180×130cm
正如铁心的“晚宴”系列作品,破碎的灯泡充斥着整个画面,采用了大片亮丽的色彩。白炽灯具有功能性,照亮了这个绚丽的世界,但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能量,给环境造成了伤害。正如画面上碎裂的灯泡,它脆弱,但尖锐的玻璃隐藏着攻击力,让人在心理上感到威胁。《晚宴 NO.13》放大了这种威胁,血红色晕染了整个画布,极具视觉冲击力。
铁心《灰城·哀歌》 综合材料 64×54cm
艺术家的作品中还体现出对轻与重的衡量。比如他的最新作品《灰城·哀歌》,其整幅画模仿出了黑色纪念碑式、雕塑般的质感,庄重深沉。黑色是最浓重的颜色,在这里象征着情感的哀恸。在一片茫茫的黑夜中,艺术家设置了一个金属质感的十字架,中心围绕着耶稣和十二门徒,代表与神同行。这样宏大的哀歌中,白色像一撇光亮,落在画面下方。这像是人性的灵光,划破了压抑的黑暗。《灰城·迷蝶》也展现出了轻与重的对比:重的是汽车这一机械猛兽被拆解、遗弃的废墟;轻的是前景中振翅欲飞的蝴蝶,它占据画面中央,闪现着生命的光芒。
铁心《灰城·迷蝶》布面油画 130x180cm
2020年12月19日,当“不问风篁”铁心个展开幕时,上海外滩的钟声从不远处阵阵传来,带来了这个冬天萧瑟的寒风。窗外是正在建造和被打磨的都市,窗内是铁心提供的世俗世界里的一方净土,各种思绪有了容身之所。来宾们围坐在一起,畅谈着艺术和我们脚下要走的道路……
铁心 《灰城·微光》布面油画 140×120cm



编辑刘礼福

排版|唐丙



 新书包邮   《艺术本无价》荟萃《艺术市场》15年精华 | 王世襄题签 众大咖推荐
作者名单:叶佩兰 单国强 杜廼松  赵榆  陈传席 陈履生 朱绍良 刘尚勇 马海方 朱培尔 郭庆祥 贾廷峰 王倚山 朱万章 甘学军……
推荐阅读 
AM 新媒体矩阵
(长按二维码关注)
点击左下 阅读原文 购买新刊






喜欢请在看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