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三杰联手 笔墨传灯:“跨洋三杰”展明日开幕

三杰联手 笔墨传灯

摘要

一部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不能少了台湾,不能少了海外华人艺术圈。因此提出“跨洋三杰”是梳理美术史的需要,与“渡海三家”相映成趣,这次展览仅仅是个开局。

3月21日上午,浙江美术馆举行“跨洋三杰——郑月波、王昌杰、刘业昭作品展”新闻发布会。浙江美术馆馆长斯舜威、硅谷亚洲艺术中心馆长舒建华作为展览的总策划,介绍了“跨洋三杰”的学术概念和展览的筹备情况。郑月波、王昌杰、刘业昭的亲属专程从美国、台湾、北京等地赶到杭州参加开幕活动。浙江美术馆副馆长余良峰主持新闻发布会。


3月22日,“跨洋三杰——郑月波、王昌杰、刘业昭作品展”将在浙江美术馆开幕。浙江美术馆馆长斯舜威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一部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不能少了台湾,不能少了海外华人艺术圈。因此提出“跨洋三杰”是梳理美术史的需要,与“渡海三家”相映成趣,这次展览仅仅是个开局。


硅谷亚洲艺术中心馆长舒建华作为浙江美术馆的海外顾问,在海外回流和引荐“跨洋三杰”方面付出极大努力。他深情回顾了三位画杰华丽转身的艺术人生,在艺坛和政坛取得丰硕成果的三人结缘于翰墨,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放弃在台湾的名望和优渥生活,于大洋彼岸开启一段美谈。他认为,“跨洋三杰”是个严肃丰厚的美术史概念,几乎涵盖了现当代台海两岸的文化历史和跨太平洋的艺术交流。


新闻发布会现场

浙江美术馆馆长斯舜威发言

硅谷亚洲艺术中心馆长舒建华发言

郑月波女儿郑嘉辉发言

王昌杰的女婿叶云海发言

刘业昭侄女刘宪子发言

新闻发布会由浙江美术馆副馆长余良峰主持

此次展览共展出作品120组(件),三位艺术家分据三个展厅。他们都有纯粹的笔墨传统,但是各自不同的自然领悟和人生经历,又使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面貌。跨洋三杰”的家属生动介绍了先辈的艺术追求,他们分别向浙江美术馆无偿捐赠了三位艺术家各15幅作品,他们都提到,从杭州国立艺专毕业渡海赴台又跨越太平洋定居美国,如今又回到西子湖畔,这是”跨洋三杰“艺术最好的归宿。

郑月波:国立艺专毕业证 “001”号


郑月波的女儿郑嘉辉谈到,作为杭州国立艺专第一批毕业生,家父以第一号文凭,即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在校期间就以铅笔素描画《万物皆吾与也》获得美国动物保护协会全球美术比赛的金奖。在张大千旅居加州期间(1967-1976),常一起切磋、合作画画。他注重传统的泼墨写意,赴美后,被西方艺术吸引,变成泼彩,作出一系列中西结合的创新。


生平链接:


郑月波生于1908年,祖籍广东东莞。因受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等影响,奠定了扎实的国画基础。他用笔酣畅淋漓,擅长以少胜多的表现力,在构图上精彩险妙,寥寥数笔勾勒出的骏马、猫和游鱼,充满强烈的动感和生命力。他的画得到张大千高度评价,此次展品中就有两人合作的《猫荷图》、《游鱼图》。

王昌杰:传承与创新并重


王昌杰的女婿叶云海用“颠沛流离”概括岳父的一生。尽管经历坎坷,王昌杰仍在异国为传承中国文化坚持不怠。是对其艺术成就的极大肯定,意义非凡。


生平链接:


王昌杰,1910年出生于浙江遂安(今千岛湖),受李可染鼓励,进入杭州国立艺专接受系统美术教育。他的画,以花鸟为主,兼擅山水,基本保持传统绘画的笔墨形式。传承与创新并重,继承中国画的笔墨、气韵,注重学习任伯年和吴昌硕的绘画境界。他的芭蕉、荷花、牡丹作品具宏大优雅之美。另一方面融合西画的强烈视觉效果,造型立体感强,墨彩色调柔和优雅,形成具有装饰性意味的绘画风格。

刘业昭:自在抒写情怀


侄女刘宪子忆起刘业昭,强调他是油画国画兼修。在杭州国立艺专期间,尤擅画墨梅,很有气势,又不全是中国泼墨,教授们惊为天人。客居海外近半个世纪,心系故土,但在生前未能归国。如今未竞的心愿终于以联展的方式实现,与挚友一道,供国人品鉴。浙江美术馆功不可没。


生平链接:


刘业昭,1910年生于湖南长沙,在杭州国立艺专西画专业学习期间,得到林风眠、吴大羽、蔡威廉、潘天寿等名师的悉心教导。1935年毕业后,赴日本明治大学和帝国美术学校深造油画。他的笔墨融合中西技法,水墨酣畅淋漓,无论山水还是花鸟、人物,都能真气充沛,自然可爱。1993年美国政府发行生肖邮票,专请刘业昭配画,广受欢迎,持续了十年之久,有力促进了中华文化在美国的传播。

三位画家均在上世纪30年代求学于杭州国立艺专(今中国美术学院),受业于林风眠、潘天寿等一代大师,四十年代渡海赴台,六十年代旅居美国旧金山,是20世纪中国水墨画在海外谱写的传奇,人生经历与“渡海三家”极为相似。他们生前都有一个强烈的心愿,就是能重返西子湖,今朝终圆美梦。



硅谷亚洲艺术中心馆长舒建华为媒体记者导览

硅谷亚洲艺术中心馆长舒建华为媒体记者导览

多媒体观众互动

沧海何曾断文脉

三位画家学艺在杭州,在中国水墨艺术在美国少为人知、几乎不为人赏的时代,抱团取暖,齐心协力弘扬水墨画艺,为继承发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积极探索中西融合的绘画风格打下了扎实基础,形成了各自擅长的风格,为中国水墨国际化和现代化作出了杰出贡献。


浙江美术馆始终坚持“中国风格,浙江韵味,古今一体,面向世界”的立馆方向,大力实施“百年文脉梳理”和“百年书画征集”系统工程,积极宣传海外艺术家的艺术成就,把美术藏品“海外回流”作为突破口,拓展美术馆藏品征集渠道。此次郑月波、王昌杰、刘业昭联展正践行了 “两百”工程、海外回流,并提出“跨洋三杰”的概念。相信“跨洋三杰”展览对于吸引海外文化艺术资源汇聚浙江,褒奖海外拓展的文化自信,进一步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和世界华人圈的文化融合具有积极意义。


新闻发布会后,硅谷亚洲艺术中心馆长舒建华为媒体记者导览,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代表画作的创作轶事和艺术手法,反响热烈。在展览期间,浙江美术馆特别开设互动体验区,观众可在三台触屏平板电脑上玩知识性小游戏与展品互动,并免费领取观展手册,增进对三位画杰的艺术理解。


展览作品欣赏

郑月波

母子猫 纸本水墨 高26cm 宽59cm

好学不倦 纸本水墨 高68cm 宽45cm

酣睡 纸本水墨 高33cm 宽68cm

王昌杰

春上黄山 纸本水墨 高97cm 宽183cm

海阔天空 纸本水墨 高180cm 宽97cm

山外邂逅 纸本水墨 高119cm 宽56cm

刘业昭

老鹰 纸本水墨 高130cm 宽68cm

轻舟万重山 纸本水墨 高101cm 宽71cm

晚树参差碧 纸本水墨 高97cm 宽67cm



“跨洋三杰——郑月波 王昌杰 刘业昭作品展”


主办:浙江美术馆

协办:硅谷亚洲艺术中心

展览时间:2017年3月22日—4月13日

展览地点:浙江美术馆2层4、5、6号展厅




供稿:黄松清 阮黎帆

摄影:罗骏亮

责编:展览部 教育推广部

微小编:狄子涵





加入

浙江美术馆之友

免费注册成为浙江美术馆之友
享受更多会员服务





来源:2017-03-21看现场☞☞☞浙江美术馆浙江美术馆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