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帽哥与藏家面对面】秋斋主人曾国和:收藏的“进阶”

2015-03-10 21:18

  编者按:收藏界有许多充满了传奇色彩的收藏翘楚,也有许多延续着传统的“密不示人”原则的收藏大鳄,还有更多的藏家是从“草根”做起,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逐步构建起符合自身标准的,令行业内广泛赞誉的收藏体系。他们中大多数人的成功绝非偶然,每一个人的收藏之路,都有太多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之处,大部分人并不是出身于收藏世家,都是通过各种尝试和努力,甚至是在吃亏中逐步成长,因此如果走进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的收藏心路和实战历练,对于如何成为一个好的收藏家,或者怎样收藏到好的艺术臻品,会对大家有所启示。

  艺术品投资与收藏行业,对于许多人来讲,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领域,很多企业家以及精英人士,虽然喜欢艺术,懂得这个行业能够为企业带来诸多效应与收益,但却苦于圈子封闭,观望良久,不得要领,总感觉市场鱼龙混杂,真假难辨。这也是雅昌艺术网与收藏家、丰华臻传创始人李笠(帽哥)独家合作,推出《帽哥与藏家面对面》的初衷所在,雅昌艺术网希望通过这样与顶级藏家之间的访谈,通过帽哥的独特视角,全面展示重量级藏家的收藏历程及经验,给予将要进入收藏行业的人以指引。

  新加坡著名收藏家、秋斋主人曾国和先生

  首期推出的收藏家,帽哥选择了近现代书画领域的收藏大家、来自新加坡的著名收藏家曾国和先生。

  正如帽哥所言,首先选择“面对面”曾先生的理由很多,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在这个行业中无论是讲投资还是看收藏,曾先生都是一位全能的前辈,值得我钦佩与尊重。他的睿智和老到,对书画过人的鉴赏能力以及多年积累的宝贵成功经验,堪为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当我把想法通过微信与曾先生短暂交流后,他便谦虚且爽快地答应与我合作,令我十分感动。借此机会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曾国和的艺术世界,近距离地聆听这位知名而又低调大家的收藏心路吧。

  关于“秋斋”主人曾国和

  “收藏不在量而在质,我可以卖掉十张画只为换回一张画。优秀的藏家必须要有思维性和计划性,此外还要有前瞻性和文化素养,不能漫无目的,要清楚方向,专心致志,如此才能让藏品的文化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曾国和

  新加坡“秋斋”主人曾国和,广东潮安人,早年从事新闻工作,专职报道艺文,由此而与艺术结缘,这段经历的耳濡目染促成他踏入艺术品行业,自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已逾三十年。其中早在80年代,曾先生就与李可染、陆俨少、吴冠中等大师成为忘年交,并在他们的帮助和指导下开启了自己的鉴藏之路。2010年,曾国和在保利艺术博物馆的盛邀下,携部分藏品于北京举办了《秋斋藏画大展》,因完整呈现了一场20世纪中国水墨书画的视觉盛宴而轰动一时。“秋斋”收藏以精准的定位、独到的眼光,构建起自身完善的近现代书画收藏体系。

  著名收藏家、丰华臻传创始人李笠(帽哥)

  我与曾先生

  我久闻新加坡“秋斋”主人曾国和之大名,也知道曾先生是这个行业中的前辈,但以前作为新进买家跟曾先生接触并不多,直到今天也未能与曾先生有过深入交流,甚至连顿饭都没有吃过。2014年底和曾先生加了微信关注,增加了一些交流。在此之前,我与曾先生有过的几次碰面还都历历在目:

  2011年嘉德春拍《东来图画-日本回流》专场中,我购买了一幅李可染先生出版于1979年“中国荣宝斋展览会画集”的作品《春花灿若霞》,离场时遇到曾先生,他对我说了一句,“这幅作品是这个专场中的眼珠子,买得好!”我道谢后即离开;

  第二次碰面是2014年参加保利秋季拍卖时,在电梯中再一次偶遇曾先生,我主动跟他打招呼,曾先生幽默的对我说,“帽哥,你好!你的《帽哥陪您看预展》传播了正能量,做得不错,我今天购买了一幅你推荐的1548号,叶浅予先生创作的作品《高原牧笛》。”我回答道,“先生您客气了,这只是巧合而已,而且这幅作品是我举到您前一口,恭喜您买到了。”

  这也是我们最近的一次照面。

  采访者:李笠(帽哥),著名收藏家、丰华臻传创始人、雅昌艺术网专栏作者

  被访者:曾国和,秋斋主人、新加坡著名收藏家

  帽哥:曾先生您好,据我了解您很少出现在媒体以及公众视野中,所以我特别感谢您接受我的访谈。首先想问您是在何种机缘下进入的艺术品市场?我很想知道您从无到有的收藏历程,特别是刚刚涉足这个领域时的一些情况。

  曾:我算是较早进入大陆的新加坡艺术从业者。1979年当我还是新闻从业员的时候,我受邀和其他新加坡各报社的新闻工作者到中国访问,那一次的访问使我接触到了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画廊荣宝斋,看到了不少中国优秀画家以及大师的作品在这里陈列,内心无比激动,觉得这些名家画作如果能够介绍到新加坡的华人社会中,在当时应该是一件极其有意义的事情。就这样,我立刻行动,开始了我的中国书画经营之旅。我是在多年的经营过程中,逐步地把我认为优秀的作品累积起来,形成了后来的"秋斋藏画"。

  吴冠中《欢腾之夜》 80年代作 设色纸本 102X105公分

  帽哥:能简单介绍一下您当初与李可染、吴冠中等大师相交的过程吗?他们对您的投资收藏之路起到哪些相关的作用?

  曾:和李可染、吴冠中等大师的交往也必须从荣宝斋说起,因为我最初是在荣宝斋的穿针引线下,才有幸结识了这些二十世纪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之后我经常登门请益,从他们身上直接理解到中国绘画的精髓和做人的道理。由于较长时间耳濡目染,使我有机会全面地认识了大师们艺术的精辟之道,并促成我大量收藏他们的精品佳作。

  陆俨少《巫峡高秋》 1979年作 设色纸本 70X138公分

  帽哥:中国内地的艺术品市场仅有二十余年的历史,算是发展的初级阶段,与艺术市场发展相对成熟国家地区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

  曾:新加坡和海外的其他艺术市场,如台湾、香港等地区发展得比较早,市场也相对成熟些,中国很多名家大师作品早在60年代便外流到这些区域。以这些成熟地区而言,藏家购买艺术品更多的目的,在于鉴赏与收藏,经年累月,逐渐形成书画的宝库,极少的买家是为了从中短线牟利。

  帽哥:您现在早已经练就了过人的眼力,可谓法眼如炬,但早期的打拼历练之时,除了有大师的帮助,还用什么鉴别作品真伪及其精彩程度的有效方法?

  曾:我由于从业时间稍早,加上受惠于中国各大画廊的协助,有机会全面深入的了解近现代书画这一块作品的真貌,从中也让我有较好的条件学习、鉴别不同画家作品的真与伪,精彩程度的好与坏。总之,向艺术前辈虚心聆听讨教,多多观摩臻品画作是不二法则。

  帽哥:现在国内许多优秀的企业家都想进入到艺术品行业,可总感觉市场中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因此许多人只能望而却步。以您的成功经验,能否给他们提些良好的建议呢?

  曾:艺术鉴藏谈何容易,虽说讲究机缘,但更讲用心。专业行家和藏家必須具有时代性的艺术品味与前瞻性的眼光!否则,在这鱼目混珠的市场里,很容易深陷泥沼,花了钱还买到不是心仪的作品。由于这是比较专业的行为,能够找到相对应的好的专家,从旁协助确实能够减少失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吴昌硕《老菊疏篱》 1915年作 设色纸本 137X68.2公分

  帽哥:这些年由于国内大的经济形势放缓,艺术品行业也进入了深入调整,您对当下的市场状况有何判断?现在是入市出手的上佳时机吗?

  曾:中国经济放慢,艺术品行业也进入调整阶段,这是很正常的一种经济现象。股票也好,房地产也好,都有类似的调整情况,所以我丝毫不觉得奇怪,反倒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入场时机。相信很多人都会同意,有一段时期艺术品涨的速度也太快了。合理的调整也是为了市场更健康的发展。

  帽哥:许多近现代大师都曾经在新加坡举办过展览,也给狮城留下了不少精品佳作,可否介绍一下新加坡艺术收藏的大致情况?

  曾:新加坡作为一个华人社会,经济在70年代也曾高速发展。那时候艺术品交易活动非常蓬勃,也吸引了不少的大陆画家来新加坡办展。这期间,在这个方圆只有七百平方公里的岛国,的确存留了不少优秀的名家画作。其实,早在解放之前,中国也有不少的画家南来狮城,像徐悲鸿、何香凝、张大千、刘海粟……其中,徐悲鸿更是六次来狮城,最长的一次也就是1939~1941年,一直到日寇南侵为止。期间他前后办了三次个展,留下了大批的重要作品。也为新加坡的私人收藏开启了崭新的阶段。

  刘奎龄 《五伦图》 1935年作 设色绢本 139X66公分

  帽哥:新加坡一直是海外中国书画收藏的重镇,您最初介入到收藏领域时,周围的收藏氛围如何?

  曾:也因为如此,40年代、50年代新加坡涌现了一些重要的大藏家,比如香雪斋的陈之初,虚白斋的刘作筹,百扇堂的黄曼士,袖海楼的杨启霖……。我是在80年代初开始和中国各大画廊,如:北京荣宝斋、北京文物商店、北京画店、上海中国画院、上海友谊商店、深圳博雅、香港集古斋等书画机构联手合办展览,前后历经35年,画展主办场次超过150场。

  帽哥:在您的藏品中,您最心仪的是哪些作品?打动您的因素有哪些?

  曾:我自己收藏的中国书画作品无数,百年画壇百花齐放,近百年画家的代表作均有一二。收藏范围是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上线的近现代中国书画,近现代离我们比较近,更能产生共鸣,这个时代也是中国书画一个重要的大时代。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这时代的作品具有不同的社会面貌,能掀起千层浪。我很幸运能生在这个时代,并有机会结识包括李可染、陆俨少、吴冠中在内的名家,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刻苦向学的精神和做人的道理,终身受用不尽。

  帽哥:当然收藏并不是一个绝对的事情,在您收藏的过程中,有没有与您失之交臂、遗憾错失的作品?

  曾:有,比较遗憾的是86年原来有机会买到一张徐悲鸿的重要油画《放下你的鞭子》,当时,卖方要价十万新币,这是徐悲鸿在新加坡画的重要油画作品,当时由于无法及时筹到画款,结果卖方以八万新币买给了一位商人,没多久这张画又以350万港币转售香港。这张大油画后来在苏富比拍卖出现,现在进入台湾藏家手中。

  帽哥:那么成功的案例呢?您不仅是收藏大家,在艺术品投资方面也做得相当成功,请您列举几个投资过程中的成功案例好吗?哈哈!这个恐怕会有很多的朋友感兴趣。

  曾:我从业和收藏至今,对书画的意念很大程度在于我对中国绘画的喜爱与狂热,并没有特别在乎投资的回报。但是我也坚信,中国艺术品始终会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盛,价格一定是长远看涨的。举一个例子吧,1994年,香港某画廊在瀚海拍卖买了一张六尺整纸的张大千青绿山水,当时花了120万人民币,这在当时是天价。买方后来急于出手,结果我以近乎原来的价格,购了进来。2011年,这件作品在市场释出,结果卖了5500万人民币,这真是艺术收藏所散发的另一种魅力,也是我始终预料不到的!

  帽哥:最后感谢曾先生百忙之中接受我的访谈,期待与您相会2015春拍,届时再向您讨教。

  李可染《漓江胜境》 1963年作 设色纸本 122X69公分

  结语:通过与曾先生愉快而短暂的交流,我们了解到他最初的行业之路得益于李可染、吴冠中以及荣宝斋画廊诸多前辈的指点,再加上自身的不断努力,形成了今天“秋斋”完善的收藏体系;帽哥九年的收藏之路同样凝聚着无数行业中前辈的心血,目前又面临着从藏家的角色转变为艺术品经纪人,深知今后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帽哥同样认为,对于新人来讲,进入行业中正能量的圈子以及结交相关领域的真正专家,然后发自内心的对他们做到足够的尊重,借用他们的经验和眼力,走一条正确的收藏捷径,这才是首先应当做好的事情。

来源:雅昌艺术网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 丢乐

      01年前 0
    • 国庆

      传奇故事
      01年前 0
    • 纾苑615

      励志 从草根到收藏家的心路历程
      01年前 0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